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除非找到李氏本人,否则赵祯的身世,无法大白于天下。
可人海茫茫这李氏要怎么找呢?
对赵小宝来说,就是一件头疼的事了。
毕竟她也没看过多少原著,只记得,好像是陈州大旱,包拯在陈州赈灾的时候,遇上的李氏。
那李氏逃难到的陈州,这才被发现,并且迎回的开封。
这大海捞针,属实不容易啊……
总不能派人去陈州,来个守株待兔吧?
这办法听起来跟大海捞针一样的糟糕,还容易引起刘娥的怀疑。
真要找,也只能是陈州大旱了,派人前去赈灾,悄悄的打探。
只能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天天的,没完没了。
现在待完成的事出现了三件,扳倒刘娥和襄阳王、毕竟只要刘娥倒了,襄阳王也没什么靠山存在了。
第二件事,就是找到西夏在大宋的细作,赵小宝感觉,不可能只有西夏人这么做,但目前来说,只抓到西夏细作的把柄。
只能先默认,抓西夏人再说。
第三件就是找到李氏,还她哥一个身份。
虽然好像,第一件和第三件是一件事来着。
算了,就一起进行吧。
先给阿兄写个信,不然她怕是要被朝中大臣告状了。
一个公主竟然随意处置朝廷命官,就算是个小官,怕也是要被喷个半死。
给阿兄一点心理准备才好,她果然是贴心的好妹妹!
像她这么好的妹子上哪找去,美滋滋的写信,然后出发去江南。
原本发现这种硕鼠的事,肯定是要一查到底的。
但她发现了,像这样的硕鼠,可不光是这边有,江南更多啊……
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襄阳王、西夏人,只希望,这两者千万别有什么联系。
倒不是赵小宝对那襄阳王有啥叔侄感情,纯粹就是,真要有啥联系,她的工作量啊,不敢去想。
那估计得全国排查了,这是想累死谁呢!
这科举能不能往上查查啊!
有贪污性质的,别来参加科举啊!
举荐也不要啊!
火速坐上了船,下了江南。
至少这一次证明了,热武器还是可以的。
造船厂就暂时不过去,毕竟跟其他的事比较起来,造船厂也就不那么着急了。
还是襄阳王那帮硕鼠和西夏的细作比较麻烦,先解决掉那些,造船厂才好做准备,前往其他的国家。
谁人不知道,海上的钱还赚,最重要的,还是去弄来其他国家的良种马。
这样才好壮大我大宋的军事力量,否则赵祯也不会这么的支持赵小宝。
自幼便听着澶渊之盟之事长大的他,哪里不想扬眉吐气。
若不是有妹妹在身边鼓励,怕是早已经没了锐气。
收到赵小宝的来信,赵祯皱紧了眉头,他和妹妹在努力负重前行的时候。
为什么总有人要在那拖后腿?
赵祯表示很难理解,更重要的是,襄阳王心思,怕是要反啊……
对于襄阳王造反,赵祯没有害怕的意思,他手握禁军。
即便对方招兵买马,谁会选择这掉脑袋的事?
普通人混口饭吃是愿意的,真要跟着起势造反,这骨子里的畏惧,还是很难克服的。
更何况连年的灾情,因为有他家妹子的援助,百姓也没有过的十分的糟糕。
玉米红薯土豆,这三样神器。
在大宋已经推广开来,少说有半个大宋,都种植上了这些作物。
百姓能吃上饱饭,就很少会想造反。
基本只有活不下去了,才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来。
“去暗中调查襄阳王的一切。”赵祯派出人去前往襄阳,想了想以后又说道,“与他交好的人,也一并调查。”
“是!”
赵祯长舒一口气,当初建立这个搞情报的部门,还是很有用的。
否则现在就跟睁眼瞎一般,就连当初创办,也都是借着娱乐的名头。
创办八卦报刊,表面上就是图个乐呵,实际上则是为了搜集更多的情报。
否则之前抓捕西夏的细作,怎么可能这么迅速且精准。
这都是情报部门的功劳,如今这情报部门,感觉可以继续发扬光大。
只是不能被朝中大臣知道了,否则,这部门怕是保不住。
没几天的时间,赵小宝赶上了顾景辰的队伍。
相比她这边这么多的人保护,探花郎那边的人,就那么几个,不过也算是衣锦还乡。
总算是到了官员被害的镇上,赵小宝乔装改扮,与顾景辰一起前去验尸。
得亏这天气还不算太热,加上提前用冰块冻上了。
等赵小宝他们到达,尸体腐败程度也不高。
基本还算完整,当地的仵作已经先检验了一遍。
赵小宝这次算是复盘,由几个她带来的人,将官员身上的毛发都剃了,各种的检查。
确认没有外伤,然后才是检测是否毒杀。
顾景辰在一旁围观,赵小宝忍不住看了他一眼,居然没有吐?
“看我作甚?”顾景辰疑惑的问道。
“闻这味道不臭吗?”赵小宝这才问了出来。
“还好,参加考试的时候,坐的位置更臭一些。”顾景辰淡定的回答。“而且殿下给的东西,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