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接生婆的话音落下,犹如春雷在胡县令耳边乍响。
  龙凤胎。
  正正好是一子一女。
  李道长所写的“好”字,原来是龙凤胎的意思,原来他先前没有猜错。
  胡县令呆愣住了。
  这可是龙凤胎,少有的福气。
  不仅胡县令高兴,接生婆也高兴,作为接生婆,能接生到龙凤胎,也是她有福气的事,于是乎,喜婆笑得更加高兴,见牙不见眼。
  见胡县令还未回过神来,怕胡县令高兴坏了,接生婆笑着问道:“老爷可要进去瞧一瞧孩子?”
  胡县令这才回过神来了,“不,不了。”
  他想起自己心中对李道长不敬的事,唯恐李道长能够算到。
  像这种能够通天地,知晓一切的人物,在他的面前,什么事情都掩盖不下去。
  只要算一算,便能知道他心里的想法。这时,胡县令才后怕起来,连忙备下厚礼派人送到妙道观。
  至于他,他身为朝廷命官,还是要有所顾忌的。
  礼虽备下,胡县令仍然纠结万分,连孩子都没心情去看望,看完夫人后,便前去前院等候着消息。
  去,还是不去。
  去了,能打消李道长的怒意,不去,万一李道长怪罪下来……
  胡县令将这辈子发生的事细细回想一遍,包括他小时候掉湖里,掏树上鸟窝的事也不放过,读书时是不是有得罪人的地方,为官后有没有收受贿赂的情况都一一想了个遍。
  最后,长吁一口气。
  还好,还好,他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胡县令摸摸头上的乌纱帽放下心来,这以后啊,还是要对李道长敬重几分,未免以后还有求人的地方。
  毕竟,地方的父母官可不好做啊。
  胡县令还是想往上走一走的,只是他出身贫寒,家中无一为靠,能当芝麻大的官,都是他寒窗十年,考上进士,蒙天子之恩,这才有机会来到扬州,做县令。
  *
  夜色已深。
  院里已经点上了烛火,管家站在胡县令的旁边,询问道:“老爷,天色已深,可要就寝?”
  胡县令已经换了一件长衫,他回头看了管家一眼道:“是夫人的意思?”
  “这……”管家答不上来,夫人早早睡下了,何况后院的门已关,老爷要睡也只能睡前院了。
  胡县令哼了一声道:“你要睡你便先去休息。”
  他还要等李道长的消息。
  哪有闲心去睡觉。
  终于,千盼万盼,前去送礼的小厮回来了。胡县令看到小厮两手空空,手上已经没了礼品,笑着问:“李神仙可收下了?”
  “收下了,老爷,”说完后,小厮犹豫了一二,继续道:“只是还有一事,李道长想老爷出具文书,他好去扬州崇玄署报备,希望老爷能行个方便。”
  “崇玄署?”胡县令当自己听错了,崇玄署那可是道观报备的地方,按理说,李道长那样本事的人,合该记录在崇玄署的名册上。
  为何还要去崇玄署报备?
  难道——
  妙道山上的道观是座野观!
  胡县令得知这一猜测后,面上不好,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妙道山上的妙道观居然是座野观,这年头,野观里的野道士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为官多年,不说自己经历的,便是听闻,都知晓野道士闹出了多少伤天害理之事。
  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但李道长的情况……
  胡县令犹豫了,若是未亲身经历,听外头的风言风语,再加上是座野道观,他自然会怀疑李道长是野道士,是坑蒙拐骗之辈,少不了关进牢里好生教育一番。
  可他已经见识了李道长的本事,出具文书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件事传出去,或者说,以后李道长闹出了什么事,他这位出具文书的县令也是要担责的。
  也因此,胡县令十分犹豫,要不要去办。
  直到第二天清晨,胡县令依旧没有想好,眼下挂着乌黑,胡县令打着哈欠起身,穿好鞋袜后,整装前往前头的衙门。
  师爷已经来了。
  胡县令犹如见到救星一般,将师爷拉到一边,好好与师爷商讨商讨,要不要给李道长出具文书。
  师爷没说别的,就说了三句话。
  “大人,你可敢得罪李道长?”
  “……”
  “大人,李道长是骗子吗?”
  “……”
  “大人,不过是出具文书,你给了,还有崇玄署那一关,是与不是,自有崇玄署定夺,何必在此地,在大安得罪李道长。”
  “……”
  胡县令哑口无言,挑起眉头想要说几句,却又无从说起,他自然是不敢得罪李道长的,李道长自然也不是骗子,在大安,他要是不给李道长出具文书,若让大安县的老百姓知晓,他岂不是连衙门都走不出去。
  他可不想,一出门便会被老百姓扔烂菜叶。
  这也是会算进他考核一项的。
  若真要发生此事,他这官还做不做了。
  因此,李乐只带着高明礼上衙门后,胡县令挂着笑容,没有任何为难,将文书给了李乐只。
  李乐只看着盖好的章,还有一张空白的纸,上面只有盖好的官印。
  李乐只疑惑地看向胡县令。
  胡县令笑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李道长登记在册后,可将空白的纸交到崇玄署,他们会知道怎么做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