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二小姐这个性子,真嫁进高门大户,对沈家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老夫人脸色沉的厉害,“这个沈滢,怎么能说出这么蠢的话,她是嫌自己好日子过多了?”
“还好你今日应对得体,不然又是一桩麻烦事。”
沈之修因为和苏清妤婚事,本就犯了太子的忌讳。这种时候,实在是不宜触怒贤妃。
老夫人想了想,转头吩咐赵嬷嬷,“你去传话,给我打沈滢十下戒尺,再让她去祠堂跪上三天。”
赵嬷嬷下去之后,老夫人又看向苏清妤,“依你看,该给沈滢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苏清妤说的话,她打心眼里认同。家里女儿高嫁是好事,但也得能承得住高嫁的门楣。像沈滢这样,说话办事一直不过脑子,真给家里招了祸,后悔就晚了。
沈家如今不需要靠女儿联姻,每一步都要走稳。
苏清妤听老夫人问,想了想说道:“依媳妇看,亲上加亲也是好的。像是金陵严家,武陵陈家,有合适的都可以相看相看。”
金陵严家是老夫人娘家,武陵陈家是大夫人陈氏娘家。
这两家都是书香之族,也算是一方豪绅。但是也都远离京城,没什么实权。
苏清妤又想起前世严家的事,忽然开口说道:“严家的人事我不熟,只知道严家二舅舅有个嫡次子。前阵子三爷还曾夸赞过,说他学识过人。”
老夫人闻言神色一动,“你说的人我知道,在下一辈行五。我托人打听打听,倒是门好亲事。”
苏清妤心说,当然是门好亲事。前世这位严家五少爷一年后娶亲,婚后半年就把新媳妇给打死了。众人这才知道,这位五少爷表面温和有礼,实际上是个暴虐残忍的。成婚前,光是通房小妾就打死了四个。
听说新媳妇是金陵有名的才女,知书达理,当时这事闹的很大。若是沈滢嫁过去,也算救了一个好人家的姑娘。
心里这么想,嘴上却温婉地说道:“这事还得母亲和大嫂做主,我想的也不见得对。”
老夫人爱怜地拍了拍苏清妤的手,“你已经很好了,事事办的妥当,想的周全。”
婆媳两人又聊起了今日宫里的宴会,苏清妤本想打听打听宋家和贤妃的事,陈氏却忽然走了进来。
“母亲,您选的怎么样了?咱们给滢儿定谁家?”
第179章 夫人是不是嫌我没情趣?
陈氏是听说沈滢被罚,才特意来的。所以进门先提起了沈滢的婚事,打算聊到高兴的时候,再劝劝老夫人。
见苏清妤还在,陈氏脸色有些不愉。今日在宫里的事她都知道了,虽说沈滢有错,但她也气苏清妤跟老夫人告状。
行过礼之后,便瞥了苏清妤一眼,“三弟妹还真是不受委屈。一回来,就先把侄女送去罚跪了。”
老夫人这些日子对陈氏颇多不满,大房的龌龊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的出,陈氏这个正室夫人难辞其咎。
“关你三弟妹什么事?你不如反思一下,是怎么管教女儿的。”
“那样的场合,她什么话都敢往出说,我看她是好日子过多了,烧的慌。”
“至于沈滢的婚事,你不必插手了,我全权做主。”
“你既没那个能力管教子女,少不得往后我得多操心了。”
老夫人说着,就把那册子甩到了陈氏身上。
自打沈家老太爷过世,老夫人便鲜少插手小辈的事。就算对两个媳妇,多数时候也都是和颜悦色。很少像今日这般,强势凌厉,不给陈氏留一点脸面。
陈氏不明所以,“母亲这是何意?咱们不是说好了么?就在这几家里面选家妥当的。”
老夫人哼了一声,说话的语气再次加重。
“就沈滢这样的性子,你觉得嫁到谁家合适?”
“她是能挑起杨家的中馈,还是能做好赵王府的世子妃?”
“她的婚事,我还要再琢磨琢磨。等我想妥当了,自然会告诉你。这些日子,你把她给我拘紧点,无事少出门,出门也给我少说话。”
陈氏心里没底,不知道老夫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想把沈滢嫁去哪。
她想再试探两句,却被老夫人语气生硬地直接赶了出去。
等到陈氏离开,老夫人才一手扶着额角叹了口气。
又嘱咐苏清妤,“沈昭成亲前,家里事情多,就要你多费心了。”
恰好花嬷嬷给老夫人送了燕窝过来,苏清妤顺手接过,放到老夫人面前。
低声劝道:“母亲放心,府里的事我会处置好。倒是母亲年纪大了,还是多休息,少操些心的好。”
老夫人摆手道:“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等你有孩子就知道了,什么时候闭眼了,什么时候才真的能放下不管。”
苏清妤服侍老夫人吃了燕窝,才出了庆元居回了西院。
进门就吩咐春桃,“你去库房里,把绿绮拿出来。”又在内室扫视了一圈,“再去寻个琴案,府里应该有现成的,就放在卧房窗下吧。”
今日她情急之下,对贤妃说了那番话。虽说贤妃不能到处宣扬,但是难保哪天又问起她。万一哪天贤妃当众让她和沈之修联手弹一曲,她也得有个应对。
最好的办法就是,真的如她说的那般练起来,就当是她修身养性了。
春桃办事麻利,不多时就有婆子抬了古朴的琴案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