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之前万里无云,竟然下起了一阵小雨。
  这对当地的百姓来说,也算是件好事。
  赵小宝觉得,应该是水汽蒸发以后,带来了一阵的小雨,不过这大旱将至,怕是这点零星小雨,起不到什么作用。
  目前来说她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先行前往江南。
  毕竟这细作的事刻不容缓,这些人在大宋,已经潜伏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倒如今都不知道传递出多少的消息,这一点无从得知。
  既然发现了,就不能继续无视,当做不存在。
  真要这么做,那就是对大宋的无数百姓不负责。
  无论她是否生在皇室,她都做不到坐视不理。
  一行人不像之前那般的悠哉,毕竟晚了好几天,在护卫的护送下,赵小宝登上了宝船。
  “尽快赶到江南位置,这次的旱灾,怕是不简单。”赵小宝也是忧心忡忡,在安乐侯被斩的故事里。
  这陈州大旱三年,三年的时间,难以想象。
  百姓的日子该有多么的难熬,即便是从其他的地方调取水源,远水救不了近火。
  无论是水价,还是粮价,怕都是要水涨船高。
  对富人来说那自然算不得什么,但对穷人来说,那就是致命的打击。
  足以让一个家庭破灭的同时,人口,最重要的人口,流入那些士族的口袋里。
  朝廷最不乐意看到的情况是什么,当然是士族跟朝廷抢人。
  不过如今的士族,却不像唐朝那般的多。
  当年那黄巢,直接给了门阀权贵致命一击。
  不然现在只怕是更加的艰难,毕竟门阀权贵已经传承上千年。
  家底之厚,难以想象。
  想要扳倒他们,难于登天。
  得亏有个黄巢出现,咔咔一顿乱杀。
  门阀权贵死了不少,如今才有大宋相对轻松的日子。
  不然他们要面对的恐怕是更糟糕的环境,即便手握兵权,也是不敢对门阀权贵做什么的。
  但即便是这样的情况,还是随着各种的天灾人祸,这百姓一个个的,隐入了这些士族当中。
  当年的门阀权贵还是留下一些旁支的,底蕴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较的。
  老赵家上位了以后,也不能对他们做什么。
  甚至还只能给与优待,好生的供着。
  原因无他,朝中需要的人才,可不得指望这些士族吗?
  那从古至今,能读书的,多数是士族门阀权贵,谁见过在地里刨食吃的百姓,能读的起书的。
  说什么寒门子弟,寒门在这古代,专指的是门第势力相比较低的世家。
  跟穷人家半毛钱关系没有,而如今汴京城内一些小吏,才是赵小宝培养出来的人。
  只是这些总归还无法参加科举的程度,做个小吏还是足够的。
  认识到了读书识字的好处,无论是庄子上,还是周遭的村落,都乐意将孩子送去读书。
  换了以前的话,或许没人肯送。
  毕竟吃饱都城问题了,谁还有闲工夫送孩子读书。
  自从福长公主来到此地,百姓的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
  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所有周边的百姓,都在一点点的改善。
  谁家还没点余粮,偶尔还能割点肉吃。
  自从自家孩子读书,只要是读书优秀的孩子家里,月考成绩一出,便能拎着几斤的猪肉回家。
  期末大考,若是全校前十,都能分到一个火腿。
  要知道火腿可是好东西,用盐腌制的,一般人家可做不了这个,花钱买也不便宜。
  偏偏他们公主殿下,直接作为考试福利。
  哪一个上庄子上的学堂的孩子,不是玩命的学。
  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百姓喜欢更实际的。
  而学生们也学到了真本事,不管怎么说,算术学好了,可以去应聘账房先生。
  至少将来吃喝不愁,而这一切,都是长公主带来的。
  在汴京城外这一片区域,赵小宝的威望只高不低。
  不过出了汴京城,那就没多少人知道她福长公主了,最多也就是先帝独宠的公主吧?
  至于赵小宝的封地,那就是另外一个场景了,对于自己的封地,她还算是比较用心的。
  这是她故去的父亲对孩子的爱,即便是赵祯,也不能轻易的将其夺走。
  当然了,以赵祯厚道宽仁的性子,跟自家妹子夺取一块封地?
  如今这封地每年缴纳的税收,都是别的地方的几倍。
  无他,别的地方各种的想捞银子,他妹子就是不走寻常路,认真缴纳每一份的税银,连拖欠都不曾有过。
  这样的好妹妹,谁能拒绝!
  跟赵小宝抢封地,他的人能比赵小宝做的更好呢?还是税收能翻倍?
  不跟赵祯要银子,都算是不错了。
  走水路,倒是比一般来的快。
  赵小宝反正准备,走水路一直出海,然后海上飘个两天,就到沿海地方,距离江南也就不远了。
  顺便还能去看一眼,造船厂目前怎么样了。
  对于造船厂,绝对是赵家兄妹心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哈,公主,我终于不晕船了!”春桃无比兴奋,她已经不是当年的她了!
  “恭喜,你终于可以乘风破浪了。”赵小宝抿着唇笑,然后开口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