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秦州、歧州、雍州。”贺兰定的手指在地图上连成一线,“拿下这几个州郡,就能打通河西走廊的商道了。”徐州、兖州安稳,是时候对外扩张了。
  “给你三万兵马。”
  “收到!”侯景两眼冒光。
  看着他兴奋地模样,贺兰定心下不安,忍不住提醒,“你悠着点打,我要的可不是无人的空城。”地盘拿下来了,百姓却被打光了,地盘要来何用?
  “明白!明白!”侯景点头如捣蒜。
  “你走了,彭城谁来守?”贺兰定让侯景推荐几个人选。
  “啊....”侯景挠头想了半天,为难道,“感觉没谁比得上我。”
  “郎主你自己定吧。”对于彭城如何,侯景根本不在乎。
  看着侯景吊儿郎当的模样,贺兰定实在不放心,唤来郑令修,让她安排个合适的指导员,作为监军与侯景一同西征。
  “怎么打,如何攻城,听侯景的。”贺兰定将侯景的情况告诉郑令修。
  “军事指挥能力没问题。但是他容易杀性上头。”曾经屠杀过沃野镇,幸而那次他没有对平民动手。
  郑令修拧眉,“那需要派个能镇得住他的指挥员。”如何能镇住侯景呢?除了个人能力突出,更要在士兵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不若让崔真监军?”郑令修思来想去,唯有崔真适合。
  一来,崔真在怀朔呆了十来年,一直在小学馆教书授课。和侯景相比,两人与贺兰的旧日情谊并不差些什么。
  二来,崔真能力不差,能文能武。又出生世家。家世背景也足以威慑于人。
  贺兰定想了想,点头同意,“可。”
  深秋迟暮,新冬将至。十一月,侯景与崔真领军西征,支援关陇地区。
  同月,南梁夏侯攻入大魏境内。梁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无城不摧。大魏扬州刺史李宪献寿阳、投南梁,南梁宣猛将军陈庆之入寿阳。
  兵败如山倒,仅仅是十一月间,大魏共计有五十二城投降,南梁方面俘虏男女七万五千名,以寿阳为豫州,改合肥为南豫州。至此,大魏彻底失去淮河以南地区。
  如同秃鹫嗅到死亡的气息蜂拥而至,烽火连绵的大魏正在被一点点的蚕食。
  阴山以北的敕勒川地区虽然战火平息,但是属于失联状态——朝廷不管敕勒川,敕勒川也不麻烦朝廷,两方各自安好。
  阴山之南的朔、恒、幽、燕、肆、定州等北疆地带是起义军杜洛周、葛荣与秀荣酋长尔朱容的争霸地段。
  而尔朱容能够直接抓了肆州刺史,更换上自己的人。可见朝廷在他的心中也没什么分量——这几个地方等于也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再往西南看,关陇一带,萧宝夤领军在外和莫折念生对峙多年未见成效。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萧宝夤早已和叛军勾结,养匪自重——朝廷心知肚明,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放眼望去,整个大魏版图竟然只有东南一带的徐州、兖州、南青州还算安稳且老实——秋收后,贺兰定甚至给朝廷送去了一部分税粮。
  正是这些新缴的税粮让阿昭在朝中地位越发巩固——国库空虚,就连大臣们的米粮都许久不发了。当然,大部分的臣子也不靠着朝廷那微薄的薪资过活。
  不过,贺兰定的存在,徐州、兖州几州焕发的活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大魏说不得还有救呢!如此,大家也用不着举家南迁了——不管是什么年代,搬家总是件麻烦的事情。
  “让他上位,恐对世家不利。”土地均分很怕人的!
  “徐州之地能有几个世家?那才让他得了势的。”
  “对对对,等他清除叛逆,到时候治理国家、打理朝政,还不是需要咱们来么。”垄断了知识的世家有恃无恐。
  朝会开启之前,大臣们聚在一处小声议论着。在他们看来,纵观整个大魏,似乎就徐州的贺兰定比较老实了。不如推他上位,先利用他平定叛乱。
  至于叛乱平定,天下太平之后,那话语权最终还是要落到世家的手中的——算盘响到在徐州的贺兰定都能听到了。
  “那贺兰定似乎尚未娶妻?连侍妾都不曾有一个?”
  “据说一心向佛,清修洁身。”
  “和尚尚且偷腥呢!”有人不信,“该不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如此不正好。”没有继承人的贺兰定就像曾经的大太监刘腾,不管身前多么风光,身死百事消,还不是白白便宜了旁人。
  正讨论得热烈,一声钟罄之音响起,众人连忙闭了嘴,各自归位。
  今日主持朝会的依旧是女侍中贺昭,大魏的两位天子不见踪影。
  “今日大喜。”阿昭坐定,让内行官将最新战报传递下去,“殷州、相州两地之乱已经平定!”
  贺拔岳领三万联盟军北伐,他自己是想去打瀛洲的,奈何手下的兵不听指挥,只能先去平定定州和殷州。
  有一位师长提议,“何不先攻下相州,然后一路北上?”三州的位置,从南向北依次是相州、殷州、定州。
  贺拔岳诧异,“不是你们自己说要打就打定州的吗?”自己想打瀛洲,你们不同意。这会儿去打相州就可以了?瀛洲在定州的东边。
  这不是双标吗?!
  师长:“我们是在征求您的意见呢。要是您不同意,咱们再开会。”反正最后能打下殷、定两州就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