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徐莫怀着这种心态进了勤政殿,对皇上行了个礼说:“皇上,不知道这么晚叫微臣来,所为何事?”
皇上开门见山的说:“赵宏业那个案子是归你们大理寺管吧!”
徐莫面无表情的说:“是,皇上,只是犯人和证物还没有押到,尚未开始审理。”
皇上又问:“那赵宏业现在到哪了,还有几日到达,这个案子大概多久能结案?”
徐莫耐着性子说:“还有三天才能到达,至于结案,这就不好说了,可能一两天,也可能三五载。”
徐莫的语气里明显带着情绪。
皇上倒并不在意,说道:“是这么回事,赵宏业的长子本来该参与此次会试从,但他父亲的案子不尽快结案,他就要错过科考了,朕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发挥你的才能,尽快查明案情,若赵宏业是冤枉的,别耽误了他儿子的科考。”
徐莫听完,直接问了一句:“那若是赵宏业有问题呢?”语气里多少有些挑衅。
皇上坐直了身子,面带威严的说:“大朔律法,王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今日,朕便赐你尚方宝剑,上打昏君,下斩乱臣,不管是谁,只要犯了我大朔的律法,一律按律处置。”
徐莫听皇上如此说,才心悦诚服的跪下,双手接了剑说:“有皇上这句话,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辜负皇上处处替臣子着想的心。”
皇上笑着扶起徐莫:“你呀,你呀!”
徐莫拿着尚方宝剑,一改平日吊儿郎当的样子,庄重的说:“皇上,微臣定不负皇上所托,微臣这就回去理一理思路。”
【用不着,我二舅舅带着人证正往京城来呢,同行的还有自发来给我大舅舅请命的灾民,只要你们不拖拉,结案是分分钟的事!】
顾淮宇听了苏晓晓的心声,心里已经有了底,原来晓晓所求,只是要朝廷免去那一堆繁文缛节,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还赵宏业一个清白了。
顾淮宇想探探徐莫的口气,就跟着他一同出去了。
“徐大人,赵宏业贪墨一案,你掌握了多少证据?”
徐莫回头看太子,好奇地问:“太子殿下,这是在替安乐郡主打探情况吗,这可不像咱们大朔沉稳大气的太子了?”
顾淮宇微微一笑:“徐大人多虑了,所谓清者自清,还有徐大人这么铁面无私的官员主审,我想赵先生的嫡孙定能按时参加科考的。”
徐莫挑眉问:“太子殿下确定赵宏业没问题?要知道,办案最忌讳带入个人情感。”
顾淮宇不置可否:“大理寺的人已经去接赵大人回京受审,徐大人一定已经有了线索,相信徐大人很快就能破案了!”
徐莫走在路上还在想,太子似乎想跟他说什么,可又什么也没说。
顾淮宇说得对,依照他的人传来的消息,赵宏业赈灾确实兢兢业业。
大坝的残渣里全是稻草和树枝,那本该是石头和泥沙。
徐莫的人想找当初参与修大坝的负责人,可怎么也找不到那人的踪迹了。
这一切都说明这个案子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但是徐莫的人怎么都找不到关键证人。
皇上要他尽快结案,他心里并不十分有把握,但太子的意思,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他有些好奇了,难道有人赶在自己之前找到了关键证据。
徐莫自然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感觉上,他要把整件事情再抽丝剥茧捋一捋。
苏晓晓当晚就在皇宫里住下了,皇上用了好多美食诱惑她,她实在挪不开步。
但是她让小红出去了一趟,给押送赵宏业的那批官差的马儿带了点草料。
结果,明明三日才能到的队伍,第二日就到了。
赵宏景也没有掉链子,靠着人傻钱多的人设,把大家的口粮从窝窝头换成了白面馒头,最后大家竟吃上了肉包子。
面对大家诧异的目光,赵宏景的解释是:“这不就要到家了吗,吃完了也饿不着!”
那些灾民只赞他豪气,只有他那个远房的“孙子”,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窝窝头。
赵宏景说了,要让他好好反省反省。
那人被点了哑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不是赵宏景说什么就是什么。
终于,一行人到了京城城门外,门口派了长长的队伍,要进城得一个个盘查。
第191章 我们可没钱给你
赵宏景的侍从小声说:“爷,京城从来没那么盘查过,该不会是盯上咱们的那个人了吧。”
赵宏景出来这一趟,人机敏了不少,他看着排得人山人海的队伍,对身后的灾民说:“弟兄们,看情况,今天是排不到咱们了,不如你们在这里稍等一会儿,我去探探是什么情况。”
那些人初来乍到,本来就什么也不知道,有赵宏景这个本地人,愿意帮忙,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赵宏景挤到前面一看,发现盘查的不是京兆尹府的人,看衣着那是城防营的人。
好在今天他这一身粗布衣服平平无奇,没人认出他来。
倒是一个小头目穿着的官差,一把将他推开:“挤什么呢,赶着去投胎吗,没看见大家都在排队吗?”
赵宏景点头哈腰地往他手里塞了一块银子,客客气气的问道:“官爷,这是查什么呢,我就想问问啥时候轮得到我!”
那小官差在衣袖里掂量了一下银子的分量,语气便缓和了下来:“有线报说西陵有大批灾民往京城来了,为了不影响春闱,所有进出之人都要查身份。你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