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孙佑延道:“太子上午去灾民那边视察后,回来便一直坐在大堂中处理事务,既不吃东西,也不休息,您快去劝劝吧。”
  宁玉瑶闻言眉头紧皱,珏儿想必也是从灾民对他的夸赞中看出了舅舅对他的安排,她轻声说道:“孙太傅您别急,我现在就去看看珏儿。”
  府衙大堂内,祁晖珏正在翻阅掖州各县的灾情文书,户部刘尚书和杨知府坐在下首协助太子整理物资记录,掖州府的同知通判等人也各自忙碌着。
  宁玉瑶进来时,便看见这一副忙碌却安静的场景。
  太子随身伺候的小太监看见宁玉瑶,眼睛顿时一亮。
  宁玉瑶挥手示意让屋内的人全部退下。
  刘尚书等人如释重负,赶紧放下手中事物,对宁玉瑶行礼后,悄声离开了大堂。
  祁晖珏毫无察觉,依旧拿着笔在桌案上书写条文,直到宁玉瑶上前抽出他手中的笔,他才愤怒地抬起头,正欲开口呵斥何人如此大胆。
  当看清来人是宁玉瑶时,他瞬间收起脸上的怒容,轻声唤了一句:“阿姐。”
  宁玉瑶放下手中的毛笔,拉着祁晖珏站起身,向膳堂走去,“阿姐知道你想将赈灾之事办好,不辜负舅舅对你的期望。但你也要顾及自己的身体,若你在这里病了,岂不是更让舅舅担心?”
  祁晖珏抿唇不语,宁玉瑶见他这样,就知道他听了,但没打算改。她也不再劝他,横竖自己现在在这里,多留意便是。
  接下来的日子里,祁晖珏依旧我行我素,废寝忘食地处理文书。因他心中憋着一口气,处理起公务来愈发雷厉风行。
  这段时间,若下边有人胆敢打赈灾粮的主意,他处置时绝不手软。
  与太子相识多年的刘尚书,更能深切地感受到太子的成长。
  太子积威日重,身上已然能看出承武帝的影子,虽仁德却更加乾纲独断。
  太子有此风范,虽说是大宸之幸事,然而太子既不吃饭也不休息,他们这些下属也不敢离开大堂,只能陪着太子一起熬着。
  幸好此次有明安郡主随行,只要太子在大堂待的时间过久,郡主便会立刻赶来,带着太子下去休息。
  “行了,别瞪了,快用膳!”宁玉瑶将祁晖珏爱吃的菜肴夹进他碗中。
  祁晖珏这才收回瞪向通风报信的小太监的目光,乖乖地吃着阿姐夹给他的菜。
  用过午膳,祁晖珏板着脸警告小太监:“不准再向阿姐告状,否则等回到雁京就处置了你。”
  小太监满脸惶恐,连忙应下。
  然而,谁都没想到,下午大堂内众人正忙碌之际,宁玉瑶带着秦熠走了进来。秦熠手中扛着一张软榻,身后的侍女们则抬着屏风和小桌。
  宁玉瑶见众人都望着她,微微一笑,招呼道:“诸位大人忙你们的,我绝不会出声打扰你们。”
  说着,她指挥秦熠将软榻放置在大堂的角落中。随后,侍女们摆好屏风,她便安然地躺在软榻上,看书喝茶,果真半点声响都未发出。
  快到用晚膳之时,祁晖珏破天荒地第一次主动停下笔,吩咐道:“都下去用膳吧。”
  宁玉瑶收起话本从屏风后走出来,便见祁晖珏满脸无奈地看着她。
  她伸手拍了拍祁晖珏的肩膀,“别嫌阿姐烦,你要是在这里累病了,我回去可没法跟舅母交代。”
  而且,她费了那么大的劲从定州跟来掖州,不就是为了好好照顾珏儿。
  祁晖珏自然不是不识好歹之人,他叹了口气说:“我怎么会嫌阿姐烦,我只是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想尽快解决掖州的事情,让父皇开心。”
  宁玉瑶看着他只在自己面前展露的焦急模样,耐心劝道:“欲速则不达,赈灾之事我也不懂,不过孙太傅不是也夸赞你吗?别害怕,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祁晖珏第一次将这些话听进心里,点头应道:“我知道了,阿姐。”
  这次之后,官员们都察觉到太子不再如之前那段时间那般急切。虽然在处理事务时依旧果断,但至少不再那么紧绷。这让他们都暗暗松了口气。
  掖州的赈灾事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直至掖州重新开始降雨,最后一批赈灾粮也终于抵达。
  幸运的是,此次旱灾并未引发瘟疫。只要有粮食,掖州很快便恢复了生机。
  掖州下过雨的夜空如同被擦拭过的琉璃般澄澈,星星就像宝石点缀其间。
  明日便要启程回雁京,宁玉瑶却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她索性起身,来到院子中。
  出来这么久,她想念爹爹,想念娘亲,也想念疼爱她的舅舅舅母。
  她坐在院中的石凳上,仰头看着天空中明亮的星星,想着出来这么久,娘亲应该消气了吧?转而又想到,她从定州又跑到掖州待了这么久,娘亲更生气了也说不定。
  想到这儿,宁玉瑶惆怅地叹了口气。
  突然院子的围墙上冒出一颗头:“明安,在愁什么?”
  宁玉瑶被吓了一跳,等看清是秦熠时,她又气又恼。拿起桌上的茶盏就向他砸去:“大半夜的,这么吓人!”
  秦熠稳稳地接过茶盏,跳下围墙,将茶盏放到宁玉瑶身边的石桌上,“我看你院子里的烛火未灭,就过来看看,明日就要回程了,怎么还愁眉苦脸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