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为啥要给咱们改名字啊!”鲜于安嘟囔着,非常不满意,“改叫朔州,后人岂不是都不知怀朔了?!”
  “他说他的,咱们不改。”大家更认同“怀朔这个名字。”
  贺兰定突然嘀咕一句,“比包头好听些。”
  “哈?”
  “没什么。”
  贺兰定赶紧拉回话题,“朝廷还派了使臣呢,想想怎么办吧。”要是其他人过来也就罢了,或是杀了,或是监禁了都行。可是这一回的使者是郦道元!
  “他怎么又跑回去给大魏做官啦?”可单鹰是知道郦道元和贺兰部落的渊源的,不禁吐槽。
  “不能?”斛律金比划了个划拉脖子的动作。
  贺兰定道,“不能。除非咱们想要遗臭万年。”贺兰定可不想以后历史课本上来一句:郦道元,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地理学家....为北地胡人贺兰定残忍杀害——想想都要晚上睡不着觉!
  可单鹰道,“如今从洛阳到怀朔的路可不好走。”除了遍地烽火,大青山以北还有暴风雪,“使者就是要来,恐怕要到明年开春才能抵达。”在如今这种变幻莫测的形势下,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儿,因此不必为还为启程的朝廷使者而过多忧虑。
  这边说着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意外便发生了——贺拔父子杀了守卫,抢了马匹逃跑了。
  “跑了?!”众人皆意识到大事不妙——贺拔父子可是四颗忠心向朝廷,一心想要捧朝廷的臭脚混个正式编制。如今他们跑了,肯定会将怀朔的情况告诉朝廷。
  “无事。”贺兰定道,“反正还有起义军在前头顶着,朝廷一时半会儿顾不上咱们的。”
  窦兴捶胸顿足懊悔,“我之过矣!”
  怀朔抓了贺拔父子却只困不杀,只要原因有二。一是,想要以此施恩与武川集团,从而更好的降服、收拢武川镇民。二则是窦兴提议:“杀了可惜,如若令其以牛羊粟米来赎?”——上一回贺拔家可是以牛羊千头、粟米近万的代价赎走了贺拔父子四人。
  谁知道,贺拔父子这一回竟是逃脱了,还将会给朝廷送去致命的消息。
  “我去追!”斛律金提步要走。
  贺兰定拦住,“这样大的风雪,不消半个时辰,雪地里什么踪迹都没了。别反倒误了儿郎们性命。”外头风大得紧,几乎将雪花吹得崩成了一条和地面平行的线,打在人的皮肤上刀剑割破一样生疼。也正因为外界这般恶劣的环境,守卫们有所放松,让贺拔父子有了可乘之机。
  “怀朔什么情况,朝廷心里有数,但是只有一天咱们没有打出造反的旗号,朝廷就会装瞎装不知道。”贺兰定道,“便是贺拔父子说了什么,也不会有人理会的。”如今起义军四起,朝廷四处灭火,多线作战,根本无暇顾及还未爆发出来的怀朔。甚至他们会装缩头乌龟,根本不敢主动挑破怀朔之事。
  果然,贺拔父子逃跑后,一连数日什么都没有发生。
  “他们说不定又被起义军抓走了。”鲜于安说着风凉话,“反正他们老是被抓。”贺拔父子想投中央军可没那么容易。除了要顶着暴风雪穿越大青山,还要突破起义军的包围圈才能抵达朔州。而朔州的李崇被罢免,这一回来的是元渊。元渊初来乍到,未必敢用武川贺拔。
  窦兴恶狠狠道,“下一回一定直接杀了他们!”
  贺兰定道,“进腊月了,大家都打起精神了。”最放松的时候最容易被袭击。
  “多宰些牛羊,让儿郎们吃饱肚子好站岗。”
  年节将至,往年这个时候贺兰部落都在忙着给各个地方的当权者们送礼。如今倒是用不着了。果然权利是个好东西,而乱世之中,在也没有什么比兵权更加美味了。
  贺兰定用不着四处钻营送礼,却有一份厚礼千里迢迢从洛阳转西域再折回敕勒川,送到了贺兰定的手中——是阿昭送来的一份信。
  “陛下出嘉福殿,天家母子团圆。”——胡太后出山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魏战火纷飞, 动荡不安。而权臣元叉却觉得自己的好日子终于到了:正光四年,掌握了虎贲军,总是压过自己一头的刘腾死了;正光五年, 世家领袖、清流之首崔光也死了, 一直掣肘元叉的世家元气大伤, 元叉则卸了脑袋上的紧箍咒。
  至此, 整个大魏朝堂, 皇姨夫元叉再无敌手,便彻底放飞自我了。
  虽然起义军和中央军打得脑袋乱飞、血流成河,但是也阻止不了元叉一颗“世界那么大, 他想去看看”的心——整日在外游山玩水、流连忘返。
  这可就苦了皇帝元诩。他自来是个甩手皇帝, 小时候靠阿妈, 长大了靠奸臣驭下,自己根本没有亲自治理朝政过。
  因此,哪怕明明眼下是他重掌朝政的好机会,他却只觉得惶恐, 着急得想要再寻找一个靠山来躲。
  嘉福殿内,阿昭在给胡太后梳头。随着木齿划过发间, 阿昭一句轻轻的“陛下, 时机成熟了。”就像是一条毒蛇钻进胡太后的耳中,一路啃食到她的心口。
  胡太后身体一僵,声音微颤,“万无一失乎?”
  阿昭笃定,“先软后硬, 两套方案行动, 总不会出岔子的。”深受贺兰定的影响, 阿昭虽然是个喜欢孤注一掷的性子, 但是凡事总会给自己留条后路。
  蛰伏五年,终于到了潜龙出渊之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