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暮杨第一次听说了“翅霜纸”,这应该就是姜家的绝活了吧!
  他在暮南舟身后不屑地一撇嘴,姜唯那副笨手笨脚的样子像个身怀绝技的人么。
  一根发簪插在圆髻上,两条丝质发带在风中飘荡,空气中还有一丝香橙的微甜……
  暮杨回想着姜唯穿汉服的模样,脸颊微热,踮着脚跑进了宅院。
  ***
  住院大楼内,送饭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姜妈以为姜唯在阳城锻炼出了厨艺水平,以为姜唯在婚恋市场上又多了一项“贤惠”的标签。
  第二天、第三天,姜唯都如履薄冰,仔仔细细准备病号饭,努力追赶暮杨的标准,生怕姜妈看出纰漏。
  姜爸更是滋润地享受了三天,荣升隔壁床病友羡慕的对象。
  只不过女儿所有的好都时刻与婚恋话题挂钩,这三天积攒的压力需要姜唯用更多的时间缓解。她甚至没吃下多少东西,迎来三天断食之旅。
  周三的晚上,姜怡珍也在市区,两人面前摆了一大盘烤串,她也没提起多少兴趣。
  “我妈明天来看舅舅,让我也一起。你怎么不吃啊?”
  “吃不下,吸收了三天的负能量,让我缓缓。”
  姜唯心中还在盘算着,如果她周四回南松镇,周五去西山,正好可以避开姑姑,这样也没人知道她到底请了几天假。
  她把医院里的压抑狠狠吐槽了一遍,听得姜怡珍的眼珠子骨碌碌转动,犹豫起来。
  “你就别去了,你去了,那俩人又要拿你和我比一通。”
  姜唯说的是姑姑和姜妈,眼下姜妈就有三张牌,她的厨艺、她的相亲对象、她卖掉的房子。
  姜怡珍听她解说完,拍着手笑出声,“那真是!我妈最近好像没怎么折腾,看来气势上要输了,哈哈哈!”
  姜唯晚上在姜怡珍市区的房子过夜,两人三言两语已经商量好明天开六零六回南松镇。
  姜唯还把卖房子的原因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姜怡珍。她认为自己终究不能长时间留在南松镇,姜怡珍是同辈中最亲近的人,应该知道一切。
  ***
  姜唯回到老家,向姜老太说明来意,姜老太像是与孙女心灵相通似的,召唤姜怡珍留下一起说话。
  姜唯没有提及翅霜纸,而是讲起海外民间的一种特别纸张,是她从暮南舟撰写的那本小册子里看到的。
  “它是一种极薄的纸,厚度仅0.02毫米,每平方米1.6克,在海外有这种技术。目前主要的用途是修复古籍、文物。更厚一些的品种会制作纸灯,透光性好……”
  姜老太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姜唯从来没有见过翅霜纸,她只是凭名字来推测这应该是一种很薄的纸,而且很有可能与那盏镇馆之宝的纸灯相关。
  她直接咨询姜老太,南松镇上最薄的纸可以做到多少。
  姜老太让姜怡珍回答,俨然一场正经的行业研讨,只不过三人的资历差距很大。
  “按照每平方米克数来算,我们能做到7至9克的,已经是极致,选料要非常考究。做纸灯的话,我接触过一批仿制海外纸灯的订单,需要做到25至30克就可以。”
  “是啊,所以用5克以下的纸做成的灯会是什么样子,我还挺难想象的。”姜唯继续把纸张与纸灯的话题牵连起来,揣测姜老太的反应。
  “太薄了吧,真有这种东西吗?” 姜怡珍半信半疑,盯着姜唯。
  姜唯点头,故作神秘地说:“暮云博物馆里……从前收藏过一盏灯,叫灵犀雾灯,是用这种纸做的。”
  “就是那个暮南舟的私人博物馆?”
  “嗯,可是那盏灯现在没有了,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纸……你可别往外说!”姜唯叮嘱道,姜怡珍匆匆点头。
  两人觉得还不够,又交换了个眼神,想到的都是“文金山”。
  “奶奶,您说几句啊,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灯?”
  姜唯揉搓着姜老太的手心,她从奶奶的脸上读不出任何信息,那双眼睛和她一样是略带棕色,但更加深邃,如同一口古井,记录了太多过往。
  “咱们这里不做纸灯,我又没去过博物馆。”姜老太敷衍了一句,把话题扯到自己想说的正题。
  “刚才小珍说了,选料很重要,我也一直这么觉得。南松镇的造纸为什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这生长的南松和别处的不一样。”
  “小唯,你大学读的就是这些,应该能理解。”
  姜唯和姜怡珍同时点头,也因此,她们听说文金山在收购种植园的时候才非常警惕。
  “祠堂那片地如果不整修起来,我听说,政府是可以收回去的。那就可惜了,地里还有几棵上百年的南松……”
  姜唯灵光乍现,瞪圆眼睛与姜老太对视。
  “奶奶,你是说……”
  姜唯急得站起来,一把将老太太瘦弱的身子搂住,“怪我这脑子,我太久没去过祠堂,全忘了!”
  姜老太笑逐颜开,虽然一时受不了姜唯这股冲击力,可也很开心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用意。
  姜怡珍倒是熟悉祠堂的一草一木,冒出点质疑,“那些树都太老了,长势也不好,很多年都没人打理了。”
  “这个嘛,需要你们两个一起去琢磨,你懂实际的造纸过程,而姜唯更懂植物。”
  姜老太说话间也拉起了姜怡珍的手,接下来拍了拍身后的孙女,“姜唯,你现在懂了吗,你那卖房的钱可不只是修了一座祠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