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他们也曾义无反顾地走了这样一条路,途中众叛亲离险些丢了性命,而多少年过去,风霜雨雪洗刷了一座繁华的盛京城,也同样洗去了他们的风华年少时。
到如今,野史不全,说书先生也已老。
回头看看,还真就只有那一句:路虽难,然行则将至,虽死而无憾。
梅砚这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阿公与翁翁其实也并没有生自己的气,一早冷着自己,不过是想找个由头听听宋澜的真心话。
话都说出来了,这顿早膳便用得舒心了许多,唐枕书和赵旌眠对梅砚和宋澜和颜悦色,祖孙之间该关心的关心,该叙旧的叙旧,终于彻底宽了心。
早膳后东明收拾了碗筷,唐枕书回屋习字,赵旌眠去做鱼丸,相较之下,宋澜和梅砚竟是无事可做。
宋澜欲言又止,最后壮着胆子提议:“少傅,咱们回屋躺躺?”
梅砚冷冷看他一眼,竟没拒绝,倒不是因为他真的想“躺躺”,而是有话问宋澜。
关上门,梅砚压低了声音问:“两位外祖对你的态度怎么转得这么快,你说什么好话了?”
宋澜无辜:“朕没有。”
“那阿公喊你‘冥冥’,还知道你膝盖不好,还……还知道你不能吃鱼?”
“朕只说了朕的字,两位外祖就拉着朕问这问那的,爱吃什么爱玩什么的,都是些寻常事,朕总不能瞒着吧。”
迎上梅砚狐疑的目光,宋澜咽了咽口水,伸手攀上了梅砚的肩膀:“少傅,别问了,咱们好久没亲过了。”
倾身上去,探开梅砚的嘴唇。
梅砚把他推开,翻身坐起来,一脸怒不可遏,“真没说别的什么?”
“真没说别的。”
宋澜把人摁倒,再度堵上。
——“陛下的字是景怀取的?是清风明月,还是清茗煮茶?”
——“是青苍冥远。”
——“哦”,唐枕书眯了眯眼睛,喃喃道:“是天上天啊 。”
作者有话说:
《关于宋青冥的择偶标准》
亲妈:喜欢什么样的?
宋青冥:我有龙|阳之好,所以喜欢男子。
亲妈(点头):不算奇怪,可以满足。
宋青冥:此人最好善于文辞,通于政务。
亲妈(点头):你是皇帝,想找个能帮衬你的,可以理解。
宋青冥:此人最好样貌出众,有坊间赞誉,雪胎梅骨,醉玉颓山。
亲妈(挠头):听起来有点耳熟。
宋青冥:此人最好姓梅。
亲妈:……
梅景怀: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呗?
第65章 缺啥补啥
赵旌眠的鱼丸刚出锅, 院门就被敲响了,宋南曛一行人像是掐着点来的。
宋澜看着宋南曛一蹦一跳地进来,身后还跟着沈蔚与廖华, 不由笑了笑:“闻着味儿来的吧?”
宋南曛匆匆与宋澜见了个礼,就真的闻着味儿自己找到了厨房。
“您是梅少傅的外祖赵先生吧,怪不得梅少傅说您的斩鱼丸做得好, 老远就闻到香味了!”
赵旌眠将一碗鱼丸盛好, 抬头看向闯进来与自己说话的少年,一时竟愣了愣, “你是……南曛郡?”
宋南曛这会儿才觉得有些冒失,放慢了步子走到赵旌眠面前,笑了笑:“是, 赵先生,我字琼然。”
这一走近,赵旌眠反倒把他的样貌看得更清楚了些,怔愣间险些摔了手中的碗, 宋南曛慌忙弯腰接住了, 有些疑惑地看着赵旌眠:“赵先生, 您怎么了?”
赵旌眠摇摇头:“没事,你与你爷爷长得倒是很像。”
宋南曛讶然:“您认识我皇爷爷?”
赵旌眠许久没答话, 一直到鱼丸全部捞出了锅, 才感慨地笑了笑:“认识,算是……故人。”
宋南曛很是好奇, 虽是第一次见赵旌眠, 却并不生分, 也不像东明一样畏惧他, 拉着赵旌眠问东问西, 东西没问出一句,竟惹得赵旌眠有些怅然,末了问了一句:“你爷爷他还挺好吧?”
“不知道,我没见过皇爷爷。”宋南曛茫然摇头,“我出生时皇爷爷就已经去修道了,很少见皇室中人,皇兄倒是见过几次,只知道皇爷爷总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我也不太明白。”
赵旌眠沉默着笑了笑,把鱼丸端到了宋南曛手里。
“去吃饭吧,你还小,不必明白。”
……
宋澜生平头一次觉得吃不到鱼也不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因为赵旌眠单独给他做了虾球,钱塘湖里捞出来的活虾,仔细去了虾壳虾线,再将虾肉剁泥团成球,统共就那么小小一碗,鲜香美味。
隔壁吃鱼丸的宋南曛都快馋哭了,他的皇兄也只是极其吝啬地夹了一只虾球放到了梅少傅碗里,硬是没看自己一眼。
大约是有些隔代亲的因素在,唐枕书和赵旌眠看着晚辈们在自己眼前无拘无束,脸上也都带着浓浓的笑意。
盛京虽是一片鱼龙混杂之地,但总不乏澄澈明净之人。那个身居高位的孩子若是能把景怀当成命,他们倒是也能放下心。
这顿饭吃得实在是温馨多情,鱼丸见了底,虾球入了肚,碗碟干干净净,如饕餮蚕食过后的混沌晴空,了无痕迹。
东明和廖华去收拾碗筷,唐枕书拉着梅砚叙旧,宋南曛依旧缠着赵旌眠问东问西。
只有沈蔚守着君臣之礼,实在显得有些拘谨,想了想,开始向宋澜禀报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