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这三条怪闻成了近期京城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
第一条实则大家心知肚明,皇帝想要清算姜家,不管姜宗林是否生擒活捉了月氏统领塔卡拉,皇帝都不会允许姜宗林活着回到京城。
所以实际上讨论第一条传闻的人都不多,或者说不敢光明正大“违逆”上位者的意愿。
不过第二条和第三条就有意思的多了。
作为多年前夺嫡执政中存活下来的崔王,正愁自家闺女不见踪影的他,见此情形不妙,干脆上书以闺女一心只读医书,闹离家出走气得两口子卧病在床为由,关门谢客,不见任何人。
而曾经帮着皇帝筹谋的长宁郡主又成了众人眼中的焦点。
更有甚者怀疑这个消息便是长宁郡主放出来的。
毕竟,定远将军姜宗林可是长宁郡主的夫婿,是她两个儿子的父亲,皇帝眼下清算姜宗林,可不正是在卸磨杀驴!
长宁郡主是个心气儿高的,放出夺嫡之争的内幕,恐怕就是在拿捏皇帝,想要挽救姜家满门的性命。
然而第三条的传闻愈演愈烈,更有到了年岁被放出宫的人传出消息,皇帝的后宫里可藏着大秘密。
令成惠帝头疼的,并不是这三条离谱传言如何而来,而是传说中不见踪迹的姜宗林并非他派出去的杀手截杀失去踪迹。
“陛下,领头的人说,姜宗林那伙人自甬城得到支援兵马护送之后,双方曾在距离甬城二十里的湖边交手,两边缠斗约一炷香的时间后,领头才发现姜宗林根本不在队伍里。”
“那塔卡拉倒是被看守的极严,可那狡猾的姜宗林根本不在附近,想来是已经发现了杀手的目的,所以干脆用了一招金蝉脱壳的法子,从他们眼皮子底下逃了出去。”
“他们想问,那塔卡拉到底杀不杀?”
成惠帝听完,更觉得头疼。
塔卡拉该杀,却也应当死在姜宗林的队伍里。
只要有人做证,是姜宗林护卫不力,故意让塔卡拉丧命,意欲挑起两国战争,那姜宗林就逃不掉被灭九族的命运。
可是,现在有这么多人证明姜宗林根本不在队伍里,这时候无论是谁出手杀了塔卡拉,都是大梁主动撕毁双方主和的联盟约定。
这该死的姜宗林,如此狡猾!
“那查出来,到底是谁放出消息,说当年朕上位是靠着阴谋诡计谋害手足?”
“这……”苏培英低垂着脑袋,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核查消息来源后已经确定,的确是长宁郡主娘娘身边之人……”
“啪——”
一只青瓷茶盏被扔在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她这是要同朕彻底划清界限了!”成惠帝目眦欲裂,“原本朕还想看在她多年的情分上,放过她一马,可她却为了姜宗林那个家伙,要和朕决裂兄妹之情!”
苏培英不敢附和,也不敢吭声,默默地垂着脑袋立在一旁。
厅中除了滴滴答答的漏刻声,就只剩下成惠帝粗壮的喘气声。
“既然这样,那就别怪朕不念手足之情了!”成惠帝发狠道。
第三条传闻成惠帝并没有放在心上。
杜一南的事情他瞒过了所有人,她也被他禁锢在一处庭院中,除了自己的贴身大太监苏培英照料她的饮食起居之外,并无他人知晓。
她身边伺候的宫人,也都禁足于内,到了年岁被放出去的全都被处理得干干净净,他根本不怕所谓的“秘密”联系到她的身上。
正巧,上一次因为谢荼入宫陪伴之事同杜一南闹了矛盾,已经许久没去探望过她了。
“朕去看看她。”
苏培英连连称是,忙着出去传撵轿。
成惠帝一向谨慎,他乘坐撵轿入后花园后,便会步行前往,除了苏培英,根本不会有其他人知晓那人的住所。
不过,最近成惠帝身体每况愈下,这几日偏头痛越发厉害,严重时双目视物都有些困难,今日必定不能自行走过去。
他打算安排几个不起眼的小太监,抬着成惠帝去见心上人,回头处置了便是。
“你,你,你还有你,都跟我过来吧。”苏培英眯着眼睛随意指了几个小太监,“伺候主子的机会可给到你们了,能不能入了主子的眼可就看你们自己的表现了!”
被点到的小太监们满脸欣喜,殊不知,这将是他们今生最后的任务。
第123章 争论
杜一南年过三十,却风韵犹存,美貌无双。
见到成惠帝前来,原本闲情逸致正在侍弄花草的她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你又来做什么?”她语气不耐,“我已经答应你蜗居在宫中这辈子不再与他们父女相见,你还不满意,若还想诓骗我的女儿进宫来满足你变态怪癖,我便一刀了结自己。”
她说这话,扬了扬自己手中的铁锹。
成惠帝脚步一顿,却不回她的问话,干脆站在院门前问起了她的饮食起居:
“苏培英新找的那个江南厨子用得怎么样?若是做不了你家乡的口味,朕再去替你寻一个回来。”
“这处院子比先前的翠安宫更僻静些,也不会有陈太妃那样疯疯癫癫的人来打扰你的清静。”
提到陈太妃,杜一南忍不住问道:“你要把陈太妃如何?”
“她的智力如同三岁小儿,根本分不清我是什么人,你不要伤害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