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这位苏阿婆听了,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金江海叹了口气,开口问道:“苏阿婆,你今天家里几口人吃饭?鱼想怎么做?”
苏阿婆说话的速度不快,她说:“今天只有我和孙女两个人在家吃饭,囡囡说,想吃红烧的。”
金江海眼睛往水池子一看,很快抓起一条一斤出头的鳊鱼,伸给苏阿婆看,说:“那就来这条吧,大小正合适,两个人吃够了。鳊鱼又扁又宽,容易煎透,省油不费煤。”
金江海给出了建议,苏阿婆还是犹豫了,说:“鳊鱼刺多。我家囡囡不会挑刺。”
金江海无奈地想要将鱼放下,旁边等着的一位阿姨说:“苏阿婆,你家孙女都二十四岁了,还害怕被鱼刺刺到?你还当她是小孩子,现在三四岁的孩童都会嗦小鱼仔了。实在不行,去医院拔鱼刺,也费不了什么功夫,要是被卡得不深,医生还不收你的钱。我看金师傅给你挑的这条鳊鱼正好,你不要,我要了!”
见有人跟她抢,苏阿婆急了,赶紧说:“这条鱼我要了!麻烦金师傅给我弄干净,我回去好下锅。”
早就在那位阿姨出声后不久,金江海就将鱼放在了案板上。
虽然每次苏阿婆来,时不时都要来上这一遭,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但还是含着笑意看着这有趣的一幕。
这位阿姨问道:“金师傅,今天哪些鱼是舟山来的?”
贝碧棠见金江海忙着,嘴唇动了动,想要开口回答,活不能让金师傅一个干,但她发现自己不知道哪些鱼是从舟山来的。
贝碧棠闭上了嘴巴,心里想着,从明天起,自己一定要多多留意,多多观察。
金江海边给鱼刮鳞片,边回答说:“带鱼、马友鱼、黄花鱼……都是从舟山来的。”
这位阿姨也是老熟人了,她只喜欢吃本地和舟山来的鱼,她认为舟山离上海比较近,那边的鱼比大连的鱼新鲜。
阿姨说:“那你给我挑一条带鱼,斩成小段,我要做个香煎带鱼。”
贝碧棠开口说:“阿姨,我给你来挑吧。”
阿姨皱眉说:“不用你,我信不过你这些小年轻,金师傅比较有经验。”
贝碧棠神色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她发现人少了,大家有的选了,都往金师傅面前去,她这边几乎没人了。
如果是个想偷懒的,恐怕此时心里开心得不得了,活能少干很多。但贝碧棠不是,她只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被顾客信任。
金江海听着,也不帮贝碧棠这个徒弟说话,沉默着杀着鱼。
倒是这位阿姨瞧见贝碧棠脸上的神色,可见怜的,不忍心,她朝着贝碧棠说:“那你给挑一条吧,给我挑一条好一点哦。”
贝碧棠立马就笑了,心情如同坐过山车那般,说:“放心,阿姨我给您细细地挑一条好的。”
旁边金江海送走苏阿婆,往阿姨的菜篮子放了一只刚死不久的大虾。
阿姨挑挑眉头,疑惑问道:“这是?”
金江海说:“给我徒弟送学费。”
菜市场的规矩是板板正正的,今天的虾类只有活虾,那虾死了也是按活虾的价格来卖?不然不好做账。活虾的价格买死虾,哪能买的出去?最后还不是便宜了菜市场里的人,这是默认的规矩。
贝碧棠一个临时工,还是一个刚来第一天,还没有和大家混成一片的新同事。是没有这些福利的,金江海等于是将自己的东西送出去。
贝碧棠心神振奋地斩着长长的带鱼,弄好后递给阿姨,阿姨走之前对她说:“好好跟你师傅学。”
贝碧棠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很快笑了笑,点点头。
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人来买鱼。
金江海让旁边的人帮忙看一下,便带着贝碧棠去锅炉房热饭。
此时贝碧棠饿得已经感觉不到饿了。
贝碧棠拿出铝饭盒,放在锅炉房里炉子中,等了两三分钟。热好后跟着大家,就在锅炉房外面,站着、蹲着、坐在地上或者找张凳子坐下,捧着饭盒吃了起来。
金江海在男人堆里,贝碧棠这个做徒弟的,看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往女人堆旁边站着,金江海也没有招呼她。
贝碧棠边吃,边免不了瞄到别人的饭盒。好像人人都比她吃得好,当然那些吃得最好的,早已拿着饭盒回办公室,坐着慢慢吃,不用被太阳晒着。
离贝碧棠最近的一位女售货员,嗦完鱼骨头,看着贝碧棠饭盒里的开水泡饭和咸菜,说:“下次带好点的饭菜来,不然顶不住,干我们这个的,一顿饭要当成两顿来吃。”
贝碧棠笑了笑:“嗯,我第一天来上班,没经验。”
为了这份工作,她得四点多钟起来,苗秀秀他们最迟六点才起来,她要是想要带点好饭,岂不是要吵醒全家人?
她要是每天四点多,做好了饭再带来,不止家里人有很大的意见,楼上楼下也得闹意见。
第25章
跟贝碧棠搭话的人,看起来大概二十几岁,在菜市场工人里已是最年轻的一批。
她来这里工作有了一段时间,但觉得跟其他年纪大的同事没什么话说。猛地看见贝碧棠这个跟她差不多大,便有了话说:“你新来的?怪不得没见过你?你是知青吧?”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