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陈全没将话说完整,可是谢荼和姜鹤二人却已经心知肚明。
  这是没走到最后一步,看来谢芸尚且存着最后一丝理智。
  姜鹤和谢荼二人端坐在圆桌前,各自端着一杯茶盏喝着茶,神色不太自然,双眼各自飘向一方,都没有接陈全的话。
  陈全见二人脸色尴尬,识趣闭嘴退到了一旁去。
  没了说话声,屋子内的气氛一时尴尬了起来。
  谢荼低头喝着茶,想着能有什么事情可以用来转移话题。
  珠帘反射出一道光柱,恰好印在圆桌桌面上,像是把两人隔在了银河两端。
  她眉目微微皱起,突然想起前几日听到的关于姜鹄的传闻,出声打破屋子里的安静,问道:
  “你兄长果真如传闻那般,擅自离开军营,在只身回京城的路上失去踪影了?”
  姜鹤捏着茶盏的手指一紧,四处飘着的眸子最终落在了谢荼的面颊上,他声音终于恢复了该有的理智:
  “也不完全是。”
  一听这句模棱两可的回答,谢荼连忙放下手中的茶盏,关心道:“你递给你兄长的消息收到回应了?”
  姜鹤的脸上终于挂上一丝浅笑。
  他就知道,他的谢荼就是这般聪慧,能够仅凭着自己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便有了自己的判断。
  “是,收到了兄长的回音。”姜鹤声音一顿,透露得更多,“但他提了一句,他是接到了京中的密旨,前往通州办差事。”
  “去通州办差?”谢荼疑惑不已,“若是京城密旨派他秘密办差,又岂会在京城无缘无故地传出这样莫须有的流言来,这可是关乎姜家,关乎定远将军名声的大事。”
  擅自离开军营,那可是掉脑袋的重罪,更何况姜鹄手中还握
  着一些兵权,对于帝王来说,这可是赤裸裸的威胁。
  如此说来,这京城中莫名出现的流言,就是朝中有心之人故意而为之。
  这背后之人,目的就是要将姜家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是,我已经派人去查流言的来源了。”姜鹤敛去了脸上的笑意,“可是我都没有查到任何来源,递出去的消息都被人故意截断,像是有人故意这么做一样。”
  果然,这背后之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全面防着姜家的人看出端倪来。
  “不如这样,你帮了我这一次,我也帮你一次。”谢荼举起手中的茶盏,轻轻碰上了姜鹤面前的茶盏。
  谢荼的嗓音又轻又柔,却带着令人安心的坚定。
  “我不是姜家人,那些在背后捣鬼的人自然不会想着要防备我。”谢荼面前茶盏里的茶已经摆得有些凉,她只轻抿了一口,又缓缓放回桌面上。
  “可是,你背后站着的是谢相,你这么做可能会把你父亲牵扯进来。”姜鹤漆黑的目光落在谢荼那双握着茶盏的细长手指上。
  眸光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动着。
  姜鹤的双手紧紧攥住了衣服的下摆,努力克制着手背上青筋的跳动。
  “姜家守卫着大梁的边关,姜家出了问题,整个大梁都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重生这么久以来,谢荼想了许久关于姜家、谢家覆灭的事情。
  姜家手握兵权,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却被人无端连根拔起,其背后势力不容小觑。
  在姜家兵符被回收,姜宗林、姜鹄父子两人被流放之后,姜家满门被清算。
  紧接着谢家也出了事。
  谢愉恩的同科好友遍布朝中,却仍然被掳尽官职下了大狱。
  接连两大家族被清算,这很难不让她将这两件大事放在一起联想。
  只怕这背后之人便是想要一步步拔除朝中股肱之臣。
  “姜家若是出事,其他家族也不能够独善其身。”谢荼目光平静地看着姜鹤,说出意味着结盟的邀请,“既然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那就互相搀扶着登上岸吧。”
  姜鹤紧紧捏成拳头的手慢慢放松下来,僵住的肩头也缓缓松快了下来。
  “谢姑娘深谋远虑,说得极是。”他倏然一笑,十分赞同道。
  姜鹤和谢荼二人联手的事,就这么简单明了地定了下来。
  姜鹤眼下查不到的是,谢荼愿意帮着去寻;而今后若是谢荼有什么需求,自然也可以让姜鹤帮着去处理。
  两人吃完瓷碟中的点心,隔壁游乾和谢芸二人分别离开墨香斋后,才告别离开。
  谢荼是和谢芸前后脚回的谢府。
  她下车的时候,谢芸正站在一旁,盯着丫头们从车上往自己的院子里搬东西,看见她回来,谢芸忍不住讥讽道:
  “荼姐姐当真是好命,刚从隆山寺回来,就能四处闲逛游玩,不像我,还要给我母亲四处求医问药。”
  话音刚落,她好似想起了什么似的,用帕子捂着嘴巴满脸歉意道:
  “哎呀,瞧我是急糊涂了,我有母亲可以操心,可荼姐姐没有母亲能够尽孝啊!”
  “荼姐姐,你可别生气,我不是故意戳你心窝子的。”
  说罢,她一甩手中的帕子,转身就要往后院的朝晖堂走。
  “慢着!”谢荼叫住了她。
  谢荼实在不能理解,谢芸眼下究竟是抱着怎样的目的,敢在谢府的地盘上出口挑衅起她这位谢府唯一的嫡出姑娘。
  难道是她觉得嫁给英国公嗣子成为世子夫人,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才得意地忘了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