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刘太医虽离开了,但他和李乐只的对话还是传到了赵帝耳中,赵帝看着手上的纸,上面记录着刘太医和李乐只的对话。
  刘:张太医更换药方是否是受主家指使?
  李:不是。
  刘:有人想要杀害小主子
  李:是。
  赵帝琢磨这两段对话,第一问刘太医应是怀疑是他出手,赵帝冷笑一声,眼神微冷几分,但也未因此事,想要了刘太医的性命。
  赵帝目光落在第二问上,有人想要杀害小十。刘太医怀疑是张太医更换药方,被人收买所为,这是因刘太医亲眼所见张太医熬制的药不同。
  因此,才以为张太医是受人指使,而李道长却是不知此事,偏偏算出有人要谋害小十。
  赵帝面露古怪,心底对刘太医的观感又好了几分,虽说刘太医怀疑到他的头上,让其不喜,可对方误打误撞,反倒让他知晓小十一事,还有旁人动手。
  再回想李道长算的卦象,小十活不过五岁,这不免让赵帝联想此事。
  不知是他哪位好儿子动的手,居然连幼子都能痛下杀手,赵帝派人去查,随后查到了四逆汤,那碗送往萧妃宫中被他拦下的四逆汤中,多加了些药材。
  萧太后知晓此事,看着多加了药材的四逆汤,皱眉看向张太医,道:“张太医,你也是宫中的老太医了,怎么连四逆汤的药材都能弄错。”
  张太医哪里知晓此事,他还是被皇帝找来查药渣,才知晓多了一些,这四逆汤是他亲自取的份量,是绝对不会弄错的,唯有一人,张太医想起在他熬制药时,出现的医官。
  四逆汤原本便是他弃之不用的药汤,张太医虽疑心对方有鬼,但万万没想到,对方真的会在药上动手脚。
  想来,那碗四逆汤,他若是没有换成麻黄汤,一直亲自熬制,对方也有办法将他引走,在熬药时加上一些药材。
  张太医将自己所知的一切说不出。
  萧太后惊道:“什么,你用的是麻黄汤?”
  麻黄汤可是那位道人的药方,张太医居然背着她,违抗她的命令,对她的孙子用麻黄汤。
  若是她的孙子出了事,萧太后心急道:“张太医,你怎可用麻黄汤,你连你自己的医术都不信,信位道士卜算出来的,你……”
  “母后,麻黄汤一事,是我亲自送到萧妃宫中的,张太医熬制的麻黄汤并未送过去,同四逆汤一起,被朕替换了。”
  “陛下,那麻黄汤……”萧太后还要说什么,赵帝伸手打断她道:“朕相信李道长,此事还需查出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想要谋害小十的性命。”
  第95章
  因这件事过去了两日,等赵帝想调查起来时,却发现那两人早已没了性命,幕后之人下手利落,不留余地,完全没有给两人活命的机会。
  在两人动手后的次日,医官上吊自尽于家中,小太监也失足落水,甚至还有那医官亲笔,言他无意中将药材混入十皇子的汤药中,害怕事情被人发现,这才畏罪自杀。
  线索彻底断绝,知晓此事后,赵帝脸色暗沉了几分,能做到这一步的,除了他那些好儿子,还能有谁。
  却因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赵帝也只能隐忍不发,却在半月后,因端王办事不力,狠狠斥责他。
  又有御史站出来,言江州水匪一事,暗指端王收受贿赂,同江州水匪有关。
  赵帝动怒,褫夺封号,让其在家中闭门思过。
  因这事朝野上下,一时都夹起尾巴做人。
  端王愣在当场,随后看向赵宣的面上,见其眼中也露出疑惑,不解,便没有将这事算到赵宣同上,被圈在家中闭门思过后,端王也未坐以待毙。
  托人前去寻找李乐只,让其替他算算到底是谁在幕后算计他。
  这事不仅端王想要弄明白,礼部侍郎也想弄知道内情,他给端王去信后,便借由昭国雪国前来一事,特意去找到李乐只,明面上是有公事要办,实则是借此事让李乐只替他算算。
  礼部侍郎找到李乐只时,李乐只正在那忙碌着,礼部侍郎走过去道:“李道长,我有一事想请你帮忙。”
  在鸿胪寺上班,一直被人喊李主簿,猛地一下被人喊李道长,李乐只顿了下,才抬起头看向来人,看到是位身穿红袍的官员。
  其面容他未在鸿胪寺见过,李乐只道:“大人,有事吩咐即可。”
  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上前几步,余光中见旁人留意他这边,他抿了抿唇,压低声音道:“李道长,我这次来是有私事想请你出手替我算上一卦。”
  李乐只诧异了一下,他低头看了一下自己凌乱的桌面,然后再想着对方要找他算的事,正要收拾出地方时,就听到对方又道:“李道长,这事不好细说,等下值后,我会亲自上门拜访。”
  李乐只:“好。”
  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李乐只琢磨着,对方是怕他拒绝,还是怕找不到他的人,这才特意前来鸿胪寺走上一遭。
  李乐只摇摇头,不想继续想下去。
  却没想到,与他同处一室的另外两位官员,一位是王录事,一位是孙录事,两人看向他的方向,王录事道:“大人,吴侍郎找你应该是为了端王的事,昨日端王被圣上褫夺封号。”
  剩下的王录事没有说下去,提到这个份上已经足够了,他这也是怕李道长不知道吴侍郎和端王的关系,因此卷入皇子之间的斗争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