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仰慕圣佛之名,心折已久,渴盼一见,共论佛法。”除了同意和平收兵以及重开边境贸易,萧衍还邀请贺兰定建邺相续。
  “他认真的?”贺兰定将信递给于谨,“应该是想把我诓骗去南梁杀了吧。”这个动因还算能接受。
  于谨看完信件,笑道,“未必不是真心。”南梁皇帝可是出了名的荒唐,作为皇帝任性出家好几次。
  “反正我不去。”贺兰定提笔回信:革命尚未成功,待渡万民出苦海,便是你我相见之日。
  南北和谈,大魏战事平定十之八九,剩下的小范围叛乱都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就在贺兰定终于舒了一口气,畅想着快乐的退休生活之时,一道惊雷在相州劈下——贺拔岳死了!
  一代名将贺拔岳死了,不是死在了战场上,不是死在了寇贼的刀箭下,而是死在了酒席上。
  起于底层人民的兵乱渐熄,另一场祸事悄然掀起。
  贺兰兄妹的一系列政策利于天下、惠及万民。但是有人得利,就有人被牺牲。
  作为曾经的人上人,世家豪族们焉能忍受自己被拉下云端,陷入泥潭?
  相州韩氏以商议当地税率分成为由设宴招待贺拔岳,以“肚子疼”为号发动刺杀,砍下了酒酣微醺的贺拔岳的头颅。
  然而,韩氏错估了贺兰大军的组织性。在失去首领后,贺兰大军既没有混乱四逃,更没有干脆投敌换主。
  没了贺拔岳,相州驻军丝毫不受影响,甚至当日就围了韩家大宅,韩氏满门全部下狱。
  贺拔岳被刺身亡,贺兰定看似损失不大:虽然丢了一员大将,但是相州稳固不失。然而,更大的危机才悄然浮出水面,暴露于世,再也无法藏遁。
  这一次,贺兰定的敌人是世家。
  第二百二十二章
  贺拔岳之死将贺兰定与世家的矛盾摆到了明面上。
  洛阳方面发来急信, 阿昭询问贺兰定意见,相州韩氏怎么处理?是诛三族,还是夷九族?
  三族?九族?
  贺兰定只觉得荒谬。杀人偿命, 这没问题。可是家族连坐, 他受不了。但是, 就连阿昭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杀, 怎么震慑得住天下之人?
  穿越到这个世界, 面对朝不保夕的生活,贺兰定早就有了挥刀的心理准备。但是,挥刀向他人那只是迫不得已啊, 是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残酷生活啊!
  韩氏可恶吗?可恶!该杀!可是韩家就全没有好人了吗?起码后宅的女眷和幼童是无辜的啊!
  再有, 今日要是诛杀了韩氏全族, 那么追溯以往,一手造成河阴惨案的尔朱荣是不是更加该杀?不仅该杀,不仅要夷九族,按照他的罪行重量等级, 该将尔朱家的祖坟都给刨了!
  可是尔朱荣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是在权衡利弊、顾全大局之中被放归故里, 还体面封王了。
  这算什么?不就是欺软怕硬吗?不就是鼓励大家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吗。
  韩氏和尔朱家截然不同的结局不就是在诉说着一个真理: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这真的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吗?
  “唉.....”贺兰定叹息。眼见着终于快要扫平叛乱了, 没想到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按照律法该怎么判?”不等于谨回答,贺兰定苦笑一声,自问自答,“按照律法,韩氏为世家, 贺拔为平民, 世家杀平民, 顶多也就是罚些钱财, 居家面壁思过二十天......”
  “大都督!”于谨大惊,以为贺兰定要想世家势力妥协,“万万不可啊!”
  贺兰定摆摆手,“我只是说笑一下而已。”
  贺兰定提笔给阿昭回信:“道理总是越辨越明,就让天下人辨一辨,韩氏该怎么处理。”
  事情已经发生了,贺兰定如今要做的就是将利益最大化,比如说,趁此机会推动国家法律的修订,将其中一些不合理法条废弃或者修订。
  “如今,父亲杀儿子,丈夫杀妻子,杀了也就杀了。”别说偿命,都不用打板子。
  “可是,儿子杀老子,妻子杀丈夫,不管有什么冤情,就一个死字。”贺兰定神色莫辨,挑眉道,“这合理吗?”
  于谨眼睛瞪圆,震惊地看着贺兰定“胡言乱语”。
  “显然是不合理的对吧。”贺兰定两手一摊,理所当然,“不合理的东西就要改变。”
  “世家的命是命,寒门、庶民的命也是命!”生命都有贵贱之分,更论其他方面的平等呢?
  贺兰定将给阿昭的回信又细细斟酌了,才发回了洛阳,然后又对于谨道,“淮北初初平定,我还走不开,你替我回一趟敕勒川,安抚贺拔父子。”
  贺拔岳死了,要说谁最伤心,那肯定是他的亲人们。如今贺拔父子各有建树,贺拔度拔和老大贺拔允镇守武川镇,贺拔胜在尔朱荣麾下做事,算是贺兰定的内应。
  如果因为贺拔岳之死,让剩余的三个贺拔与贺兰定起了间隙,那就问题麻烦了。
  “告诉他们,我非是要包庇韩氏。”贺兰定托于谨代为转达,“倘若我要包庇世家,就不会有均分田地一事了。”
  “贺拔岳不会白白死去,他的死将会在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
  “告诉他们,自贺拔岳之后,天下生民之命将再无富贵贫贱之分。”
  “喏!”于谨肃声应下,当下点齐人马往北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