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只见一人骑着一匹浑身乌黑如墨、鬃毛飞扬的骏马如闪电般疾驰而来。
  那马身姿矫健,四蹄在雨水中踏出一片片白色的水花,每一次踏地都溅起高高的水幕,如同蛟龙出海,在这暴雨的世界里肆意奔腾,速度之快,仿佛要冲破这雨幕的束缚。
  马上之人身披一副寒光闪闪的精钢盔甲,那盔甲在雨中泛着冷冽的光,雨水打在上面,瞬间化作无数晶莹的水珠飞溅开来,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层如梦如幻的水雾。
  来人飞身下马,双脚落地的瞬间,溅起一大片污浊的水花,而后便毫不犹豫地朝着太子的方向快步走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踏在那混合着血水和雨水的泥泞之中。
  他一步步走过那被血水染红的地面,当他走到太子身边时,没有丝毫犹豫,“扑通” 一声重重跪下,膝盖深深陷入那血水之中,溅起一朵暗红色的血花,在周围的积水中扩散开来。
  此人只有一臂,那空荡荡的袖管在狂风暴雨中剧烈地舞动着,像是一面孤独的旗帜。
  然而,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松,脊梁挺得笔直,当他走到太子身边时,没有丝毫犹豫,“扑通” 一声重重跪下,血水在周围的积水中扩散开来。此人只有一臂,那空荡荡的袖管在狂风暴雨中剧烈地舞动着。
  他的身姿依然挺拔如松,脊梁挺得笔直,他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着皇帝,眼神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坚定:“陛下!”
  来人正是和太子一起在东海长大的袁千江,小袁将军。
  他今日背旨带兵进宫,其意图已经昭然若揭。太子听到身后熟悉的跪地声,心中明白,局势已经朝着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紧接着,太子只听身后传来更多的跪地声,那声音此起彼伏,在暴雨声中交织成一片。
  他知道,这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求情,事态已然演变成了逼宫。
  身边行刑的侍卫们也察觉到了这微妙而紧张的气氛,他们的双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手中的杖棍 “哐当” 一声掉落在地,随后他们也纷纷跪下,额头紧贴地面,不敢有丝毫异动。
  太子此时已被打得遍体鳞伤,汗水、雨水和血水混在一起,顺着他的脸颊流淌而下,将他的面容染得一片模糊。
  然而,当他转头看向跪在自己左右的李源和袁千江时,嘴角却微微上扬,露出了一点笑意。
  他们同时伸出手,想要搀扶太子起来。
  太子轻轻摇头,拒绝了他们的好意。他咬着牙,用尽全身的力气,自己踉跄地爬了起来。
  雨水无情地冲刷着他后背那血肉模糊的伤口,那伤口在雨水的冲击下显得更加狰狞,像是被恶魔撕裂过一般。
  鲜血随着雨水流淌而下,在他的脚下汇聚成一小片暗红色的血泊,那血泊在积水的稀释下,缓缓向四周扩散,如同一条蜿蜒的血河。
  但太子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一般,他慢慢地回头,目光扫过身后跪着的乌压压的官员。
  那些官员们神色各异,有坚定,有犹豫,有恐惧,但他们都整齐地跪在那里。在这一刻,他们的姿态不像是在向皇帝求情,而是在跪新君。
  就在这时,信使在宫门外焦急地传报,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有些模糊,但那 “西城大雨” 四个字却清晰地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太子严孤山缓缓看向皇帝,他的声音因虚弱和激动而颤抖着,嘴角却依然带着那抹微笑,轻声说道:“父皇,下雨了。”
  第180章 我来助我
  京城的大雨终于停歇了,皇帝命大,也可能是那个少年第一次杀人,不懂关窍,没死。
  太子将皇帝安置在太安宫,那个禁脔收押刑部。
  太子跟前的人嘴很严,外人也不知道皇帝还有几息命数。
  西城的旱灾基本消解,太子代掌朝政,又派了几个得力的下属前去监工,暗中派人联络西城太守,让他把赵公公暗中做掉。
  太子守着规矩,做足了孝子和不得已的姿态。
  并且坚决不在正殿议政,下朝后也直接去太安宫旁的旧殿宇居住,说要侍疾。
  有一次,东宫的一位门客向太子进言,建议他趁着皇帝病重这个绝佳的时机直接登基。太子听闻此言,顿时脸色一沉,严厉地训斥了这位门客。
  文武百官当然看得出来太子在做样子,但是君子论迹不论心,太子都做样子做到这个份上了,没人会去说什么。
  宫里暂时安顿下来了,太子又要去解决关刑部的那位。
  李源和郑鹤好说歹说才把他给劝住,太子这半年受的伤加起来都够正常人躺个两三年了,像他这样无休止的消耗,迟早要出问题。
  那个突然捅了皇帝一刀的少年也不是什么变数,本就是太子和郑鹤安排好的。
  他们需要一个人去刺杀皇帝,能否成功并不重要。如今皇宫里是太子的一言堂,是死是活太子说了算。
  重要的是不能和太子有联系,要让文武百官都相信——太子只想要得到皇位和权力来整治朝局,而不是想让自己的父亲死亡。
  要让他们看到,皇帝是死于自己造下的孽,死于所有人意料之外。
  没有人比那孩子更适合了。
  宋恕在宫中的探子来报,这孩子前几日因为反抗皇帝的暴行,出手伤了皇帝,被虐待后用铁链锁在了暖阁后的仵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