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张太医犹豫,但见萧太后心意已决,这事也不是他一个太医能决断的,这事若真是他和刘太医之过,他们倒是要辜负太后信任。
  可他现下即使说出来,也不过是两方纠结,迟迟下不了决定,继续拖延下去,对于十皇子更是不利。
  因此,在煎药的时候,张太医还熬了一碗麻黄汤,刘太医嗅到了,走到张太医身边道:“张老,你这是在熬什么药?”
  “治感风的,”张太医道。
  刘太医:“可是十皇子的药?”
  宫中患感风的也只有十皇子,可飘荡在空中的药味,刘太医闻了同四逆汤的味道有几分不同。
  诧异地看向张太医的方向,他像是察觉到了什么事,又不敢相信,张太医多年的老院正,居然在给皇子用药上……难道是有人买通了张太医,想借此除掉十皇子。
  刘太医略微想后,心底实在害怕,这宫里能买通张太医的也只有那几位,是陛下还是太后,还是皇后娘娘?
  刘太医想不出来,害怕因知晓此事,被陛下、太后,还有皇后娘娘灭口。
  刘太医便抱病在家,后听闻宫外有一位道士姓李算得极准,便想着去找那位李道长算上一算。
  而张太医还不知刘太医心里的小九九,他正熬着麻黄汤,回想药方,他最终还是端起麻黄汤前去萧妃宫中。
  他是确信他算的脉象是没有错误的,他也确信李道长的本事不小,在这等大事上,他老顽固的坚信自己诊的脉象无错,又有刘太医分担,真出了事也无法怪罪他的头上。
  可偏偏他过不去心底的那一关,既然李道长给了药方,他试试又如何,若真因他此举,害了十皇子的性命,那他便拿他这条老命偿之。
  张太医这是将项上人头挂在裤腰带上去相信李乐只,相信他的本事,相信他的为人。
  只是,张太医刚将药端出去,迎面碰上一位小太监,同他相撞在一起,手里的药也洒了出去。
  张太医看着洒掉的药,无语至极,又看着跪在地上求饶的小太监,怒意满满,又懒得同这小太监多计较,只好转身继续去熬制的药。
  小太监跪在地上,他抬起头看向张太医离去的方向,看到张太医继续回到药房里熬着药,微皱了两下眉头。
  随后,他同一位医官对上视线后,他立马低垂着头,转身离开,而那位医官,见到那小太监后,整理药材的手一顿。
  等过了一会儿,他才毕恭毕敬走到药房处,对张太医道:“院正大人,这等事还是我来吧,你老也好去休息一二。”
  张太医抬头看了他一眼,皱眉道:“外面的药材整理完了?”
  “整理完了。”
  听到医官的回答,若是从前,张太医自不会看顾熬药的事情,可这次是李道长拿出的药方,张太医还想知道功效,可今日碰巧撞到小太监,这位医官又冒出,想要替他办事。
  这里面没有一点猫腻,张太医是不相信的,这是有人想要十皇子的性命,只是这人,张太医不知是谁。
  对于这种事,张太医起身道:“这是十皇子的药,你好生看照着,绝不能有误。”
  “是。”
  张太医端着麻黄汤的药罐,回到他办公的地方,放到他的案桌上熬制着。
  四逆汤,医官也是认识的,也是知晓是治疗感风的药,因此,张太医拿走另一个药罐并没有惹起医官的怀疑。
  医官左右张望着,趁没有人,他多加了一点药材进四逆汤中,这药材也是四逆汤中的药材,只是多加了一点,便会使四逆汤的药效不同,服用此药,十皇子的病是好不了的。
  而赵帝也知珍珠见过李乐只,还从李乐只的手中拿到了救治皇儿的药方。
  知晓李乐只本事的赵帝对李乐只的药方没有任何的怀疑,即使知晓张太医和刘太医开出来的药方乃是四逆汤。
  第94章
  赵帝还是选择李道长所写,暗卫传回来的消息,让赵帝不敢不多思量,若没有李道长,小十服用四逆汤,没有熬过这次感风,这应了李道长的卦象。
  因此,赵帝不敢去赌,赌张太医和刘太医没有诊错,即使两人医术高超,即使李道长不过是一位道士,所写的方子也不知是否是真假,但他还是愿赌一次。
  特别是知晓李乐只的药方经过张太医的确定后没有任何问题,赵帝放下心来,便让自己的人去熬制麻黄汤。
  至于张太医那熬制的四逆汤,赵帝没有去干涉,只在那碗四逆汤要送到萧妃宫中时,替换成麻黄汤。
  等人回禀,知晓孩子已经喝下麻黄汤后,赵帝松了一口气。
  而在此时,告病的刘太医也在秋御史的帮助下,找到了李乐只的住处。
  他来到宣平巷,看着面前紧闭的门,又抬头看了看牌匾,上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写,依秋御史所言,这里应该就是那位李道长的住处了。
  刘太医上前敲门,紧张地左右观望着,住在宣平巷里的人,有人也曾见过他的面容,要是这些人里面有陛下和太后的人,那他来找李道长的事可就瞒不住了。
  想到陛下和太后知晓此事,刘太医缩了缩脖子,他看着空荡的街道,摸了一下自己的脸。
  心想,出门的时候应该遮住自己的脸。
  这样,即使看见了,也未必知晓是他,只是他来得匆忙,倒是忘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