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可若是钦点谢公子为状元,岂不是会寒了天下寒门读书人的心!”
  “可是谢公子文章剖析条理清楚,引据论点十分准确,对策列举也颇有效用,若是大殿之上对答如流,本就该摘得头名,这和他是谁的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谢相可是从头至尾都避嫌这次的科举考试,谢公子备考期间,谢大人也是住在宫中值夜处,未曾回府。”
  “……”
  成惠帝撑着脑袋看着众人。
  听他们议论了许久,哪一方都没能赢得过一方,不由出声:“既然如此,就让几人上大殿,多论述几轮吧。”
  成惠帝身边的大太监苏培英连忙道:“是,能得陛下亲自出题参与论述,也是他们几人此生的福气了!”
  是以,加试论述便在言谈间定下了。
  待到大殿的门再次打开,天已经黑透。
  重峦院门前,谢荼焦急地在门口打转着,小厮轮番去街头探听消息,都没见到皇城的大门打开。
  “往年殿试何曾等到天黑。”
  因为谢英有上一世“科举舞弊案”的事情,谢荼比谁都更为心焦。
  “许是在大殿上,众位贡生与陛下对答畅快,陛下一时忘了时辰。”吟心安慰她,“这也是有可能的事儿,咱们公子策论一向出众,姑娘可别担心。”
  谢荼不担心谢英的名次,她更担心上辈子的事情再次发生。
  “姑娘!”去门房等消息的典心快步走来,“姑娘有消息了!”
  她拉着谢荼闪身进了花厅,等婢女们避出去之后,典心才开口道:
  “姜公子身边的陈全递来消息,今日殿试已经结束,陛下留了前三名赏了席面。”
  “咱们公子——可是状元郎了!”
  “啊!此话当真!”谢荼喜极而泣,“今日为何这般迟,可是出了什么事?”
  她擦了擦眼泪,忙追问。
  “说是因为公子的身份特殊,陛下和众位大臣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当场加了两篇策论,一炷香的时间,让贡生们当场作答。”
  “咱们家公子下笔如有神,旁人还在仔细思考的时候,他一张纸已经写了大半。”
  “待众人答完后,陛下又当场随机在折子里选了几个问题询问,回回咱们公子都是第一个作答。”
  “这下原本尚且有异议的大臣都不敢再有疑问了。”
  “于是陛下当场便钦点了咱们公子为状元郎!”
  第91章 游街
  大喜过望的谢荼,立刻差人去前院寻父亲谢愉恩报喜,又唤人将制好的喜钱串子用竹筐篓子装好,等传胪大典结束,立刻打开谢府答谢前来贺喜的邻里乡亲。
  待忙完这些琐碎事儿,冷静下来的谢荼才发觉消息的来源,竟然是许久不见消息的姜鹤。
  “姜鹤为何知晓宫中这些事儿?”
  就连来报喜的内监都还没上门呢,他就已经知道了大殿上的名次。
  “陈全说,他家公子今日刚好在宫中当值,因此消息知道得比旁人快些。”典心显然也是问过。
  “当值?”谢荼奇怪道,“他那上峰多次去长宁公主面前告他的状,他都没有去过,怎么今日想起来去当值了?”
  “不是的。”典心笑道,“姜公子如今已经是金吾卫的人了,今日刚好负责贡生们的查验工作,且也守在大殿外,正是姑娘前些病了的那些日子,才得了调令调过去的。”
  “原来如此。”谢荼笑了笑。
  历经姜鹄一事,姜鹤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独立起来。
  只要他规规矩矩办差办事,在金吾卫中有一席之地,这一世姜家也不会到朝中无人的地步。
  全大梁朝人民期盼的日子终于到了——传胪大典。
  这日,文武百官身穿朝服、诸位亲王身穿礼服列于大殿两侧,而谢英等贡生则列在大殿之中。
  吉时到,礼乐起。
  鸿胪寺礼官高声唱起今年贡生的姓名。
  “第一甲第一名,谢英!”
  谢愉恩身穿官服,列于百官之首,忽闻儿子的姓名,突然红了双眼。
  他看见自己的儿子,自幼寒窗苦读,日晒雨淋从不间断,从牙牙学语的幼儿,到熟读四书五经的儿童,再到以策论与自己辩论的少年。
  立于晨曦之下,头戴三枝九叶顶冠,躬身下跪。
  “第一甲第二名……”
  随着唱名声,贡生们一一出列跪下。
  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上,望着少年郎君沉静的面容,谢愉恩一人感慨万千。
  他和杜一南的儿子,终于长大成人了!
  传胪大典结束后,便是新晋进士游街。
  谢荼早早被姜鹤邀请,在江月楼靠近长安街一面的顶层雅间里,静候着进士们打马游街。
  状元郎谢英骑着高头大马,身穿大红官服,乌黑官帽,丰神俊朗。
  谢荼立在窗户前,便听见楼下街边的议论声:
  “这榜下捉婿的传统,可不能荒废,今年这状元郎家世颇好、相貌俊朗、才高八斗,不知道会被谁家捉了回去。”
  “可别瞎胡说,你也知道今年这位状元郎家世非同一般,又有谁贸然会在榜下捉他回去?但是今日起,只怕谢府的门槛,要被京城里的媒婆给踏破了!”
  谢荼一愣,下意识追着声音望了过去,却听见那几人又换了议论的对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