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行,我知道了,这么早就下雪啊……”
  防寒的问题专家组也想到了,他们中有东北的人,在防寒这方面,东北人比较有经验。
  棉门帘什么的,也都准备好了,本来还想着过段时间再安呢,看来还是赶快安上更省心一些。
  小哑巴的房子也有棉门帘,他们两个房子的窗户是垂直的有什么事情不用出门,敲窗户就能说。
  李籽还把窗户外面的铁栅栏也包上了海绵垫,它毕竟时间金属的,天冷之后,人一旦碰上,皮肤上有一点水,都很容易粘上。
  有层海绵垫,更方便她开窗户跟小哑巴沟通,递东西什么的也不用担心。
  钟卫国这段时间在往上打申请。
  东大管理区现在的条件比以往好了很多,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以开始解决居住、种植之类的问题。
  居住他们自己慢慢来就行,种植这方面,他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
  东大管理区现有的研究人员就是东大自己的农学专业。
  作为国内的普通高校,他们的农学专业也平平无奇。
  现在他们有2024这个合作方,钟卫国觉得是时候利用起来了,一口气把他知道的国内农业领域知名的科研人员都列出来,申请来他们这里进行科学研究。
  要问凭什么,就凭他们年底就能完成可以在酸性土壤中正常生长的植物的研究。
  目前正在实验阶段,明天开春产量就能出结果。
  相关的实验报告、试验田数据和试验田照片,当然都是2024提供的。
  首都管理区也觉得震惊,东大确实籍籍无名,首都这里的强项也不是农业研究,相关的农业人才都分布在各个省份。
  这很正常,农业研究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又需要各种不同的试验田。
  比如研究水稻试验田最好是在海南,可以尽可能的多繁殖几代,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观察数据。
  目前各个省份之前的农业研究都已经停止,全都投入到新研究中。
  看他们分享的数据也不像造假,有一些农业研究员得知情况之后已经自告奋勇要去东大协助研究了。
  钟卫国在这个时候打申请是认真考虑过的。
  现在通讯不发达,往上打申请需要的时间比正常年份更久。
  申请发过去,上头还要进行讨论研究,即使用最快的速度,批准下来也要第二年了。
  再加上现在即将进入冬天,他有的是时间等,那些心急的研究员们也因为交通问题,最早要明年开春才能来。
  这样子,既不浪费时间,又能保证研究员们来的时候有粮种可以给他们做实验。
  即将进入十月的一个清晨,拉开窗帘的李籽看到一片灰白,下雪了。
  大气层中漂浮着数不尽的火山灰,这些雪落在地上的时候也不是白色的。
  因为太冷了,下的雪不会融化,风一吹,地上最顶层的雪就被吹的悬浮起来,远远的看过去,仿佛大地上笼罩着一层雪雾。
  李籽推开房门,耳边偶尔能听到咯吱的声音,顺着声音的来源看去,是房子上面的玻璃棚顶。
  玻璃棚顶上也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她需要赶快去清理一下。
  第21章 白县管理区
  索性玻璃棚顶在安装的时候就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半自动的清扫器,李籽顺着后来修建的楼梯上房顶。
  跟小哑巴一左一右,用力推动清扫器下方的把手。
  刚开始很困难,但只需要移动一点,就容易很多了。
  再加上玻璃棚顶干净顺滑,给这些积雪一点力量,它们就很容易顺着坡度滑下去。
  其实就算是李籽不清理,过段时间,地面稍微有点震动,积雪也会自己滑落。
  只是那样无法掌握时间,万一积雪滑落的时候,棚顶边缘正好有人,很容易受伤,还不如这时候自己清理。
  看着积雪噗噜噜落在地上,堆起厚厚的雪堆,李籽准备下去的时候,远远的看到有小黑点往他们这里来。
  李籽也不着急下去了,反正穿的很厚实,她这会儿也不是特别冷。
  用手搭在眉毛上,仔细看,还真有小黑点,或许是因为下雪,这小黑点显得格外突出,还不止一个呢。
  “那是什么呀?”
  “是车,是之前从管理区出去的车。”小哑巴肯定的回答。
  李籽惊讶的看向小哑巴:“这你都能看清楚?”
  她不近视,要知道,这在21世纪很难得的,她上学的时候,班里的近视眼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能看到小黑点已经是她的极限,太远了,她连那是不是车都看不清呢,小哑巴已经说那是管理区的车。
  她没有不相信,小哑巴是这样的,他不知道不确定的事情,会老老实实的说不知道,说了那就是他确定。
  李籽是早上看到的,那时候距离管理区已经不算太远了,即使这样,车队一直到下午才开到管理区门口。
  大雪之后,道路都被覆盖住,原来的道路虽然年久失修不好走,但是好歹没有什么大的沟壑。
  如果不沿着道路走,再加上积雪,一旦开进沟里,基本上就出不来了。
  他们只能小心的仔细辨认,通过道路两边的建筑来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慢是慢点,胜在安全回来了。
  黄茗并没有回来,车队每次都是从省会到省会去,各个市级车队也都是汇集到省会一起去,或者是只在省会交换物资之后就直接回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