第114章
“小段将军找郎主。”小段将军指得是段宁。
贺兰定对刘掌柜歉意道,“对不住了,我得去看看舅舅找我有什么事儿。”
天已擦黑,段宁这个时候急着找自家大外甥,自然是有大事儿,还是大好事儿。
“上次报送朝廷的奏章有批复。”人逢喜事精神爽,段宁满脸红光,整个人都喜气阳光的。
正月里,段家为贺兰定出头灭了乌丸部落,末了还将一份水分充足的奏折报送给了朝廷。一直到二月,奏章才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彼时朝堂之上正是一片乌风晦雨,司徒高肇与清河王元怿的争斗进入了白炽化,结果却被高阳王元雍捡了个大漏,进位为太保。
又有太子母家新兴势力的崛起,整个朝堂风云诡谲。
此种情况下,怀朔镇送来的奏折如一滴水落进了一锅翻滚的沸水之中,根本激不起任何浪花。只被批复了个“览”就被送了回来。
段宁高兴道,“朝廷还是惦记着咱们怀朔的,那些缴获的乌孙马留军中自用,不用上交朝廷。”
“而且!”段宁卖了个关子,得意洋洋地瞧着贺兰定。
“而且什么?”贺兰定非常捧场地好奇询问。
“你如今是幢主啦,可领五百人的队伍!从九品。”随同奏折一起上报的还有为贺兰定请封的请示。
贺兰定呆住,自己成幢主了?那是什么意思?这是让自己打仗去吗?
“高兴傻了吧!”段宁比自己提拔了还要高兴。
“可是.....我也不会啊......”贺兰定懵逼。
做豆腐、榨豆油什么的,他努力努力还可以。但是,隔行如隔山,自己可不会行军打仗的事情——自己死了不要紧,连累了手下的士兵们怎么办?
就在贺兰定忧心着怎么保住手下小兵性命的时候,才被告知:
“士兵?没有。自己去招募。”
“马匹?武器?没有。士兵自带。”
总之,所谓的幢主就是一个光杆司令,要啥没啥。唯一的用途就是让贺兰定可以光明正大去招兵买马,拉起一只属于自己的队伍来。
【作者有话说】
一个好消息:当官啦!从九品!
一个坏消息:需要自费上班(微笑.....)
第六十五章
北魏兵制, 州郡兵制与部族兵制并行。
州郡兵以汉人为主,不仅担任本地的卫戍任务,还奉调出境作战或者补充中央直辖军队。
而部族兵则是以胡人部落为主体。草原部落既是生产组织, 也是军事组织, 军民一体。部落首领一身两任, 平日主持部落的生产, 战时则率众出征。
而北方六军镇则是两种制度的复合体。
一方面, 镇将则是相当于“部落首领”的位置。生活在军镇中的镇民们平日从事生产活动,或是牧马放羊,或是播种耕田, 一旦战鼓擂起便皮甲为兵。
另一方面, 从官职和权利的角度看, 镇将又相当于州刺史,除了镇民,他还统领专业军队。
“啊!!!”贺兰定大喊一声,将手里的书册丢到一边, 暴躁抓头。他把书页都翻烂了,都没搞明白如今大魏的军队制度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怎么征兵
不打仗的时候, 自己作为幢主可以把士兵们归到贺兰部落一起干活吗?
军饷怎么领?
按道理所有怀朔镇民都是朝廷的“兵”, 那怎么从来没领过军饷?难道是只有打仗的时候才有钱发?
成为从九品幢主的贺兰定两眼一抹黑,对于军事一无所知。他企图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却越看越糊涂。
什么?不仅没有军饷,还有自己自带武器装备去打仗?自掏腰包去卖命?
什么?不仅底层士兵没工资,上层官员们曾经也没有工资?到现在才意思意思发一点小钱?
贺兰定越看越糊涂, 心中的念头却越发强烈:这样奇怪畸形的制度之下, 国家想要不完也很难吧。
如今贺兰部落的最大短板就是人口, 贺兰定想过许多个法子, 比如收拢流民,比如雇佣兵,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存在很多的隐患——忠心与忠诚。
如今自己成了幢主,却也没什么大用。虽然可以光明正大招募士兵,可是这些士兵是大魏的士兵,不是贺兰的士兵。
忠诚是一个关键的坎,且眼下并无战事,自己也无法以战养兵。五百人口的士兵每天的吃喝嚼用就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贺兰定换来阿史那虎头,将难题转移,“阿舅给我弄了个幢主的名头,以后你就是副幢主了。”
不等阿史那虎头高兴,贺兰定继续道,“还有个副幢主由可单鹰担任。”一正两副的配置。
“啊?”听闻自己竟不是唯一,阿史那虎头脸上的笑容僵住。可随机想到上一回对战蠕蠕中可单鹰英勇杀敌的表现,阿史那虎头便心服口服了。
“招募士兵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两了。”贺兰定预备甩锅。
“啊.....”阿史那虎头嘴巴张大,呆呆道,“可是我也不会练兵啊。”之前郎主让自己招募人手行商,自己还做得游刃有余。但是士兵和游商是两回事吧。
阿史那虎头委屈巴巴道,“阿爹死得早,也没人教我。”
如今贺兰部落的平均年龄年轻得可怕,小年轻们还没能成长起来,经验丰富的父辈们或是死在了蠕蠕人的马蹄之下,或是冻死在寒冷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