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贺兰定:“.......”任务转嫁失败。
  “要不......”阿史那虎头抓耳挠腮好一会儿,迟疑道,“要不我去实习实习?”
  就像库姆开食肆之前去酒楼实习学习一样。自己不会领兵作战,但是自己可以学啊!
  “可!”贺兰定也觉得可行。
  所谓“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可比自己万丈高楼平地起来的轻松。
  也许现在大魏的兵制还很混乱落后,可是相对于领军作战一无所知的自己,那肯定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
  打定主意的贺兰定立马找上了自家舅舅,说明来意,“想送几个族人去军中学习学习。”
  贺兰定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要我跟着舅舅冲锋陷阵,那我肯定指哪儿打哪儿,不成问题。”
  “可是让我自己领兵带队,那还真不知道从何处抓手。”
  段宁闻言哈哈大笑,拍着贺兰定的肩膀道,“无碍无碍!舅舅派就几个老道的将军去指点你下就成。”
  贺兰定忙道不敢,“那不是公器私用了么。”心道,段家的将军带出的队伍最后是听段家的,还是听贺兰家的呢?
  “还是我选两个机灵的小子送来,舅舅帮忙锤炼一番,好教他们成才。”贺兰定很坚持。
  “行吧。”塞几个人进军队对段宁而言只是小事一桩。
  “你前段日子不是缺人口么。”段宁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是的。”贺兰定点头。
  段宁道,“过几日有一批朝廷的流放犯人到,到时候都送给你去使唤。”怀朔镇除了是军镇,亦是朝廷流放之所,简称大魏“垃圾处理厂”。
  贺兰定大喜,他以为“幢主”之名便是舅舅帮自己解决人口难题的法子,没想到那只算前菜,真正的主菜还没上呢。
  “都有哪些人?”贺兰定打听。要是流放的人员里有工匠之流,自己就赚大发了。
  段宁神秘一笑,“你且等着,好东西舅舅都给你留着呢。”
  贺兰定总觉得他笑得有些猥琐。
  段宁笑得猥琐,嘴巴却硬得很,无论贺兰定怎么旁敲侧听,他硬是不透露分毫。
  贺兰定只得作罢,将流放犯人的事情暂且搁置在一边,先将“委派学习”的事情搞定。
  贺兰定选了阿史那虎头与可单鹰去怀朔军中学习,阿史那熊塔代替阿史那虎头的位置,负责护卫贺兰大宅的安全,可单毛接替可单鹰负责草原部落的事宜。
  小小的人事调整之后,贺兰部落的人口越发捉襟见肘,大部分的工作都要靠着雇佣人手来完成,而原本的贺兰族人则渐渐转向管理岗。
  屋内一灯如豆,昏黄的灯光下,贺兰定梳理着部落的各项事宜。
  第一,贺兰食肆。库姆做得不错,运营已经上了轨道,每日收入可观。不需要自己多费心。
  第二,贺兰百货。开业的新鲜劲儿和折扣过后,生意成交量降低许多。除了某些富贵人家图个新鲜,将贺兰家的羊毛制品划入走亲访友的节礼单子,隔三差五地来采购。其他普通老百姓已经很少来买了。
  对此,贺兰定并不着急。
  一来,贺兰百货只是作为贺兰羊毛工坊的对外商品展示而存在,自己有刘记商行的固定订单托底,并不怕商品滞销。
  二来,等第一批游商将羊毛制品贩运会全国各地,销路打开后,一定会有回头客。
  第三,小食摊子。作为贺兰食肆的前身,贺兰小食铺如今已经完全成为了豆腐铺子,只售卖成品豆腐和豆干等制品。收益一般,但经营稳定。
  贺兰定笔尖一顿,写下“可单青云”和“阿英”的名字。这两个小年轻都挺能干的,阿英有主意,有创劲,而可单青云则忠诚不移。
  两个人守着小食摊浪费了。等阿英生产完,贺兰定就准备将两人调走。小食铺子则留给族中在战斗中手上的伤残人士。
  第四,羊毛工坊。如今在羊毛工坊的工作量最大,在里头干活的族人也最多,从羊毛收购到羊毛印花都有贺兰族人的参加。
  贺兰定粗分了一下羊毛工坊的分工环节:羊毛采购、羊毛粗加工(剪羊毛、洗羊毛等)、羊毛细加工(擀压毛毡、搓羊毛线等)、成品制成(毛毡裁剪印花、毛线纺织成衣等)。
  除此之外,还有技术创新研发小组和销售团队。创新任务下沉分配到每个环节,最后的销售环节则由贺兰百货承担。
  “需要调整一下分工。”贺兰定决定将族人们都调配到关键岗位,每个环节中设立两名族人作为管理者。
  除了石灰石水浆洗、褶皱条纹压制等技术保密的环节,其他的工序则全部采用雇佣人员。
  对于雇佣制度也要改善,从先前的保人制短工,改为长期聘用。双方签订协议,提高薪资的同时也要加强约束。
  贺兰定又在纸上写下“筛选”和“培训”二词,并不是所有的族人都适合做管理者。
  有的是有心无力,想管人管事儿,但能力不够。这就需要培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有的则是不喜欢动脑子,只喜欢做简单重复的劳动。这就需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来筛选,起码要一个个谈话问询。
  “唉....”贺兰定长叹了一口气。一桩桩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处理。
  第五,贺兰商队。春节过后,贺兰商队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外出游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