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是给工匠办的书院。”赵小宝也没隐瞒,反正也瞒不住,干脆老老实实的回答。
“工匠还要读书的?”庞元香惊讶的睁大眼睛,显然觉得这事超出了她的认知。
人人都清楚,士农工商。
能读书的,大部分都是士族,即便大宋开了科举,但大部分还是士族才能读的起书。
农就更不要说了,手艺人压根没有读书的机会。
至于商贩,唯有那些有大把银子的,才可能读书,但这种也是祖上有出读书的。
真要没一点背景,谁能聚拢大笔的银钱不被吞没了。
“为什么不能读书?”赵小宝并没有去指着对方没见识,“我和阿兄就准备,办一个天下工匠都可以进的书院。”
家庭出身,限制了每个人的眼界。
如果赵祯没有被过继,没有被赵恒带去庄子上,他也一样看不到百姓的苦楚。
正因为当初赵小宝带着兄长在庄子上玩耍,虽然有护卫保护着。
他还是看到了流民,看到了因为遭难的百姓,流离失所的茫然和困苦。
有这样的经历,赵祯本就容易与人共情。
对于赵小宝所设想的世界,赵祯也想努力看看,即便做不到,好歹他也努力过。
“好像也是……”庞元香还真回答不上来,反驳不了,甚至还觉得有点道理。
然后认真的给出了一些意见,三个小脑袋凑到了一起去。
跟过来的宫女都无语了,不过到底不敢说什么。
庞元香明面上好像是个宫女,谁都知道,她将来是要嫁给赵祯的。
只是不知道是皇后还是妃子,想到在这一点,就无人敢去指摘她。
更何况,这庞家的小娘子与皇帝还有公主亲近,那是太后喜闻乐见的。
回去以后,只要太后有空闲,就会听庞家小娘子绘声绘色的描述在那边看到的一切。
没人知道的是,庞元香所说的,都是她跟赵小宝通过气的。
反正太后听的很开心,庞元香也交了差,何乐而不为呢。
等了几天后,赵小宝终于将图纸画了出来,至于成品,那就需要专门建造设计房子的工匠来。
工部的人前来领命,将图纸带回去细细的划分,最终画出真正的图纸来。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那是皇帝,准备给工匠们办的学校。
等了半个月,细致的图纸这才出现在了赵祯的案前。
对此赵祯和赵小宝忍不住啧了一声,就这工作效率,渣渣!
平时都在摸鱼了吧!
不过看图纸,简直比舆图还要大。
也是为难人的,用毛笔画出这样的设计图来。
赵小宝感觉铅笔是时候出现了!
她好像记得铅笔不是很难做的样子,回头研究一下看看。
“看着不错。”赵祯还算满意,虽然时间有点长,但效果还是不错的。
很明显能看得出,画图的人很认真且严谨。
如果这速度能更快一些,那就更好了。
“不错,圈出地来,就能建造了,木料我那就有多的。”赵小宝表示,她可以出材料。
“好,也不让你吃亏,给你银子。”赵祯点点头,反正银子不给他家妹妹,也是被别人贪了去。
“哥哥你最好了!”赵小宝岂有不要的道理,那可是银子!
可爱的银子!
“那是自然。”赵祯想到的,可不止是木料,就是赵小宝庄子上出产的水泥,青砖玻璃等等的,都是好东西。
水泥这东西,在外头可是有银子都买不到。
谁让赵小宝压根没想往外出售,所以除了她那庄子附近的,没人知道水泥的存在。
也不怪她,爹爹过世后,赵小宝就被拎回了大内,她要怎么去发展庄子上的作坊?
更没有人会去采购水泥,听说庄子上的产量,也就足够庄子上的人使用。
被采购的最多的,反倒是冬天里都用得上的炉子。
大臣们在温泉山庄尝试过,纷纷下单,庄子的铁匠们,胳膊都快轮废了。
当然了,有银子赚,青砖的生意也很不错。
唯一没发展起来,就是那水泥了,可能是这个作坊并不显眼。
反正赵祯一样都不准备放过,玻璃是个好东西,可惜不方便运输。
之前赵恒也不是没想过,给大内换点玻璃窗户。
刚运到半路,震碎了……
除非在大内弄个炉子,否则别想换,要么就是用水泥,将汴京到庄子的官道,重新铺设一遍。
都不用想,肯定会遭到群臣反对。
如此奢靡!
居然想给皇宫换琉璃窗户!
这是什么昏君行为!
赵恒只能失望的放弃,这回轮到赵祯了,直接给最需要的地方安排上。
这工匠书院,他也指定在,距离庄子一半路程的地方。
这点路程正正好!
“官家你要建个书院?”太后自然是从工部听到这事,之前庞元香也提起过,但她没在意。
“是,母后,我想建一个给工匠读书的地方。”赵祯认真的说道。
“工匠读书?”太后挑眉,不是她看不起那些工匠,只是意外。
“正是,这是大内的工匠做出来的农具,都是按照儿子要求改进的。”赵祯带来了一些农具,对刘娥说道,“儿子想,如果工匠们读书了,就能自主的改进农具,甚至是其他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