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换到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又有太医精心救治,李氏的病症好了许多。
  同时,李氏的眼睛,也有几个太医研究,因为他们并非专攻眼疾这方面,所以很难有好的结论。
  赵小宝倒是不着急,这眼睛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的。
  宫中也没有合适的太医,只能是从民间寻找。
  放出去了消息以后,就等有可以看眼疾的大夫。
  医学院那边也有打听的,像书里所写,神奇的就医好了,那是神话小说了吧?
  好在李氏的眼睛,只是看不清,并非全瞎。
  赵小宝怀疑会不会是白内障之类的毛病,杜琼真派了几个自己身边得力的宫女去照看。
  大年初一的日子,赵小宝给美人娘亲拜年,欢喜的接过了杜琼真给的红包。
  红包的大小无所谓,主要是一份喜气。
  打开后发现,里面竟是一张地契,还是南边的地契。
  她娘亲是准备多给她买点地契,好让她做地主吗?
  让夏竹收了起来,表示很喜欢这新年红包。
  杜琼真摸-摸崽崽的脑袋,就好像赵小宝小的时候那样,让她健健康康的长大。
  有了李氏的陪伴,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姐妹,倒是聊的挺高兴的。
  两人的回忆里,并非都是先帝。
  那狗男人算什么东西,杜琼真虽说比李氏小了那么几岁,都是在京城里生活的,偶尔也是有所交集的。
  说起以往汴京城内号吃的好玩的,都是满满的回忆。
  李氏偶尔也说起自己离开皇宫后,那颠沛流离的生活。
  感激秦家的帮助,要是她自己一人的话,说不定早就死了。
  她亏欠太多人了,那些人用生命为代价,她根本无力偿还。
  但终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与天下。
  因为李氏是长辈,算起来也是她爹的小老婆之一,还差点混成大老婆的存在。
  赵小宝还是象征性的,给李氏问了安,不指望有压岁钱。
  李氏还是将自己当年从宫中带出来的玉佩,塞给了赵小宝。
  “老姐姐你怎么将这给了她。”杜琼真不赞同的开口说道。
  “今儿过年,高兴。”李氏的病情在太医的医治下已经好了许多,这会精神好了一些。
  “可……”杜琼真同情李氏的遭遇,好不容易才从宫里带出来的东西,留着也是个念想。
  “别可是了,要不是有你们,我这把老骨头,指不定能拖多久。”李氏摆摆手,一脸看开的说道。
  住进这里以后,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有一瞬间,恍惚自己还在宫中。
  所有的宫人对她的照顾,简直细致入微,也只有从大内出来的,才能做到这般。
  在秦家即便有婢女,也不可能做到像在大内的时候。
  李氏以为自己出宫二十几年,早已经忘记了。
  现实却告诉她,她就没有一天忘记的。
  赵小宝还是在李氏的期待下,收下了那枚玉佩,还让人小心收起来。
  倒不是她嫌弃玉佩,主要是挂在身上,若是被人认出来,会有麻烦。
  怎么说李氏当年作为后宫妃子,多少的好东西都捧到她的面前。
  这玉佩还是李氏随身的,万一被刘娥瞧见,就算不是刘娥,换成刘娥身边的人,怕也是容易认出来。
  避免这样的麻烦,赵小宝决定先放起来。
  说她在陈州,哪里能认出,这开春女子要参加殿试的。
  之前还要经过解试,省试。
  因为是第一次举办,除了汴京城外,并没有什么人报名,所以只有汴京有个十几人参加。
  最让赵小宝欣喜的是,这十几人全部通过了。
  这还要多亏了,她跟兄长提议,启用糊名制!
  没错,糊了名字以后,谁还知道卷子是谁写的。
  基本与考生关系密切的,都必须回避。
  这要以后才开始严苛的科举规矩,都被赵小宝照搬照抄的弄来了。
  想在她手底下作弊?没门!
  赵祯对于自家妹子的想象力,十分的欣赏,一次性就都给科举用上了。
  糊名制不算,还给了参加科举的人单人间!
  进考场也需要各种的检查,原本是直接入场,有了改-革以后,入内就是浴室!
  没错,进入考场前,先洗澡!
  从头到脚的洗上一遍,擦干了以后,换上考场内的服饰。
  因为是秋天,也不怕人冻感冒的。
  没有人会选冬天考试的,那笔都拿不稳,还怎么考试。
  但像这样的,恐怕也没人见识过。
  有真才实学的,倒是不怕,怕的人是做不了弊了。
  没有谁身上,下了水还能保持字不被洗掉的。
  作弊小抄也不可能留下,真要有,也都融化了。
  所以在无数考生眼里,这是最为黑暗的一年。
  说是科考暗黑元年!
  以前花钱能考上秀才的,现在全都别想了,根本不可能。
  做梦还要快些,科举难度直接翻倍。
  事实上,赵小宝跟自家兄长提议,科举考试最好三年一次。
  否则太劳民伤财了,赵祯也觉得可以考虑。
  每年刚考完,立刻又接着考,根本很多人无法安心复习。
  陈州这边的天气,过完正月十五以后,气温就逐渐上升,连雨都没怎么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