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鲜于安一副看二傻子的眼神望向贺兰定。
  窦兴也不解,工匠的一切不该都归属于部落么,人是部落的,收益自然也属于部落。
  贺兰定笑道,“有奖励才有动力。”祖敬之尝到了发明创造的甜头,还不得日夜挑灯苦干么。最后获益的还是部落。
  窦兴若有所思,鲜于安还是一脸懵懂,没能搞明白这其中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两千流民抵达怀朔。
  终于在一场暴风雪中,一队人马抵达了怀朔镇城门外。让贺兰定“望穿秋水”的两千流民终于到了!
  只是.....
  前去接应的贺兰定数了又数、横看竖看,都不觉得眼前的流民有两三千的数目。
  “出发的时候是有的。”护送流民过来的士兵道,“一路走过来死了不少。”
  “死了多少?”贺兰定问。
  士兵翻了个白眼,不耐烦,刚要冲两句,可抬眼看见贺兰定的打扮装束,认出他是个贵族,硬生生将一股恶气给压下去了。脸上硬扯出个笑来,回到,“死了千把人吧。”
  千把人?一千人是千把人,一千九也是千把人。到底是多少呢?
  贺兰定心中不满,可看着小兵满面风霜还要堆笑的样子,声音也和缓下来,温声道,“一路辛苦了,咱们不进城,从城墙边绕过去,北墙根上就是安置营地了。”
  “营地的好酒好菜都备好了,弟兄们歇歇脚,暖和一下。”
  “多谢!”士兵们脸上的笑容终于真实起来。
  按理说,流民又不是流放犯,是用不着专门押送的。可是朔州等地的刺史们不放心,担心这些流民半路又折返跑回来——谁都知道怀朔不是个好地方。
  因此,便有了这一队专门押送流民北上的士兵。
  贺兰定令人给士兵们分了马匹,带着他们先行一步,早点去喝碗热茶。同时留下人手,组织流民们步行往安置地去。
  “都打起精神来!”负责安置地的大管事扯着嗓子道,“往前再走不到一个时辰,就能活!”
  风雪中的流民们看不清面目,又或者说,他们共用着一张面孔,干枯的脸皮上挖出了两个深深的洞,里头装着一对没了神采的黑丸子。
  刀子一般的肃冷北风刮到他们身上,他们连一个皱眉都没有——一路磋磨让他们面对任何折磨和痛苦都只剩下了麻木。
  “咱们郎主是好人,大善人。”管事的大吹彩虹屁,“哦,咱们郎主是贺兰!贺兰定,想必大家都听过他的大名。”——完全是迷之自信。
  “他好几日前就筹集粮食、建造毡房,为迎接大家做准备。”
  终于,麻木不仁的流民队伍中有人动了动,那双没有神采的黑丸子透出一抹嘲讽,看着手舞足蹈的大管事,就像在看个二傻子——天底下,便是皇帝也不会真正爱民如子,不会管他们这些苦命人的死活的!
  “暖和的屋子铺着软乎乎的毛毯。”大管事给流民们描绘着美好的未来,“热腾腾的豆浆,脸盆一样大的馕饼.....”
  “咕咕.....”流民群中发出一阵阵的肚皮鸣叫,还有此起彼伏的口水吞咽声。
  “求您别说了....”一个佝偻着腰背的汉子终于忍不住开口。对于他们这样一群饥寒交迫的人而言,大管事口中所描绘的那些美好,简直被风刀子割人还要难受——求而不得最是伤人。
  “哎呀!”大管事也不是生气,反倒高兴的不行——人还能说话,可见还冒气儿,且活着呢!
  另一边,贺兰定一马当先领着士兵们抢先绕到了北城墙,还未抵达营地,老远就看到了大雪中的袅袅升起的炊烟。
  隔着漫天风雪,食物的香气直钻鼻腔,马蹄之声更急了。
  “郎主!”
  “郎主回来啦!”
  营地中的族人老远看到了贺兰定,高兴地嚷嚷起来,提着大锅,拎着大瓢,上前迎接。
  “喝碗热汤。”族人上手接过贺兰定的马鞭,为他牵马,同时塞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汤到贺兰定的手中。
  贺兰定转手将汤碗推给一旁的小兵,“小兄弟们一路辛苦,你们先吃。”
  看着手中暖呼呼的汤碗,雪白澄清的汤汁冒着氤氲的热气,汤汁里卧着几片粉嫩的羊肉,飘着零星的绿色葱碎,看起来美味极了。一口热腾入肚,暖流冲击肺腑,熨帖了四肢百骸。
  “啊~~”众人发出满足地喟叹。
  贺兰定笑着将众人往毡房里引,“还有好吃的呢,咱们边吃边聊!”
  一方面,贺兰定想从这些士兵口中打听这群流民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些士兵来自于各个州县,都是地头蛇,他们对于朔州等地的了解肯定更加深入,不会像自己这般流于表面。
  这边士兵们好吃好喝,吃得满头大汗连袄子都脱了。另一边,离家千里、跋山涉水而来的流民们也终于抵达了此次的目的地。
  看着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毡房,所有人都不可置信,以为自己这是临死前的幻觉。直到他们的手中被塞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雪白汤汁。
  “这是豆浆,喝吧,都喝吧,喝了暖和。”捧上这只碗,以后就是贺兰的人了。
  第九十一章
  “阿耶.....”细骨伶仃的少年手里捏着一块厚实的圆饼子, 举到嘴边却迟迟无法下口。他浑身抖得像是筛子,上下牙齿打着颤,“我听说....我刚刚听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