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回涯> 回涯 第73节

回涯 第73节

  几名舆夫倏然扭头,果然还是个熟悉的人——那衣衫脏旧的泼皮盘着条腿坐在老树上,一根手指点着术士打趣道:“不怕宋门主追赶着来打你,怪你败坏她的名声?”
  舆夫紧绷道:“看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术士掐着手指装模作样算了番,老神在在地说:“高家的求死之路走了几十年了,哪里去找什么余地?”
  舆夫还要再说,忽而一拳迅猛砸在他的腹部,饶是他心有防备,也避不开这快若奔雷的拳击。胸口五脏六腑仿佛被捣碎成肉泥,要从喉咙里呕出来。
  车夫摘下草帽,挥动着手臂活动肩膀,此时转过身来,一身雄壮体魄才显露无疑,蓑衣下全是紧实的肌肉。他朝边上啐了一口,脾气火爆道:“哪那么多废话?等得你爷爷都快睡着了!”
  货郎摇动着手中的拨浪鼓,唇角带笑。
  低沉的云雾中翻腾着细密的雪,打斗声很快消散,货郎哼着小调,伴着鼓声,走上前,一脚踢开挡在轿门前的尸首。
  他扯下悬挂的垂帘,见里面的青年面色青黑,血液已近干涸,冷淡收回视线,问道:“这小畜生要怎么处置?”
  泼皮青年擦拭着脸上血沫,笑容灿烂道:“郎君叮嘱过,说老爷最喜欢吃狗肉,他特意挑了几条好狗,现下运去京城,恰好能赶上给老爷贺寿。路上可得养肥了,别饿着那几只宝贝。”
  他抢过货郎手中的拨浪鼓,在“叮叮当当”的响声中怅叹说:“至于另外几位江湖同道嘛,好歹算是天涯沦落人,还是挖个坑给他们埋了吧。免得曝尸荒野,死无全尸,太过凄惨。”
  术士捶打着腿脚,问:“信送出去了吗?”
  “送出去了,我亲眼瞧着驿站的快马出的城门。”泼皮满嘴幸灾乐祸的语气,“等老爷见到信件,定然就会知晓,公子犯了大忌,招来杀身之祸,平白断送了自己性命。这世上惹谁不好?偏要到宋门主面前求她杀了自己。多大的胆识?”
  车夫记挂朋友,声线粗犷地催促:“赶紧收拾干净,去看看易九,别叫宋门主恼怒下把他当菜剁了。”
  第072章 但去莫复问
  崎岖山道上,雪似梅花,层层妆点。
  护卫劈断拦路的荆棘与杂草,确认没有机关,立到一侧,右手按着刀,坚毅的面庞上刻着沉稳。待高观启走过,还是禁不住斜了视角,朝山下的方向瞥去一眼。
  “你在忧心什么?”高观启淡然说,“从他走出京城开始,便再也回不去了。”
  高观启抬手拍打落雪,冬日枯黄的枝叶又失了颜色。
  他回首眺望,来路远在云山湖水外,高处则耸立着一座活在无数传言中的木寅山庄。
  “这条路不知多少年不曾有人走过了。”高观启微微眯着眼睛,怀念道,“我父亲第一次带我走这路时,还曾面色和蔼地抱着我,教我辨认南北。说这高崖之下的苍生,来日都在臣服在我脚下。哈哈,你说他再想起昔日,是羞愤更多,还是憎恶更多?”
  护卫不敢答话,只弯低了腰。
  高观启转过身,继续往山顶爬去。
  护卫忍不住问:“宋门主若真不记得旧时恩怨,未与谢谦光起冲突,决定放他一马,该怎么办?”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宋回涯,也不了解那小杂种。”高观启成竹在胸地笑道,“谢仲初知道高家太多肮脏事,谢谦光又是那么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货色,那野种留他做什么?无用的废物,自然是死了最干净。宋回涯就算要一笑泯恩仇,小杂种也会让她想起来的。”
  他说完反省自己骂得太脏了。许是多年图谋圆满在际,有些过于得意忘形。又改了个称呼,快意笑道:“我的那个好阿兄啊,最不知天高地厚,或许还以为自己立了大功。若是早上几年,这消息不定真能叫他讨到好处。可惜,现如今,天下人谁会在意陆向泽姓甚名谁?大梁好不容易才结束近百年的穷兵黩武,他要来败国亡家,自然由不得他活了。”
  “人人都精明,想做名利双收的黄雀。可惜太精明的人不够聪明。分不清究竟谁才是螳螂。她宋回涯是吗?魏凌生是吗?”
  高观启越说越是慷慨,越是激昂,血液随着狂热的情绪奔涌起来,仿佛此刻伸手就能扼断高家人的命脉,纾解这十几年里难解的积愤。
  “我愿意将这座木寅山庄拱手相送,不是只为买宋回涯一剑,更不是要买陆向泽一命。我要高家的百丈基业就此崩塌,我要高清永跟那贱妇不得好死,尝尽悲苦,再去九泉下为自己的累世孽债赎罪!”
  前方的山路出现一段延绵的石阶。
  高观启踩着石阶阔步上前。
  老儒生站在石阶尽处,面容被雪光遮掩,只见一身衣袍在风中涤荡,高声朝他吼了一句:“滚!”
  护卫如临大敌,手中兵刃已然出鞘。
  高观启反手将他按住,和和气气地开口:“老先生,我又不是来找你的。”
  亭台内烧着纸钱的付有言听见动静,就要起身赶去查看,一只布满皱纹的老手沉沉按在他膝盖上。抬首望去,就见对面的老道慢条斯理地喝了口茶,慈眉善目地朝他笑说:“小友,此事与你我无关,莫要操心。”
  老儒生挡住去路,朝下咆哮说:“老夫再说一遍,滚!”
  风雪间的陡峭山岭如同天地开凿出的一扇锦绣屏风。
  高观启偏过头,看着重叠山影中低头走来的削瘦身形,唇角笑意更盛,开怀乐道:“老先生,这话您说了不算啊。”
  少年脸上不见平日常有的憨实痴愚,眼神中有种复杂难言的沉郁,又有种风雨终临的平静,面无表情地投向他。
  高观启抖抖宽袖,朝着少年寒暄道:“季小郎君,好久不见。”
  ·
  宋回涯与郑九合力杀去几人。剩下寥落几名护卫早已无心恋战,只艰苦支撑,于生死煎熬中辗转反复。
  待算得时间,觉得高成岭该已脱身,为首武者低喝句“散”后,诸人迫不及待往南北遁逃。
  宋回涯与郑九各自追袭。
  未出多远,就听空旷长路上,又一人策马长驱而至。
  宋回涯以为是高成岭布置的后手,蝇虫鼠蚁似源源不绝,眉头皱起,正感闷火。却见马上两道箭矢若流光飞来,是冲着窜逃的武者而去。
  护卫挥刀去砍,失了预料,刀身竟未撼动箭势,反被那流畅的弧光弹开。胸口顿时被射出一个大洞,无力回天。
  对方迅速又搭上一箭,截去前方生路。宋回涯伺机剑出封喉,与那神箭手前拦后截,留下他们性命。
  马蹄声愈近,来人一身黑色劲装,斗篷翻扬,右手举着把大弓,俯身拍拍骏马的脖颈,纵身从马上飞下。
  他掀开兜帽,露出下方英俊而温润的脸,走到宋回涯面前,犹豫片刻,还是低头恭敬叫道:“师姐。”
  宋回涯若无其事地轻笑,赞许道:“好箭法。不愧是叱咤百战,豪气纵横的卫国英雄。”
  陆向泽低垂着头,耷拉下来的眉眼好似听见的不是夸赞,而是损毁。苦思半天,没憋出一句。
  宋回涯也未多说,转身回去找自己徒弟,怕她一人待着害怕。
  宋知怯已从荒屋中跑出,朝着她张开手臂大喊:“师父!”
  宋回涯将她一把拎住。郑九那边也回来了,后面跟着几个市井打扮的游侠,还多出辆马车。
  几人相会时,货郎熟稔大笑道:“遗憾,晚来一步,没凑上宋门主这边的热闹。”
  他转向陆向泽,只礼貌点头算作招呼,没有多话。
  郑九从荒屋中取回自己的竹篓,将杂物都扔了进去,走出大门,在地上随意捡了把刀,过去砍下谢谦光的头颅。
  宋知怯目睹这血腥一幕,回忆起他先前摆弄那泥塑头颅的画面,以为他是有什么特殊嗜好,不由打了个寒颤,两手紧紧抱着师父的大腿。
  郑九不多看一眼,抓起头发扔进背后的框里,解释一句:“拿回去,放在我娘子坟前祭奠。”
  宋知怯心下大声叫道,往后谁要是拿人头祭她,她能吓得从棺材板里跳出来给对方一巴掌。
  几人利落将尸体裹上草席抬进马车,又扛着锄头将染血的土壤翻新一遍,以免吓到过路的商客。
  收拾干净后,拱手作揖,与宋回涯告辞。
  宋回涯喊住他们,困惑道:“我一直有个疑问,你们为何要叫我宋门主?”
  几人面面相觑。
  “这世上只有一座不留山,不留山也只有一个宋门主。”郑九道,“宋门主在一日,不留山就在一日。这不是宋门主自己说的吗?”
  宋回涯恍然:“哦……”
  可惜她这不孝逆徒已将师门败了个干净,曾经那座不留山是不复存在了。
  郑九补充:“郎君说,他还等着宋门主重振不留山。”
  宋回涯了然道:“哦,原是那厮不怀好意,在奚落我啊。”
  郑九笑着摇头,但没为高观启辩解,弯腰进了马车。
  等无关闲人都散去,宋回涯提着剑坐到门槛上,将剑身横在膝上,摸出块布细细擦拭上面的血污。
  她问:“这么巧,能在这里遇上?”
  陆向泽与她并排坐下,捏着拳头,几经斟酌,还是讨嫌地提醒一句:“高观启这人……”
  他想了几个词都不大贴切,最后只道:“不大可信。”
  “我知道他在利用我。”宋回涯不以为然,往剑上吹了口气,“可是他送了我一座金山啊,我怎么能跟他生气?”
  这等稳赚不赔的买卖,就算高观启脸上刻满了“不怀好意”四个大字,宋回涯也乐得做。
  谁叫她是个宽宏大量的好人。
  陆向泽知她脾性不再多劝,旋即道:“师兄说师姐不大记事,让我来将一些缘由与师姐解释清楚。”
  宋知怯蹲在二人后方,表情严峻地点头。
  宋回涯朝她使了个眼色,女童依依不舍,打着喷嚏进屋避风。
  第073章 但去莫复问
  陆向泽左手按住大弓,冻得红肿的手指扣在弦上,发觉即便有拔山扛鼎的巨力,亦有些难以拉动“当年”二字的分量。
  多年前那叫作另外一个名字的人生,早已在日月轮替的碾磨下,流散于岁月之中,只余些残破碎末,拼拼凑凑写成一个“恨”。
  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临到嘴边都作罢成空。
  良久、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气,从自己的来历开始详细讲起。
  “我本名季归年。我父季知达,是武夫出身。因钦慕街谈巷说中的少年豪侠,弃身报国,半辈子都在戍边烽火中厮杀。后来险在马蹄下丧生,断去一条腿,才结束这段戎马生涯,回京领了个闲职。他不喜这种闲散冷落、无所作为的日子,自请出守外郡。他非经纶济世之才,可胜在勤勉、清严、忠直,辖下民安其业,颇有治绩。
  “安王失势后,我父也几经贬谪,不为大用。直至师兄回京,于朝中站稳脚跟,才复得重任,提为越州太守,执一州政务。只是上任不到两年,南方大旱。”
  靠在檐下的骏马跺了跺脚,甩去鬃毛上的雪粉,对着陆向泽的方向温顺低下头颅,叫了一声。似想靠近,走了两步不见他抬手招呼,又缓缓退了回去。
  陆向泽喉结滚动,心平气和地往下叙说,无论如何克制,字里行间都有种尖锐的嘲讽。
  “我父与各县官吏征募米粟,救济贫弱。坚持数月,库钱仓粟皆空。祸不单行,又起大疫。可朝廷赈灾的粮草始终出不了华阳城。
  “走投无路的百姓只能沿途流离,成千上万地汇聚在城门外,我父亲不敢开门放人,又不忍驱逐他们离去,进退维谷之下,只能使个昏招,召来城中富商,集出一笔银钱,请人送去华阳。顾不上此举是否会叫人留下把柄。”
  “银子果然好使,送出不过几日,那边就来了消息。像是就等着我父亲孝敬,只怪他先前不识大局、不知变通。”
  “我父亲得信后,嘴里不停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那日大早就带着人去城门外等候。转运使传来的消息说是早晨到,我父拄着拐杖,一直站到傍晚,才见车马遥遥出现在官道上。”
  城内的灯火三三两两点了几盏,太阳的余热已近消退,风声忽然紧密起来,吹得黄昏光影下的几道憔悴人影摇摇欲坠。
  季知达拄着拐杖,姿势僵硬地上前,见车道上仅有几辆运送的板车,随行的人倒是来了不少,心急如焚,又不擅那些场面话,寒暄两句后便迫切道:“几位使君忧劳,辛苦一路护送,只是,城外孤劳疾若有几万人,州内各县亦有诸多百姓不能自食,这几车粮草怕是难解灾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