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二嫂这话严重了,三爷待我好,但是我看二哥待二嫂也不差。”
杨氏见苏清妤并未因为她的夸赞欣喜若狂,心说十六岁的小丫头,怎么油盐不进的。
眼看着前面路口两人就要分开走了,杨氏也顾不上给苏清妤挖坑下套了。
开口说道:“你二哥对我是不错,现在我唯独操心鸿儿的事。”
见苏清妤没搭话,像是分神在看边上的池塘。
她声音又大了些,“去年他和大少爷一起中了进士,又一起去了翰林院。如今在翰林院已经待了一年了,我想着能不能让他三叔给他谋个好差事。”
“我和这孩子说了几次,他总说不想麻烦他三叔。孩子懂事,但是我们做娘的,却不得不为孩子的前程打算。”
“我想着三弟妹回去跟他三叔提一提,你说的话,怕是比谁都好用。”
最后一句虽是调侃,也是恭维苏清妤。
她不信她把苏清妤捧上天,苏清妤还能不答应她?
其实沈鸿的事,沈之恕已经跟沈之修提过了,但是沈之修没应。说是翰林院正是让他们兄弟沉下心做学问的地方,又说他们年纪还小,好好沉淀几年对他们有好处。
可杨氏不这么想,在她看来,走仕途要趁早。最好像他三叔一样,年纪轻轻就爬上高位才好。
眼看着前面两人就要分开走了,苏清妤淡笑了一声。
“二嫂说笑了,这种事三爷怎么可能听我的。”
“依我说,还是让他们兄弟子侄商议,总比咱们在后宅干着急强。”
杨氏讪笑了两声,“三弟妹说的是。”
“那我就不送二嫂了,我先回去了。”苏清妤打了招呼,带着人往西院走去。
苏清妤走远之后,杨氏身边的丫鬟穗禾不忿地说道。
“夫人,您几次跟三夫人示好,她怎么好像好赖不知一样?”
“大夫人嘲讽她,她是这幅样子。您跟她好言好语,她还是这幅样子。”
穗禾见边上无人,又加了一句,“这三夫人脑子是不是不好使?”
杨氏嗤笑了一声,“不好使?她这是脑子太好使了。”
“换成旁人,我刚才那番话说完,早就找不到北了。”
“你看她,一句不该说的都没说。这个苏家小姐,怎么和老三一样,都是个狐狸。”
穗禾显然没想明白,开口问道:“夫人,那咱们怎么办?”
杨氏思量着还未开口,就有小丫头从远处快步走过来。
“夫人,这次给庆元居采买的笋,里面芯子都烂了。”
“老夫人动了怒,听说发了大脾气,还怒斥夫人您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杨氏闻言脸色直接沉了下来,咬着牙说道:“怎么会这样,我这次特意没用大嫂的人……”
这话说完,她忽然心思一动。
吩咐身边的穗禾,“去给我请大夫,就说我头疼。”
穗禾不解,“夫人的意思是?”
杨氏哼了一声,“明儿我就跟老夫人说,把这管家权给三夫人。”
第145章 红烛浮动春光好
穗禾大惊,“夫人,这管家权到手不易,您就这么轻易的要给三夫人?”
她实在不理解,之前自家夫人为了一个管家权,跟大夫人斗了多少年。
好不容易大夫人犯了大错,她们才把管家权弄到手,怎么这时候又要让出去?
杨氏却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眉目间也不复刚才的焦躁。
“这管家权肯定是不能给大嫂了。大嫂在宫里犯下那么大的错,她若是继续管家,老三也不会同意的。”
“再有一个月,就是大少爷成婚的日子了。正好把这烫手的山芋丢出去,让大嫂和老三媳妇掐去。”
穗禾还是有些忧心,“那万一三夫人管好了,不撒手了怎么办?奴婢听说,三夫人在侯府的时候就管家理事。”
杨氏嗤笑了一声,“侯府和咱们沈家怎么能一样,侯府才几个人?咱们这样的人家,怕是一顿早饭就够她忙的晕头转向了。”
“她管家,大少爷的婚事必定要出纰漏。到时候母亲就又能想起我管家的好了,这管家权最后还是落到我手里。”
又能给苏清妤个教训,又能把沈昭成亲的日子躲过去。杨氏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脸上笑意也愈重。
苏清妤还不知道,她人在西院忙着,管家权就要从天而降了。
虽说苏清妤如今也管着西院的琐事,但是平日下人的月钱,四季的衣裳,日常的三餐和吃食,这些都是府中统一管着。
所以苏清妤要打理的事也不多,加上沈之修御下极严,整个西院对这位新嫁进来的三夫人都毕恭毕敬。
她倒是比在苏家的时候,要闲上不少。
苏清妤和杨氏分开,回到西院的时候,沈之修已经出府了。
她一个人闲来无事,便继续给沈之修缝制寝衣。
一边缝,一边百无聊赖地看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
看着看着,苏清妤就把寝衣放下了,支着下巴看着外面发呆。
“夫人,您看什么呢?”珍珠端着大红的李子进来,开口问道。
苏清妤叹了口气,“珍珠,你说我若是去帮母亲管北直隶的生意,三爷会同意么?”
之前林家坚持把北直隶的粮食生意给林晚音,林晚音没推脱过,只能接下。苏清妤却看着那生意眼热,倒不是眼热赚的银子,而是羡慕母亲从此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