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小孩儿脸上闪过一抹厉色,“到时候,大不了,咱们进宫把阿昭那家伙给抢回来。”说着,似是想到了什么得意事儿,美美道,“救命之恩…哼哼,那可不得喊我阿兄~”
  说完,阿暄将信纸塞回信封,捡起倒在地上的靴子套上,跳下软榻,冲贺兰定喊了声,“阿兄,我练兵去了!”说罢,头也不会得跑了。
  看着被甩飞的门帘,贺兰定没脾气得笑笑,仔细收好阿昭得第一份家书——打上洛阳倒也不至于,不过,北疆有个兵强马壮的阿兄,谁能欺负得了阿昭?
  自从阿昭去了洛阳,贺兰定便发了狠心,没了许多瞻前顾后的犹豫,就是一个字,干!
  从洛阳回怀朔的路上,贺兰定有意纵容着侯景行事,又值幽州、冀州、沧州、瀛洲四地□□,无数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失地流民。诸多因素叠加下,这一回贺兰定足足带回两万人口。
  加上去岁的一万人,以及陆陆续续收拢的流民、牧民、野人,贺兰部落如今人口激增至将近四万。
  整个北方六军镇常驻军总计不多一万五千上下。而贺兰定的手里有近四万人,当然这四万人中有不少老幼妇孺,并算不上战斗力。
  可是,仅仅是四万人口就足以慑人了——当下,按照朝堂对州等级的划分,三万户者为上州,两万户者为中州,以下则为下州。
  也就是说,贺兰定手里的这些人手倘若登记造册,他能自己给自己封个刺史当当。
  不过贺兰定自然不会傻乎乎把到手的人口再吐出去——每一个都是他辛辛苦苦救下养活的。
  好在敕勒川地广人稀,不然贺兰定还真没有地方安置这么多的人口。但是,将人藏在敕勒川不是个长久之计——四万人,每天光是吃饭就是在烧钱。
  为了筹备粮食,贺兰定简直挠头秃了脑袋。必须要让这四万人活动起来,自己创造财富养活自己。
  但是草原生态非常脆弱,过度放牧会造成荒漠化。沙陵县所在的沙漠地带,据说在汉时还是水土丰茂的绿洲,如今只剩下漫天黄沙了。
  贺兰定准备送一万人去东北大鲜卑山。可在大鲜卑山北麓游牧定居,放牧、采矿、垦荒。将大鲜卑山北麓建成贺兰部落的大后勤——东北黑土地,那可是名不虚传的。
  大鲜卑山的原主民并不多,他们零零碎碎地分布在大鲜卑山的山岭间,以放牧、狩猎、采摘为生。贺兰定准备与他们做羊毛生意,有了共同的利益,彼此之间的冲突也就淡薄消弭了。
  正进行着人口安置规划,外头急报。
  “又带人回来了!”
  对于郎主从外头捡人这事儿,大家伙儿从最初的看稀奇——天啊,那么多人,叽叽咕咕说着不一样的话。
  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哦,不管从哪儿来的,都一个鼻子两个眼。
  再到如今如临大敌——救命!仓里粮食还够吗?!
  这次带人回来的却是王铁匠父子。他们奉命去寻找善于冶铁锻造的游牧部落,一走就是一年有余,从怀朔一直走到高昌国附近,终于赶在年节前带了二十余人回来。
  “去晚了!”王铁匠直拍腿。
  王家父子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去年冬日,柔然伏跋可汗西攻高车。高车国灭,高车王弥俄突被拖行致死。柔然可汗甚至将其脑袋砍下了装酒喝——真砍、真喝。
  而王铁匠要找的那只部落,因着与高车人有些亲缘关系,虽然没有被杀,但是被劫掠成奴。
  “大部分的铁勒人如今都在金山,我在高昌附近寻摸多日,就找到了二十三人,路上还死了两个。”王铁匠扼腕叹息。
  “铁勒人?”贺兰定眉毛一扬——遇到熟悉的历史名词了!
  倘若自己没有记错,铁勒人又叫丁零人——北魏人叫他们铁勒人,南梁喊他们丁零人,他们还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突厥。
  不管以后的突厥帝国是如何强大,眼下,他们大部分的族人被蠕蠕掳为奴,零星的二十余人投奔贺兰部落为其打铁。
  贺兰定决定亲自去见一见传说中的草原未来霸主。
  枯草般的头发、干树枝一样的四肢,骷髅一样干瘦的脖颈上顶着一张面皮贴着骨头的脸——未来的草原霸主,如今过得甚至不如草原野人。
  贺兰定心中叹息一声,叮嘱王铁匠先将这些人好吃好喝得养着,“想要马儿跑得快,就得给他们吃饱肚子。”
  王铁匠局促一笑,解释道,“非是不给他们吃喝,他们自己不肯。估计是担心白白吃了咱们的,就稀里糊涂成奴隶了。”蠕蠕奴隶的待遇甚至比不上牛羊,这些逃过一劫的突厥人怕了。
  贺兰定道,“那给他们讲讲咱们这儿的规矩。”
  流民到了喝酒部落包吃、包住、还有工资。不过刚刚收拢过来的流民必须要给贺兰家白干活儿两年,以抵消白吃白喝又不干活的休整期花费。
  千里迢迢带回的打铁匠还要养上一段时日,不过,贺兰定如今手里头也没有铁矿、铜矿,便是想让他们立刻开始干活,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粮食.....粮食.....”贺兰定觉得自己想粮食想得都要疯魔了,又添了二十一张吃饭的嘴,可是自己的粮食储存却没有增长。
  如今贺兰部落的粮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自家地里种的。
  虽然贺兰定又是沤粪肥田,又是兴修水利,田里的粮食收成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但是粮食产量的增幅是远远追不上供养人口的增长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