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他都还没吃呢,哪里知道这么多。
他的身后跟着的是他闺女媳妇,一家三口到住的地方之后,把破旧的不锈钢碗放在同一张小床上。
“你说会是什么馅的?”
“我听他们说了,什么馅的都有,看运气。”
听到看运气,女人脸上露出担忧,随后对女孩说:“天天,你要是吃到苦苦的,就和妈妈换,妈妈给你换个好吃的。”
她以为还是以前的那种盲盒菜团子。
小女孩今年三岁多,长得格外矮小,她是2013年三月出生的,出生的时候世界末日已经来了,从小就是吃菜团子长大的。
第一次看到饺子,她还有些好奇呢,听到妈妈说的,重重的点头。
家里唯一的一个筷子让小女孩用着,其实刚开始筷子坏了,食堂也会给换新的。
耐不住有人这种便宜都想占,食堂最后只能规定每人每年只能领一双筷子,遗失或者损坏,那就等明年。
好在菜团子也不怎么需要筷子,坏了也就坏了。
他们是最早的一批,饺子是提前下好的,这会儿不是特别烫,两个大人直接用手吃。
不舍的大口吃,就一点点的,这就让他们完整的看到了里面的馅料。
“我这个……好像是猪肉大葱馅的?”女人不太确定。
“我这个是韭菜鸡蛋的……”
两人对视,随后看向刚开始吃的小女孩。
吃到第一口饺子的小女孩觉得,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滑这么软的饭呢,饭不应该都是菜团子那样的吗?
“妈妈,这个饭好奇怪,好好吃啊。”
看到闺女的饺子是玉米虾仁的,两人知道,这所谓的什么馅都有,是真的什么馅都有。
越来越多的人领到自己的水饺,吃水饺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偶尔能听到家人们之间低声的说话,是换水饺的。
不是想换更好吃的,而是想让家里的每个人能吃到更多味道的水饺。
笨鸟驿站里,李籽和小哑巴在包饺子,和好的芹菜肉馅,小哑巴擀饺子皮,她包。
本来以为小哑巴不会,没想到他看了一遍李籽怎么做之后,很快青出于蓝胜于蓝,擀的又快又好。
屋里的笔记本打开着,春节联欢晚会放着,当然不是同步的,是提前拷贝的特殊版本。
尽管今年过年的时候只有小哑巴跟她一起,那她也很开心,爷爷奶奶走了之后,每年过年都是她一个人。
她给小哑巴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还有她以前的故事。
听着听着,小哑巴说:“姐姐,我好像想起来了点我以前的事。”
第26章 农场大开发
“你想起来什么了?”
研究所一直让李籽好好找找小哑巴的身世,这说不定会对他们的研究有所突破。
可小哑巴就像是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没人知道他的身世。
“我记得,我刚开始,好像是在一个漆黑的山洞里,从那个山洞里,我看到了跟我长得一样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妈妈,那个小男孩还来找我玩过。
后来有一天,那个小男孩不再来找我了,我等啊等,等不到,就去找他,然后就到了这里。”
根据小哑巴说的,结合黄茗他们说的,应该是管理区的一个小男孩跟小哑巴在山洞里玩,后来小男孩去世,小哑巴来找他。
“那你还记得那个山洞在哪吗?”
“记得啊,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呢。”
也是,那个小孩都能去,肯定不会是太远的地方。
“那等雪化了,你带我过去看看。”或许那里藏着小哑巴的身世之谜。
过完年,研究所通知李籽,麦子已经收获,经过检测,里面的辐射量远远低于当地本土植物辐射量。
被他们用特殊药剂调整为酸性土壤之后,那片地方甚至不长杂草,少了很多麻烦。
冬小麦也种上了,不过冬小麦收获的时间要长一些,当然,也更适合管理区这边。
种子并不多,只有十袋,研究所留下两袋继续研究。
钟卫国他们并没有第一时间把十袋粮种带回管理区,现在冬天还没过去,他们也没有办法立刻种粮食。
“我们已经想好,就在运动场那里种,那地方开阔,这几年的时间,原本的塑胶场地也都被毁坏的差不多了,稍微清理一下就能用。”
“那剩下的种子呢?”
十袋粮种是一千二百斤,学校的运动场约三十亩,一亩地大概需要二十斤粮种,那他们的粮种还会剩下五袋。
“我们用四袋,剩下的六袋要分到其他的地方,最好是分到火山口附近的管理区,专家组不是说了,那里的温度更适合粮种,粮种成熟的速度更快。”
用四袋也是有原因的,毕竟他们对外说的是他们自己研究的,那要继续研究肯定需要粮种啊。
“我们的打算是就近原则,咱们省有个管理区,非常靠近火山口,要给他们两袋,剩下的就是周边省。
黄茗不是回家了嘛,她家在的白县就在火山口附近,她用收音机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了,白县也分两袋,还有两袋送到首都去。”
分出去是为了更好的研究,等到收获,那些地方还要把粮种送过来一部分,方便研究,同时以他们作为中心点,继续往外辐射。
现在交通不太便利,用这种当时,慢慢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