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锁春宵> 第416章

第416章

  那日一大早,苏清妤吃过早饭就带着几个丫鬟过来帮忙。
  第一个领取棉衣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身量有些单薄,脸色蜡黄,手上满是因为冻疮起的口子。
  她手足无措地看向苏顺慈手里的棉衣,嘴里呢喃道:“这衣裳也太好了,我哪用得着穿这么好的。”
  又问苏顺慈,“姑娘,你有没有不要的棉衣裳?破一点没事,能抗风就行。这样好的衣裳,给我穿糟蹋了。”
  她说的真诚,看苏顺慈的目光,就像虔诚的信徒望向庙里的神佛菩萨。
  苏顺慈眼眶一热,她从没觉得一件棉衣裳,能这么重。
  她把手里的棉衣塞到她手里,“大娘,您就拿回去穿吧。这就是给您的,您现在就穿上,别冻病了。”
  苏顺慈绕到前面,亲手帮她穿上棉衣,又系好扣子。
  “今儿可真是遇上活菩萨了,什么时候穿过这样的好衣裳。”老妇人碎碎念地离开,走出几步,又回头看看苏顺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看见这一幕的苏清妤,心里也极不是滋味。这世上,哪有什么公平。这些人生于贫穷,便只能一辈子陷在贫穷里,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反观京里这些世家大族,辈辈享不完的富贵。如此还有人不知足,想得到的更多。视穷人如瘟疫,视人命如草芥。
  她无力改变所有人,只能尽自己所能,给普通百姓一点帮助。
  棉衣发放的最快,两三天的功夫,京城需要棉衣的灾民便都领取完了。
  本该撤掉棚子离开的苏顺慈和苏清妤却没走。而是让人拉了几大车面粉过来,带着手底下的丫鬟婆子,每日蒸上几大锅馒头。
  馒头是白面和玉米面掺和到一起蒸的,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吃上。
  所以灾民在每日领了粥之后,还能再领一个馒头。
  所有人在看见还能领个馒头的时候,都在寒风中笑了起来。还有人在接过苏清妤手里的馒头之时,或说两句朴实的感激之话,或叫一声活菩萨。
  这时候仿佛所有人都只剩下一个信念,就是让这些人活下去。
  与苏顺慈这边一墙之隔,是苏氏药材行赈灾的地方。
  每日的场景与这边,却是截然不同。
  负责给灾民盛汤药的,是苏家二房嫡子苏元青。
  至于为什么苏家是苏元青在这,也是有原因的。
  前几日苏香菱曾经递了消息回家,说太子殿下可能去赈灾处巡视。让苏元青去赈灾,若是能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睐,往后前程可就有望了。
  苏元青本不想来,赈灾哪有喝花酒有意思。
  可奈不过何氏和苏承衍逼迫,最后只得不情不愿的来的。
  每日施药,都是苏元青带着底下的小厮在做。他心里不愿意,自然也没有好脸色。底下的小厮见他这样,便也跟着学。
  所以苏顺慈和苏清妤每日都能听见苏元青的怒骂声。
  要么骂灾民动作慢,要么骂人家来的勤。
  甚至苏顺慈还发现,苏家赈灾的药熬制的时候也极为敷衍。明明该熬制一个时辰的药,那些小厮恨不得一刻钟就出锅。
  有两次苏顺慈甚至想去掀了苏家的药摊子,因不想在赈灾的时候闹出事情,才忍住没去。
  当然,苏元青那人也不是一点脑子没有。别看对灾民态度不好,出言辱骂。但只要当官的来,他立马就能变成孙子。
  变脸速度之快,让苏顺慈咋舌。
  一晃就已经到十二月中旬,众人在此处赈灾也十来日了。
  苏元青每日都要问,太子什么时候来。但是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太子殿下。
  他终于没了耐心,那日让底下的小厮守着,他则悄悄和几位相熟的少爷去了软香楼。
  他刚离开,太子的车驾就停在了赈灾之处的大门口。
  太子身披玄黑色狐皮斗篷,领口镶了一圈莹白色的狐狸毛。
  跟在太子身边的,赫然是东宫良娣苏香菱。
  苏香菱今日缠着要和太子一起出宫,打的是看望弟弟的名号。实则是想突出她在太子那的地位不一般。
  太子这些日子对她还没过新鲜劲,所以也就应了。
  苏香菱身披浅粉色挑金线密织斗篷,满头珠翠。
  比在苏家的更妩媚,也更贵气。
  苏清妤等人给太子殿下和苏良娣行了礼。
  苏香菱跟在太子身边,自然也受了众人的礼。
  她微扬着下巴,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唇角扬起一个明显的弧度。
  她等这一日,等了很久了。
  目光落在一身简单装扮的苏清妤身上,苏香菱心头涌起几分不屑。
  嫁给当朝阁老又怎么样?就算是内阁首辅也是臣子,和太子殿下怎么能比。
  等她登上后位那日,这些人还有的跪。
  主持赈灾的沈之修不在,户部侍郎丰景同只能硬着头皮,陪着太子殿下四处看看,又悄悄差人去请沈大人。
  到了苏家药铺赈灾区域之时,苏香菱低声对太子说道。
  “殿下,妾身弟弟这些日子一直忙着赈灾的事,听说晚上都住在这,很是辛苦。”
  太子随口道:“既是苏良娣的弟弟,那就叫出来陪本宫说说话吧。”
  苏香菱皱眉看向跪在一边的苏家小厮,“还不让二少爷出来?怎么这么没眼力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