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是啊!你婶子说的对,我以为多点事呢!帮忙盯着点山上情况而已,有水牛、陈壮他们在,也不用操心太多,顺便的事,哪能要你的报酬,你这孩子,我们不能要。”
莫叔的脸色不太好,觉得莫大山太见外没把他们当自己人,很不高兴。
倒是莫大山听了莫叔和周婶的话眉头一松,忍不住笑起来。
他道:“叔、婶,您二老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没跟你们见外。”
“我今日过来不是要请你们帮忙,严谨一点,应该是我要请莫叔做我猪场的管事,既然是管事,就不是看看那么简单,得正儿八经担起管理所有事的重担,报酬是必须给的。”
“而且春河快十五岁了吧?听闻先生让他明年二月参加县试考童生,以春河的能力,童生应当没问题。再往上,还有秀才、举人、进士,也不知道春河能读到哪一步,处处需要银子,光靠那一亩三分地哪里行?叔做的短工也挣不了几个钱,我还没算上娶媳妇需要花的银子呢!”
莫大山将莫叔一家即将面临的困境一一罗列出来,厨房内顿时静的落针可闻,就连门口偷听的莫春河也不禁握紧了拳头。
大山哥的话字字句句敲在他的心头,别人家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早就开始找活为家里减轻负担了,而他还要爹娘养,他觉得自己就是个负担,耽误爹娘过好日子的负担。
“要不,我……我不读书了。”
莫春河脑子乱作一团,也不知道怎了,突然就出声回了一句,声音很弱,很没底气,却让陷入沉思的莫叔夫妻心头一震。
夫妻俩都不用对眼神,异口同声呵道:“不行,你必须读。”
有了这段小插曲,莫叔不再犹豫,当即就应下了莫大山的提议。
不就是做管事吗?没经验又不是不给学,他老莫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出息了大半辈子,现在有个机会让他进一步,他没道理不接。
再者,他们夫妻就春河一个孩子,悉心教养,孩子有点读书的天份,也喜欢读书,他们做父母的不能拖后腿。
“大山,这活我接了,只是……”
莫叔欲言又止,不知该如何开口,好在莫大山有心理准备,一眼就猜到莫叔想说什么了。
“没事的,叔,秋收过后你就别去外面找活了,跟在我身边一段时间,有什么不懂我教你。”
“好。”
事情谈妥了,莫大山心头一松。
他阻止莫叔一家要送他出去的举动,背着手笑盈盈回隔壁和媳妇分享喜悦了。
“阿柔,莫叔同意了,等处理完村里的事情,咱们就去县城和岳父他们团圆。”
方柔近来总觉得困乏,午睡不到两个钟,就被莫大山不知轻重的拥抱闹醒了。
“别闹,我好困,想睡觉,你安静点行不行。”她不是很清醒,咕咕哝哝,语气里满是不耐烦。
“你今早睡了懒觉,这会儿怎么又早睡?”
“困了就睡,哪有为什么?你别吵啊!烦死了。”
方柔反应有些大,莫大山见状虽有疑惑,但见媳妇的样子不像作假,为了不惹她生气,还是收敛了自己,将拥抱的动作放轻,给她调整一个舒服的姿势,夫妻俩相拥而眠。
秋收一如往年热火朝天,石柱村的乡亲们每天早出晚归,随处可见欢声笑语。
九月初六起,官差们领上头的命令按时出现在各村口征收粮税,将一车又一车的谷子运走,再落笔于账册,如实记录。
“今年进村几天啊?”
“顺利的话四五天吧!”
杨家兄弟再次被分配到石柱村,一见到莫大山就忍不住大倒苦水,顺便说了说方家豆腐铺的情况。
“铺子那边一切正常,前两日路过,婶子还送了我半斤油炸过的豆腐,用来焖猪肉,再放点酱油小葱,可香了。”
方家豆腐铺开业时,杨家兄弟领命在外办差,直到莫大山他们回村头一晚才回县城。
时间正好,莫大山收到消息连夜到他们家里,拜托他们照料一二,也算是帮方家人找了个小后台。
杨家兄弟本就是热心肠,与莫大山情同兄弟,毫不犹豫就应下了。
“多谢你们了,老人家送东西,你们收下就成。”礼尚往来的小事,莫大山并未放在心上,倒是有些好奇那个油炸豆腐,以为是家中自己弄来吃的。
“不是,油炸豆腐铺子出的是新品,比嫩豆腐耐放,能存放一两天,就是炸起来费油,卖的要贵些。不止这个,婶子做豆腐时,有一部分加了蔬菜汁,我们也不懂咋做的,总之好几个口味,花样多,生意也好。”
第51章 当爹
◎孩儿今日乖不乖?◎
“哦?原来如此,倒是我见识短了。”
莫大山半点不掩饰自己的惊讶,没想到岳父岳母如此有想法,小小豆腐也能搞出那么多花样。
也好也好,花样多能吸人眼球,生意想不好都难,他和阿柔也能放心了。
“什么时候得闲到家里吃个饭吧!”
“这几日太忙走不开。”杨忠看了看不远处忙着做记录的同僚,摇了摇头,打趣道:“没法去家里吃,但是你可以给我俩送来,记得多装点饭和肉,都是体力活,没肉吃就手脚虚,干不好活。”
“好说好说。”
莫大山拍了拍杨忠手臂,当即便笑着应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