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于是徐风来就领着他们去后边找村长。
  村长见是为了这事,一时间也百感交集。
  说三道四挑拨是非这事在村里是屡见不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挨人家说两口,真的假的混在一起说,到头来谁也不知真假,传着传着全变了样。
  他是村长,又是汉子,总不好抓着人去纠缠这些事,只管教好自己屋里人,今时今日见他们被徐风来镇住,也不由叹气。
  但能少点事那确实是好的。
  于是在村长的见证下,几人发了誓,若日后再搬弄唇舌,家中孩儿就不能上学堂。
  几人说完顿感没脸,正要走,徐风来叫住他们:“东西。”
  几人面面相觑。
  徐风来下巴微抬,看着他们提着的篮子:“不是给我的?”
  几人忙说是,又给送进徐家去。
  徐风来这才满意。
  虽说是些小玩意,可赔罪要有赔罪的样子,哪是发个誓道个歉就能好的。
  第39章
  他们送来的也并不是些贵重东西。
  多是些鸡蛋、笋干、红薯和鲜蔬之类。
  既是赔罪的礼物, 徐风来也不嫌弃,都一一收拾好,还把笋干泡了一小把, 打算晚上和肉一起炖。
  家里很安静, 徐母与徐蔓在屋里,要赶在去京城之前,给每人做两身衣裳出来。
  重五带来的布放着也是放着,而且去京城也不能穿着粗布麻衣,如今他们可是代表了周行川。
  母女二人商量过, 想着辛苦就辛苦一些, 抓紧时间做两套, 省得再花银子去买。
  徐风来的针线活犹如画凤为鸡, 待在屋里也是打打下手, 所以承接过了家里的杂活,让她们专心缝制衣裳。
  他把笋干放在木盆里倒了清水泡着,走出厨房时看了看天色。
  已临近午时,周行川也不知何时回来。
  他今日去了溧水县, 忙什么事也没说,一早就骑着重五留下来的马匹出发, 到如今也没回。
  这几个月, 虽说起争执的时候是有, 可也从没分开过, 后面互通心意,周行川更是成了他的小尾巴, 现下只是半天不见人, 他就已经不习惯。
  徐风来转去了徐母屋里。
  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两个笸箩,箩筐里装着各色绣线和剪刀。
  而徐母与徐蔓对面而坐, 正专心致志给手里的布匹缝线。
  徐母见他过来,头也不抬问了句:“谁叫你?”
  “没谁,就村里那几个多嘴的。”
  徐母听后,手上动作不停,只冷笑一声:“找你做什么?”
  “上门赔罪。”
  “都是些欺软怕硬的玩意。”
  徐风来不置可否。
  他帮着整理绣线,见这都三四天了,两人也才各缝好一套,便问道:“我去看看枝姐儿可有空,请她帮一帮?”
  柳芽与柳绵跟他一样,绣绣帕子差不多,制衣就难为人了。
  徐蔓虽说改了姓,却不敢点头,可她听到徐风来的提议后抬起了眼,杏眼闪闪发亮,是想柳枝过来的。
  徐母也看见了,笑道:“让你跟着我这个老婆子待一块是无聊了些,那你去看看,就说请她做工,按工钱算回给她。”后半句是对徐风来说的。
  徐蔓脸红红:“跟娘待一块也欢喜。”
  “娘知道你是好孩子。”徐母笑。
  有她答应,徐风来便去村里找柳枝,正好她有空,忙不迭就带着工具去了。
  至于工钱不工钱的,她就没答应收,权当是帮忙。
  又碰上柳芽,他也是闲着,干脆也凑个热闹,一块过去。
  等周行川骑着马从外头回来,已经日落西山,小院子升起了炊烟,飘来阵阵饭菜香。
  他把缰绳系好,进了屋,先去厨房。
  正在看火的徐风来听见脚步声,忙回过头:“怎这时才回来?”
  相处许久,他已经能认对方的脚步。
  “才刚忙完。”
  “去做什么?”他细细看着周行川,见他好好的才放下心。
  要怪也就怪他,早上周行川出门时没说他也不去问,现在才来忍不住。
  “重五找了几个掌柜,我去掌掌眼。”
  原是为了这事。
  “如何?”
  “先留了两个,打算等日后再从府上调个管事过来。”
  “嗯。”
  周行川凑过来,贴着他的后背,往溢出白烟的锅里看了眼,问他:“煮什么呢?好香。”
  “笋干炖肉。”
  “那我一会要多吃一点。”
  两人是脸挨着脸说话,一天没见他,徐风来想的紧,便侧了侧头,亲了下他的脸颊。
  周行川笑笑,顺势把他抱住,甜言蜜语不要钱似的往外撒:“想你了。”
  徐风来便去抓他的手握着。
  炉膛里x的火烧着,菜还要一会才好,他便把上午那几人来赔罪的事告诉周行川。
  周行川对此是可有可无。
  “只那几人,我可没这么轻易放过他们。”
  徐风来想了想,才明白他说的是哪几个。
  笑了笑,又往周行川脸上亲了下。
  两人分开一天,就想凑在一块黏糊,要不是怕有人进来,来宝会害羞,周行川只想抱着他不撒手。
  *
  过了几日,割下来的稻谷晒干了,徐父把交税的那部分除开,剩下的问了村民,比市价便宜个一文或者半分的价格卖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