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张凤家离供销社不远,走着也就五分钟,穿过两条胡同就到了。
  这是个方正的大院子,镇上的人多数都是住这样的院子,区别就是院子里住几家人罢了。
  张凤家进门就是三间坐北朝南的正房,东边三间厢房,西边搭了个棚子,棚子里堆了不少煤炭和大白菜。门口有一件倒座房,这个倒座房盖的简单,没有安装窗户和门,都黑洞洞的空着,里面堆放了不少杂物和一辆自行车。
  现在是上午十点,镇上很多人都在上班呢,张凤家里也没人。她直接进了东厢房南边的那一间,推开门,里面挺干净利落的。
  靠墙一张单人床,床边有个写字台和一个双开门大衣柜。靠窗户放着两把椅子和一个煤炉子。
  镇上烧炕的少,不少人家都用煤炉子取暖。如果是楼房或者家属院之类的,或许还有集中供暖。
  张凤两三下把煤炉子通开,做上水,又跑去正房抱了一圈报纸过来,“白同志,你快帮我弄弄看。”
  “尺子有吗?先量尺寸。”白清霖也不废话,“剪子呢?”
  尺子只有木尺,不过可以用绳子先量,在用木尺出尺寸。剪子也不是专门的裁缝剪子,但剪子很锋利,也足够用了。
  马素云在白清霖的指导下开始量尺寸,她也没想到做个衣服要量那么多尺寸。
  什么颈围,上下胸围,肩宽,臂长,腕围,臀围,腰围,上身长,下身长。
  她记得自己大姐去裁缝那边做衣服,也没有量那么多的尺寸啊。
  有了尺寸,白清霖很快就在报纸上打出了版样。
  张凤骨架大,肩宽,胸围较大。这些在这种时候可算不上什么优势,所以需要尽量遮掩。
  所以在裁剪上,尽量凸显肩宽的优势,胸围要遮挡一下。而且张凤个头不高,又想穿大衣,这对服装款式要求非常严格。
  现在没有垫肩,不过肩膀可以利用裁剪做支撑,胸围做的宽松一些,大衣不做上下一片式,而是两截式。
  两截式的大衣能做成高腰,衣摆做a字裙摆款,既能拉长视觉效果,还不会显得壮实。
  报纸裁剪好,用胶水粘上,小心翼翼的套在张凤身上。
  “你看看,觉得怎么样?”
  张凤把大衣柜打开一扇门,露出里面的镜子。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感觉跟百货大楼的款式不一样呢。”
  “这是南方流行的款式,咱们这边百货大楼还没上新呢。”白清霖脸不红心不跳的扯淡。
  “我觉得好看,南边的新款就是好看。没想到你岁数这么小就会做衣服。那多长时间能做好?”张凤对着镜子越看越喜欢,恨不得立马穿上新大衣。
  现在做衣服没有那么麻烦,做衣服里面都不带放衬的,就一层。而且这个毛呢料还是很薄的那种,用不用衬也就那样,水洗不变形就成。
  “有缝纫机的话,俩小时就能做好。”白清霖道。
  这也不是他吹,这种简单几片式的衣服,又不用包缝,也不用做衬,裁剪完了直接上缝纫机,咔咔咔就搞定了。
  如果是普通褂子,有了缝纫机,连裁剪带制作,一个小时都用不了。
  “有,我爸妈那屋有个缝纫机。当初我妈非要买,结果买了不会用,平时就扎个鞋垫子,都当桌子放茶壶了。”这姑娘说话可是真直率,连自己老妈都埋汰。
  “那没问题,我保证你今天就能穿上新大衣!”
  第11章 别跟姨撕吧
  马素云其实整个人是有点儿慌的,尤其是看到张凤拿出那一卷布料之后,就更慌了。
  她来自沪市,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也是见过好东西的。这种大红色的薄毛呢料子可不便宜,而且非常受欢迎,基本上上了货架就能被人一抢而空。
  张凤家里能为了她结婚买这么大一块料子,是下了本钱的。若是被白清霖弄坏……
  她知道白清霖有钱,就算坏了也赔得起。但这块料子就可惜了,毕竟这么大一块呢,好好收拾收拾兴许能做出一身衣服来。
  白清霖可一点儿都不胆怯,这对他来说真的是小菜一碟。更何况还先拿报纸打个样呢,有了样板,那就更不会失手了。
  他以前给自己做衣服,只要不是款式太过新颖的,完全都能直接在布上直接画样下剪子。毕竟从小就开始摸缝纫机,十来岁就能给自己做简单衬衣的人,对做这种普通款式的大衣来说胸有成竹。
  布料被摊开在大床上,白清霖上手摸了摸,感觉不像是纯羊毛的。
  这个年代纯羊毛制品比较少,因为无法水洗,不小心就容易变形。这个毛呢料子应该掺杂了其他东西,虽然柔软,但手感略粗糙。
  他见过七十年代的毛呢大衣,怎么说呢,要版型没版型,要体态没体态。而且非常容易出印子,脱下来的大衣没收拾好再拿出来,就跟一块抹布似的,特别难看。
  现在手里这个款式出来,估计能算得上全国第一份了,绝对不会怕被撞衫,但极有可能会被模仿。
  剪子很快,喀嚓喀嚓就把料子分解开。白清霖裁剪的时候也很注意用料,毕竟这个世代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这么大的一块料子又是票又是钱,备不住还得搭人情。
  仔细的算了算宽幅,做完一件大衣剩下的还能挤出一条直筒裤,正好凑一身。
  “扣子你们准备好了吗?”白清霖问张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