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贺兰定在想什么呢?
  贺兰定在克制。
  他必须花出极大的毅力才能克制住尖叫的冲动——他感觉自己可以跑步进入工业大革命时代!
  “贺兰首领.....”祖敬之有些拿不准贺兰定的态度倾向。
  “嗯。”贺兰定微微点头,道,“我在想,可不可以以水力、风力驱动这个机器。”
  祖敬之眼睛微睁,心底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水面,泛起点点涟漪,脑中如有上万星辰爆炸,璀璨万千——被灵感击中的感觉。
  “可是.....”好久,祖敬之才找回自己的声音,“敕勒川的河流水来自于冰川融水,水流平缓,恐难以......”在敕勒川无法实现,可是在其他湖泊水网密集之地完全可行啊!
  祖敬之心跳加速,口干舌燥——祖家不仅有祖冲之,还有他祖敬之!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名流千古的那一日。
  贺兰定没有注意到祖敬之炙热的眼神,想起敕勒川和怀朔的情况,的确是没啥可能跑步进入工业大革命时代了。
  “水力、风力的事情以后再说吧,能改造成以牲畜之力代替人力已经是极好了。”说着,便问祖敬之这黄油分离机和纺纱机直接的共同之处。
  “把圆筒外框拆了,里面的水龙骨就用来绕纱线了。”祖敬之愣愣回答。
  贺兰定仔细打量黄油分离机,想象着拆除其外桶后的样子,一个眼熟的纺纱机出现在眼前——似乎上辈子在博物馆里见过!
  “中原地区....啊不....”贺兰定脱口而出,“我是说,那些大州县,平城、洛阳、建康什么的地方,是不是早就有这样的工具了?”
  贺兰定这样问着,其实心里早就有了答案——上辈子在博物馆见到的纺织品还少吗?
  中国古代的纺织工艺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只是这样的“高科技”却传不到草原。
  为什么呢?贺兰定满心不解。
  祖敬之思酌片刻后道,“兴许是因为没有人想过用羊毛纺织成线,织造成衣?”
  贺兰定转念一想,也是,以前大家多用羊毛来制作成毡毯。没有经过碱水洗涤去油脂的羊毛就算纺织成线,也是一股子羊膻味,还容易臭烂。
  往事不可追矣。一切往前看,贺兰定向祖敬之作揖行礼,“还请先生帮帮北地儿女,为大家挣出一条生路来。”
  “竭尽所能!”祖敬之心底燃起一股豪情壮志来,决心投身于北地草原的羊毛事业上来——不仅为了草原百姓,也是为了自己,为了祖家。
  在历史的记载上,祖家将不会是寥寥几笔:“帝怒,逐之北地。”
  祖家必然会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次的谈话之后,祖敬之的发明创造速度就像是按下了加速键。先是有手摇纺纱机,再有羊毛洗涤桶,腊月二十八的时候,连织布机都复原出来了。
  “还需要改进。”祖敬之谦虚道,“羊毛线的韧性和强度不如丝麻,又比丝麻粗,这个织布机还不能投入使用。”
  贺兰定大手一挥,表示没关系,自己又不是资本家,都快过年了还要员工加班。
  “年节到了,咱们北边的虽然冷了些,但是过年过节的热闹还是有的。”
  祖敬之满口答应,可是心里却想:过年这种事情能有什么意思,不如关门在家琢磨机械改良。
  贺兰定不知道祖敬之“卷生卷死”的打算,反正他自己是打算趁着过年的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一年忙到头,也就这几日可以心安理得地歇歇了。
  “晚上咱们吃火锅吧!”贺兰定交代阿塔娜,“切些红葱丝泡豆油做蘸料。”
  羊骨锅底虽然鲜美,可是贺兰定还是想麻辣锅想得要命,可是眼下也不知道辣椒在大地的哪一处生长着,只能用红葱解解馋。
  “阿兄,怎么又是火锅啊!”在外头疯跑了一天的阿暄满头大汗跑进屋内,看着咕噜噜冒泡的火锅长叹了一口气。
  阿暄也不是不喜欢吃火锅,只是.....
  “每次都是吃一会儿就饱了,结果吃完过一会儿就又饿了。”阿暄觉得麻烦,汤汤水水吃了一肚子不顶饱。
  “那你可以多吃两块馕饼。”阿昭撕了一块馕饼往阿暄嘴巴里塞。
  “不要!”阿暄捂着嘴巴如临大敌。
  风干了的馕饼干硬得像是石头,咬一口能磕断牙齿。
  非常不幸的是,阿暄最近和人摔跤磕到了嘴巴,磕松了一颗大板牙——摇摇欲坠的大板牙可经不起馕饼的磋磨。
  “来嘛!来嘛!”阿昭举着馕饼追着阿暄跑。
  看着追逐打闹的两小孩儿,贺兰定提醒一句让他们别撞翻了锅子,便丢开不管了,支着腿坐在松软暖和的毡毯上,开始涮羊肉。
  吃着天然草料长大的草原羊着实味道鲜美,吃得贺兰定抬不起头来。
  等两小孩儿难分胜负,跑到贺兰定跟前要求阿兄公正的裁决时,贺兰定已经干掉了两盘羊肉片,约莫有一斤肉。
  “我不跟你说了!”阿昭冲阿暄吐了个鬼脸,盘腿在贺兰定旁边坐下,熟练地拿起筷子开始涮肉片。
  看着吃得香甜的兄妹二人,阿暄支着腮帮子又长叹了一口气——没人管自己大板牙的死活吗?
  贺兰定劝道,“反正早晚要换牙的,掉了就掉了,以后还会长的。”
  阿暄幽幽道,“阿兄你不懂.....”没了大板牙的自己,说话漏风的自己,一点也不威猛厉害了,有什么资格当孩子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