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郑长忆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淡淡的笑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轻松和自若。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和玩笑:“我那有什么能交代的,太子殿下过誉了。正如您所说,我对前朝的种种,或许还能略知一二。但后宫之中,那些曲折幽深的往事,我却是知之甚少。”
  “郑大人不必谦虚,后宫之事,虽然不为外人所知,但孤山身为太子,自然对其中的一些内情有所了解。”严孤山沉声说道, “如果您需要,孤山愿意将所知的后宫事务,尽数告知于您。”
  第10章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在水榭之中,月光洒落,伴随着夜风轻轻摇曳的荷叶,严孤山独自叙述着后宫中的旧恩怨。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每一句话都是从心底深处挖掘出来的。
  “康皇后,我的生母,是前朝老臣的独女,她以贤惠大度著称,但性格过于和软。”
  严孤山的目光迷离,“太后因政治联姻的考量,强行让皇帝娶了她。皇上还是太子时就不喜欢她,登基之后,虽然封她为皇后,但心中一直有所偏爱。”
  严孤山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座椅的扶手,仿佛在寻找着一丝慰藉:“皇上一直宠爱贵妃和其他嫔妃,故意冷落我母后,甚至放任其他嫔妃欺负她。在后宫之中我母后一直郁郁寡欢。”
  叙述中,严孤山的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皇帝即位后,政治斗争更加激烈,他为了巩固权力,甚至除掉了我外祖父。那时,母后还怀着我,听到这个消息,她悲痛欲绝,小产了。那一次,她九死一生,后来就落了病根。”
  郑长忆坐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
  “听从前照顾母后的宫女说,自我出生以后,母后似乎有了寄托。她将所有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了我的身上,对后宫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再也不闻不问。”
  “那些年皇上对母后的怨言也随之渐少,后宫似乎开始短暂的宁静。”
  然而,严孤山的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沉痛:“但好景不长,我十岁那年,皇帝极为宠爱的贵妃,在怀孕三个月时突然暴毙。这件事在后宫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他停了一下,深呼吸,仿佛在压抑着心中的怒火和无力感:“那时,母后也怀着五个月的身孕。宫中立刻谣言四起,许多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都说是皇后因妒生恨,才对贵妃下了毒手。”
  郑长忆默默地听着,他的眼中充满了对康皇后和严孤山的同情。在那个充满猜疑和算计的后宫,一个无辜的生命就如此被无情地吞噬,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却往往隐藏在暗处,不为人知。
  严孤山继续说道:“那场风波让母后再次陷入了困境,尽管她从未涉足过后宫的争斗,但那次事件无疑给她的心灵带来了深重的打击。她的名誉受损,身心俱疲。”
  郑长忆能感受到严孤山话语中的无助和愤怒,他轻声安慰道:“太子殿下,那些往事虽然痛苦,但它们也铸就了您坚强的意志。”
  在那个被阴谋与权谋笼罩的后宫,康皇后的一生如同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花,终究难逃凋零的命运。严孤山的叙述,将那些尘封的往事,一幕幕地展现在郑长忆的面前,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心酸与无奈。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哀伤:“尽管最终查清,真凶是一个因受辱而怀恨在心的答应,但那又如何?舆论早已侵蚀了我母后的身心。”
  严孤山的手指紧紧地抓着座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显得苍白:“从那以后,母后的身子便每况愈下。她的生命,一点点地被拖向深渊。”
  郑长忆静静地听着,他能想象到康皇后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所承受的痛苦与折磨。
  严孤山深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在那段日子里,母后依然坚强地活着,只为了我和即将出生的妹妹。她拼尽全力,忍受着身体与心灵的双重煎熬,只为了给我们生命。”
  他的声音突然哽咽,眼中泪光闪烁:“但命运的残酷,却连这最后的希望都要夺走。生下妹妹后,她遭遇了血崩。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后离开了我们。”
  郑长忆那年十五岁,正准备青州的科考。那时,他听闻了京城的变故,宸妃成为了继后,后宫的权力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长忆语气温和,试图给予严孤山一些心灵上的慰藉,“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后宫之事,往往复杂难解,宸妃的宠爱和权势,的确让她在宫中有着说一不二的地位。”
  严孤山的苦笑中带着一丝无奈:“郑大人,您知道的,刚开始,宸妃为了在父皇面前表现出一副贤惠的模样,也曾将我接至她宫中,假意照料。但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对我的不满和冷漠也不再掩饰。甚至开始克扣我的份例,让我在宫中的日子愈发艰难。”
  在水榭之中,月光洒落,夜色中带着一丝凉意。郑长忆听着严孤山的叙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虽然对太子上一世的所作所为心存怨恨,但面对眼前这位太子的苦难经历,他的心也难免动容。
  郑长忆望着严孤山,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他想给予安慰,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郑长忆自己虽是青州郑氏这一脉的独子,家族即便落魄,也不至于让他在小小年纪就经历如此磨难。他无法完全理解严孤山的苦楚,正如严孤山无法完全明白他为何选择走上奸臣之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