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沈扶想起三皇子那日那般样子,三皇子的面相看上去并非勤奋之人,且可能是极爱花天酒地的纨绔之人,怎会如宫女所说这般。
  “新鲜。”萧禹嗤笑道:“孤可从未听说三弟爱读书习武,倒是听说他在宫外的宅子里养满了美人,你这般了解主子,竟不知道这些吗?”
  萧禹眼神中的寒意溢出,宫女哆嗦一下,还是道:“你污蔑三殿下!”
  “是孤污蔑他,还是你本就不是三弟的人?”萧禹道:“你不如说说,受何人指使,在这堂上胡言乱语吧。”
  宫女撇开头,眼神飘忽,她道:“如我所言,不信便罢。”
  店内一时落针可闻,盈妃的哭啼声传到众人耳中,皇帝环视一圈,道:“既承认了,就将她关入大牢,行凌迟之刑。”
  明显不是这宫女,沈扶道:“陛下——”
  萧禹打断她道:“阿扶。”
  沈扶低头看去,只见萧禹轻轻摇头,眼中尽是阻拦之意。
  屋外侍卫走进来,那宫女被拖下去之前,还看着萧禹道:“你迟早会死在乌云之下,百世不得超生!”
  萧禹挑挑眉,并未再言。
  “凌迟之人连地狱都入不得。”沈扶朝那宫女说道:“有这诅咒别人的功夫,你不若再好好看看世间。”
  “贱人,都是因为你,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宫女的声音渐远,沈扶吐出一口气。
  皇帝脸色阴沉,他道:“即日起,从前跟过三皇子的宫人全部处死,盈妃禁足宫中,此世不得出。”
  “是。”
  盈妃心如死灰,“谢陛下不杀之恩。”
  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于行尸走肉也无甚差别。
  盈妃走后,皇帝对着其余皇子和皇妃说道:“行正路,观正道。若再有此等恶事,直接问斩。”
  “是,谨遵陛下旨意。”
  “下去吧。”皇上揉了揉额间,“太子留下。”
  “是。”
  屋内仅剩二人,皇帝问萧禹:“此事这般了结,你可有怨言?”
  萧禹道:“儿臣不敢,儿臣愿听父皇之言,遵父皇考量行事。”
  皇帝乃是天子,天子洞察世事,何等犀利通透,如何不知萧禹此事疑点重重。
  只是再这般查下去,恐怕会动摇根基,引得背后之人狗急跳墙。
  若只是祸乱朝政便罢,皇帝到底还是担心萧禹的性命,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皇帝点了点头,转而问沈扶道:“那些书,你看了多少了?”
  沈扶道:“过半。”
  “今宫中不太平,朕心甚忧。一忧国祚社稷,二忧诸子之命。幸而天命眷顾,留得弥阳后人在此。”皇帝看着二人道:“朕今日,给你们二人一道密旨,查出干扰天象,祸乱朝纲之人。若有何需,尽管来问朕要。”
  萧禹道:“父皇……”
  “你为储君,且将要及冠,此事,便是历练。”
  沈扶与萧禹对视一眼,二人一同行礼道:“是。”
  皇帝说道:“今年天象不稳,南方多干旱,北方多雨水,水火调动,恐会有灾。将要到中秋,祭祀之事,沈扶前去钦天监与副使一同操持,祭祀过后,便入钦天监做灵台郎。”
  这便是不在追究前事,她可以安心留在宫中了。
  沈扶心下一喜,道:“是,遵陛下圣旨。”
  第11章 帝王之心
  白日悠长,出勤政殿时,天还亮着。
  二人并肩走出一段路后,沈扶问道:“陛下他为何……”
  萧禹看向沈扶,轻轻摇了摇头。
  萧禹幼时之时,在父皇母后膝下长大,那时的他并不认为自己生在皇家与生在寻常富贵人家有甚区别。
  直到母后薨逝,庄国南方开始出现动乱,父皇眉间沟壑越发深,对自己的日常功课管得越发严,萧禹又因太过单纯被后宫之人陷害过几次后,他才彻底意识到,自己生在皇家,众人都在为天下而活,为争帝王之位而活。
  而自己,是距那个位置最近的那个人,是最容易以后能将天下握在手里的人。
  许是本就是天家血脉,萧禹骨子里那种狠厉逐渐浮现,他将从前害过他的人一一清理,入朝堂辅政,斩杀不少不忠之人,扶持外家势力,东宫逐渐势力也逐渐成大后,萧禹开始被人参奏有夺位之心。
  此事闹到大朝会上,从前被萧禹整治的人,都在等着看他高楼落,等着将他踩死。然而皇帝却只是轻飘飘一句无甚大碍,便将众人打发了。
  从那之后,萧禹便彻底顾自疯长,坐稳太子之位。
  萧禹的成长皇帝都看在眼中,他不仅不怕萧禹夺位,还将朝中要职要务都交给他。萧禹自己也感觉不对劲,曾也无知地问过皇帝为何,皇帝眼中的混沌,萧禹至今都记得。
  他说,天下迟早是你的,你要强,强到无人争锋。
  可掌管一宫之事尚且混乱,不经世事,他又如何能掌握天下。
  是以萧禹更加拼命成长,接下皇帝所派的任何事务,不论有多凶险,他都会做成。在这始终,皇帝就如站在萧禹背后的山一般,只要他做成事,便可。
  从许久之前,萧禹就知道,皇帝只要萧禹成长成完全有能力在他之后登基的储君,其余之事并不重要。
  有时萧禹甚至觉得,哪怕是他的性命,皇帝都是不在意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