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大人不是曾经说过,朝廷正是要清算那些手中握有兵权的老家伙们吗?”
“这定远将军数十年如一日地镇守在边关,近日突然被爆出通敌卖国的丑闻,焉知不是朝廷故意而为之。”
“这……”闻言,张县令干脆坐直了身子,放开了美妾细嫩的肩膀。
“若是有人要袭击他们一行人,有可能的确是如大人猜想一般,是月氏一族之人为了解救塔卡拉,但还有一种可能啊大人!”
“那黑衣人,是不想定远将军回京!”
那美妾虽然是后宅妇人,平日里只会拈酸吃醋斗来斗去,可是她身为局外人,却难得比自负的张县令看得更清楚。
“这……难不成,这黑锅将会由我来背着?”张县令得了那美妾的提醒,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可怕的结果。
无论这伙袭击定远将军的黑衣人是何来头,总归是会冲着甬城来。
到时候,若是塔卡拉丢了,那是丢在了甬城的地界上;若是定远将军没了命,那命也是丢在了甬城的地界上。
总归他这位甬城县令是摘不出去的。
定远将军为人正义,塔卡拉丢了,他还能在自己的前面替自己扛些责任。
可若是定远将军没了命,那就是要假意制造畏罪自杀的假象,那么自己这个曾经收留他们一行人的甬城县令,不死也得拷问得没了几层皮。
牵涉到兵权、边塞安全以及所谓的“通敌叛国”的罪名,谁也讨不到好处。
“这可怎么办?”张县令顿时慌了神。
他虽为一九品芝麻小官,管得也是边塞甬城,没什么油水却胜在自在,他可不想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无关事情丢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乌纱帽。
“大人别急。”那美妾倒还算镇定,一起帮着想法子,“总之定远将军一行人刚刚入城,刺杀他们的那些黑衣人想必还没有混进来,目前还没有发生咱们预想的那些危险。”
“只要咱们尽早将他们完完整整送出城,想必之后的祸事就和咱们无关了!
第121章 咄咄
在甬城的第一晚还算平静。
谢荼与姜宗林、姜力商量了后续应对措施之后,便决定各自回去休息。
只有姜力不放心,坚持破了多年的规矩,守在姜宗林的屋子外间和衣睡了一夜。
唯一奇怪的事情是,临近中午时,张县令身边的小厮来前院寻姜宗林,说张县令设了接风宴,特邀各位一同出席。
参加宴会的,还有本该昨夜就出现在城门边查验他们身份的那位郎将军。
“这个姓郎的也真是大牌,咱们那一伙儿人在城楼处弄出那样的动静,他一个守城的将军愣是没出现查验,敢情这甬城是个随意能进出的边塞吗!”
姜力对那位素未谋面的郎将军十分不满。
“今儿张县令设个接风宴,他倒是屁颠屁颠的出现参加宴会,可见是个酒肉之徒,一心就系在吃喝上,对边关军务一点都不上心。”
这话是当着谢荼吐槽的,经过前日那般生死险境,姜力已经完全打消了对这位娇滴滴京城贵女的坏印象,甚至可以说十分信任,竟然当着她的面说旁人的不是。
“那正是姓郎的聪明之处。”姜宗林却不认可他的观念,“明眼人知道本将军现在的尴尬处境,谁还会想着同我这样的人有接触?”
姜力还想说些什么,就被姜宗林呵斥住了:“休得再胡言乱语,小心军法伺候!”
姜力被训斥后低垂下头颅,神色虽然仍旧带着些许不服气,却当真是老老实实地闭嘴了。
他年纪看着不大,性子跳脱有话直说,是个忠心的,谢荼怕他心有赧涩,也出声道:
“姜小哥的话也并不无道理,这位郎将军母亲乃是郑家家生子,只因自幼陪着郑小将军习武,天资聪颖,才破例去了奴籍,陪着郑小将军进了军营。”
“如今他已成为甬城能独当一面的守城将军,其实力与心思都不容小觑。”
一个外姓人,能在郑家军中摸爬滚打出人头地,本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又被郑家安放在距离雁荡关不远处的甬城做守城将领,可见郑家对他的信任,已不是单纯地“家生子之子”能一笔描绘的。
郑家将郑家军安排在雁荡关附近,可能是成惠帝的意思,也有可能是有郑家自己的考量。
“不过……”谢荼话音微转,指出了这件事的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咱们应该更加注意的是,为何一夜之间,原本恨不得避将军而不及的张县令,突然转了性子要办什么接风宴?”
按照昨夜张县领导的态度,一定是希望姜宗林这伙人在前院自生自灭的,怎么突然态度谦和起来了?
莫不是睡了一觉突然反应过来,为了他那颗项上人头,无论如何都得确保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
为了照顾定远将军那一队人舟车劳顿,深更半夜才到的甬城,接风宴会特意延后饭点将近一个时辰才开席。
进了县衙会客厅,谢荼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狠皱起来。
在边塞要地,这宴席实在是太过奢靡了些。
看来这个张县令在这儿,山高皇帝远,确实很舒服。
姜宗林显然也是这样觉得,面无表情落座,面对一桌子美食筷子都没动一下。
“将军见谅,时间仓促,未能及时了解将军的口味,这些菜肴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