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那处宅子闹中取静,适合三弟媳妇养病,也适合芃哥儿安心读书。”
  “将来若是芃哥儿金榜题名,那儿子便将那处宅子买下来赠予芃哥儿,作为他在京城安身立命的本钱。”
  “至于芸丫头,按母亲说的,左不过是个丫头,将来嫁人,儿子给份嫁妆便差不多了。”
  谢愉恩拿谢老夫人惯常评论谢荼的话,来堵她的嘴。
  他心里很清楚,谢老夫人铁定一直在私底下贴补三房一家子,可他今日就要把这事儿摆在台面上来说。
  这另租赁的宅子,那是三房人住的地方,他付了三个月的租金,已经是仁至义尽,不可能长期掏银子。
  特别是给看不起杜一南和谢荼母女俩的人掏银子。
  他就是要让谢老夫人知道,他也是个有脾气的人。
  谢老夫人躺在罗汉床上,适才陈太医用银针又是扎又是摁的,这会儿头正晕着,脑袋上用汗巾厚厚地包了一层。
  她爬不起来,也没有力气训斥二儿子的“狼心狗肺”,只能瞅着二儿子气呼呼地干瞪眼。
  谢愉恩满脸老实样:“母亲,家丑之事不可外扬,您大约是头风病发作人都糊涂了,难不成真要和外人掰扯芸丫头诋毁姐姐和长辈的事情?”
  说罢,他伸手拍了拍谢老夫人手中的契约纸。
  他说
  这句话的寓意,就是在暗示,谢老夫人若执意要和外人说他不孝,那他就会让谢芸搬出谢府的真正原因,传遍满京城。
  谢老夫人顿时不瞪人了,也不再气呼呼的了。
  “我知道了,他们会如期搬出去的。”谢老夫人无奈,缓缓说道。
  谢愉恩满意地离开了益晖堂。
  当天下午,东西最少的谢芃,就率先被挪出了飞烟阁。
  搬东西的小厮婆子有条不紊地把他的东西全部搬上马车,宅子那边还有早就候着的仆妇们帮着安置。
  谢芃骂骂咧咧地出了飞烟阁,都没来得及和隔壁重轩院的谢英说上一句话,便被高山“请”上了马车。
  朝晖堂内,谢芸看着满院子忙忙碌碌收拾箱笼的丫头婆子,满眼恨意地扑在王氏的床前,放声痛哭。
  身边立着的,是谢老夫人派来劝她的童妈妈。
  第65章 消息
  童妈妈今日也是跟着忙了一整天,脚打后脑勺的程度。
  谢老夫人虽然是头风病发作躺下了,可是她极其看重谢芸,怎会让她委屈出了谢府的大门。
  故而先派了童妈妈指点了谢芃飞烟阁那处,收拾箱笼的诸多琐事。
  待谢芃的马车“嘚嘚嘚嘚”地出了谢府的大门,童妈妈又马不停蹄地直奔朝晖堂。
  院子里箱笼摆成一溜,装进的东西却浅浅的一层。
  再看谢芸还趴在王氏的床边“呜呜”地哭着,她就知道谢芸还在想着,能拖几日就是几日。
  童妈妈着急忙慌地上前拉起谢芸,焦声道:
  “我的好姑娘,您怎么还在这儿没动作呢?”
  “最迟明日,姑娘可一定要搬走,否则按照你二伯父的脾性,一定会把你送回兖州的!”
  谢芸咬着帕子,呜咽道:
  “祖母怕是不疼我了,就这样让我被二伯父一家子赶出府去,我还不如绞了头发去庙里做姑子!”
  本来谢老夫人病得躺下了,完全可以要求谢芸留在府里侍疾,可是如今闹成这个样子,谢芸是根本不可能留得下来的。
  “好姑娘,我说一句公道话,您想留在京城谢府里,怎么能和荼姑娘别苗头呢?”
  “老夫人今日派我来之前,已经说了,只要您好好地,等她病好了,一定会再去把您接回来。”
  谢芸哭着的动作一顿,忙道:
  “瞧我,都急糊涂了,祖母的头风病好些了吗?太医来过怎么说?药开了吗?今日收拾箱笼事忙,等晚膳前再去看看祖母。”
  她掏出帕子,终于擦干了脸上的泪痕。
  “多谢姑娘的关心,老夫人说她是老毛病了,让姑娘尽管宽心。”
  “只要姑娘安心等着,她不会不管姑娘的。”
  童妈妈又多劝说了几句,这才带着谢芸身边的采露去看下人们收拾箱笼。
  不同于朝晖堂那边闹哄哄的局面,谢荼的重峦院却是一片祥和气氛。
  “只等那头的母女俩一走,咱们府上的日子就重新恢复往日了。”
  典心手中捧着一碟子脆干果,一边“嘎嘣嘎嘣”地嚼着,一边含含糊糊地说着。
  吟心倒是不喜不怒,看不出任何神色,挽着长袖替谢荼熨烫着刚绣好的帕子。
  谢荼歪靠在暖榻上,正捧着一本异志趣闻看,闻言淡笑道:
  “不要高兴得太早,在祖母那儿看来,我们弄走了她最心爱的孙女,一定会转过头来折腾我。”
  “先等着看吧,到不了后日,祖母就会叫我去侍疾了。”
  吟心震惊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讶异道:“可是,谢老夫人不是一直都不待见姑娘你吗?为何还要让姑娘你取侍疾?”
  “这样才能折磨到我,让我不得不把芸妹妹再请回来陪她呀!”
  谢荼毫不在意地翻了一页书,又问道:
  “对了,上回让你家兄弟去打听有关姜大公子的消息,可有回信?”
  吟心放下手中的火斗,神情严肃道:“姑娘,正要和您说呢,姜大公子的事情,着实有些蹊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