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萧承冀也是心大,放心的让昭奴和这些小孩儿一起去玩了。
  瑾王世子萧涵是夏妃娘娘跟前长大的,他和郡王萧宜然都比昭奴大一岁半。
  往常这仨孩子玩得很不错,萧涵这皮孩子总是上蹿下跳的带着昭奴毁花弄草。
  今天萧涵和萧宜然见了昭奴之后,没有亲亲热热的上前抱着昭奴喊“弟弟”。
  皇室的小孩儿都早熟。
  夏太妃在萧涵和萧宜然面前说了不下十多遍,昭奴以后就是太子,对太子不能像对普通人一样。
  这些小孩子穿了那么多天的孝服,今天打扮起来都像模像样的。
  昭奴随口夸了句宜然姐姐头上戴的珍珠发梳漂亮。
  萧宜然一脸紧张,看得出万分不舍,因为这是新制的,确实漂亮,她也确实喜欢。
  但还是乖乖取了下来递给昭奴:“你喜欢就给你戴。”
  昭奴:“???”
  他一个男孩子戴这玩意儿做什么?
  昭奴没要她的东西,却意外发现所有人对他的态度,就像很多大臣对父王那般,总有些说不出的惧怕。
  昭奴觉得很没意思。
  很快便到了新帝登基的时候,等过了这俩月,到了第二年,新帝改元为永和,立正妻温氏为皇后,长子萧澜为皇太子。
  自此之后,昭奴成了皇太子。
  不久之后,萧承冀发现一件让他很不爽的事情。
  昭奴不去和那些小孩儿玩,整天整天的缠着他的皇后。
  小孩儿粘自己母亲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哪有小孩儿不喜欢娘亲的。
  关键这是萧承冀的皇后,凭什么让这臭小孩儿天天坐在腿上?
  萧承冀一贯的爱吃醋,当时先帝去世,瑞郡王见到瑾王的时候,随口问了一句太子妃最近是不是还好。
  就这句话让萧承冀的杀心顿时起来,差点没杀了瑞郡王。
  至于最后为什么没动手,还是因为先帝去世不足一月,尸骨未寒。
  建兴帝生前,其实不乐意看到手足相残的场景,也是因为如此,他才把瑞郡王派去守陵。
  瑞郡王是个想得多做得少的人,没那么多本事,并不是萧承冀的威胁。
  萧承冀顾及着父子之情,不想让父亲地下不安,最后把瑞郡王放了回去。
  不过,周围上百只眼睛盯着,瑞郡王这辈子只能守陵,别想再出来了。
  为了不让昭奴太粘着皇后,萧承冀让他去和皇室其它小孩儿玩。
  与昭奴同龄的也有几个,看着都挺可爱的。
  一群小孩儿玩去呗,比和大人在一起有意思多了。
  昭奴就是不去。
  萧承冀有点烦了:“为什么?你总不能粘着你母后一辈子吧?”
  昭奴:“他们都怕我,他们不是和我一起玩,是陪我玩,总看我的脸色。”
  萧承冀从小到大就是这么过来的,他没什么感觉,就觉得自家小孩儿有点矫情。
  不仅长得像个小女孩儿,还和小女孩儿一样心思敏锐。
  “那你跟着朕,朕给你安排任务。”萧承冀道,“你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坐你母后大腿上,你母后身体弱抱不动你。”
  第206章 番外 番外—陛下带娃日常[2]
  三岁的小孩儿能有多聪明,萧承冀总算是见识到了。
  其实皇家的小孩儿一般要六岁才开蒙去读书。
  现在昭奴正是在自己母后怀里好好玩耍的年龄。
  不过,或许是因为颜谕经常翻着看一些书,把他抱在怀里的时候教几句诗词,带他认一些字, 昭奴对读书这件事情挺有好感的。
  萧承冀让太傅先教昭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不出五天的功夫,太傅喜滋滋的过来:“皇上,太子殿下全都会背了!臣活了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
  短短五天时间,字都会认了,也都会背了。
  萧承冀听说过一些神童的事例,其实他小时候也被先帝看做神童来着,不过萧承冀在读书上面不好好学,对舞刀弄棒的事情更感兴趣。
  真当神童降临到了自己家里,萧承冀第一时间就是不相信。
  昭奴被抱过来,先一字不漏的给萧承冀读了一遍,又一字不漏的背了一遍。
  背完他小手捂嘴打了个哈欠:“父皇,现在我可以去找母后了吧?今天晚上我能不能和母后一起睡?”
  “不急,”萧承冀看了太傅一眼,“教他四书五经。”
  太傅:“……”
  这些怎么都要八九岁才开始学,太傅想着现在教是不是太早了些。
  不管了,反正皇上都这么说了,那他先从《大学》《中庸》开始教起吧。
  两天的功夫,昭奴已经把《大学》《中庸》背了下来。
  太傅:“……”
  说实话,太傅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太子这么聪明,他这个老师还能不能被太子看成恩师了呀?
  以后太子学有所成了,太子会不会觉得一切和老师无关,是因为自己太聪明所以什么都会?
  昭奴背完之后小小的叹了口气:“我真笨,真的,这么久才背下来。”
  太傅:“……”
  昭奴常听母后说,读书要过目不忘,什么东西看一遍就要背下来。
  可是他看了好多遍,才把这些背下来。
  昭奴想着自己今天总能和母后睡觉了吧。
  萧承冀还在和几位翰林学士议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