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李乐只知晓端王因水匪一事褫夺封号,还被禁足在家,可这位吴侍郎居然会因为端王的事情特意找到他。
这让李乐只不免暗中算了一下对方和端王是什么关系,这一算,李乐只明白了,难怪吴侍郎会如此急切,也不怕圣上疑心,原来吴侍郎之女正是端王母妃。
对于吴侍郎找他的事,李乐只也有了个底,但李乐只就怕端王的事情是太子做的,他要是拆穿……
凭太子和端王斗得那般厉害,端王也未必不怀疑是太子所为,那还要找他算什么,想办法解决禁足,还有恢复封号才是要紧的事情。
而且这事是他能掺和进去的?
李乐只还犹豫呢,直到下值后还在想这件事,等他看到已经在他家门口等候他的吴侍郎,便知这事他也逃不过,倒是可以拒绝,可在这时候,得罪端王,为自己树敌,也不是一件对他有利的事情。
他帮助太子,可是想抱大腿,护住自己的小命,要不,他在两边端端水?
李乐只还没想好该怎么办,但看吴侍郎已经等了他不短的时间,他也不好将对方赶走,便让对方进了家门。
走在吴侍郎前面,李乐只不免想到了以后,他帮助太子上位后,还是要提高自己的价值才能得到太子的看重,那他现在再次提高自己的价值也未必不可以,何必要等到太子上位,李乐只可没有忘记,下一任皇帝,不是太子。
李乐只还未想好下一步该如何去办,现下,还是瞧瞧吴侍郎找到要算什么。
李乐只便问了。
吴侍郎道:“我想知道到底是谁算计三皇子。”
李乐只见吴侍郎真的问了这个问题,他放在龟甲上面的手一顿,心里不免想到,这事真的是他能碰的?
卷入这是非里对他真的有好处?
李乐只偷偷算了一下,得到这个问题的结果,得知没有人算计后,他顿时松了一口气,放下心底的担忧,在吴侍郎面前,拿起龟甲为其算起来。
随后摇头道:“无人算计。”
吴侍郎一下子惊得站起来,他蹙眉看着散落在桌上的铜钱,实在不相信这事居然无人算计,那说什么,说是三皇子罪有应得,还是这件事本就是太子谋划,这位李道长一向同公孙淼然走得近,心早已偏向太子那边,若是算出是太子,定会为其遮掩一二,或许他不该来找这位李道长,除了自取其辱,也不能问出个所以然。
吴侍郎脸色变了又变,又不愿同这位李道长交恶,若是彻底得罪对方,让对方彻底站到太子那边,日后三皇子行事,定会被这位道人算出来,到那时,太子登位乃是必然。
可这口气,让他咽下去,吴侍郎也咽不下去,吴侍郎道:“劳烦李道长算算张御史是谁的人。”
李乐只没有算,他清楚知道,他若是开了这个口子,日后来找他算命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甚至是太子皇子都会想要知道谁是谁的人。
而他这样能打破平衡的人,绝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这也难怪,别的道士没有同这些官交好的,若是有交好的,岂会将这样重要的事来问他。
李乐只不知道的是,太子和皇子身边的确供奉了一些道士,甚至官员里面也有人养了一些道士在家中替他们算吉凶,可没有哪一位道士,能同他这般,算得准确,能得到具体的答案,旁人算出来,是模糊的,只有一个大概,两相对比,那些人自然愿意来找他。
至于另一人,则认为李乐只的事不过是夸大其词,绝没有传闻中那般厉害,所算的事是早早设计好的,因此,便没有将他放在心上。
贤妃知晓有李乐只这号人,徐凌早已同她说起,不过是个刑部的棋子罢了,所算出来的事情当不得真。
因此,得知吴侍郎前去找过李乐只后,想请对方替其算一算时,贤妃温柔地笑了下。
就连安王特意来告诉她,让她小心行事,最好莫要再出手,贤妃也未放在心上,心底暗自责怪安王胆小怕事,还因此毁了她的棋子。
不过是让药量多了一点,药是张太医开的,又是治感风的药,这一煮,谁又能察觉到药量多了。
要怪只能怪萧妃的孩子身体不好,年龄尚小感风,若是没有熬过去也是那孩子命里无福。
可偏偏安王插.手,要了太医署那位医官的性命,后面几日的药她无法动手脚,让那孩子活了下来。
赵宥若是死了,也是替他扫清障碍,连这也想不明白。
若是太子同端王斗得两败俱伤,他这位安王可是有机会登位的,只要解决赵宥,让镇国公府的人没办法出手,让太后也只能无能为力,他才有机会。否则,赵宥活一日,太子端王斗得两败俱伤,底下的皇子也没有那个机会成为下一任储君。
安王果真是扶不上去的烂泥,平日只知附庸风雅,身为皇子,居然毫无野心。
她的一片苦心,真是浪费了。
若非当初,她需要一子立身,她岂会让安王成为她的儿子。
贤妃抚摸着自己的发髻,虽然不知端王是否真是因江州水匪一事惹陛下生怒,但对方被褫夺封号为真,此时太子一家独大,为了宴儿的安危,还是要扶持安王,让他将太子拉上来再言其他。
因此,贤妃写了一封信,托人送到忠勇侯府。
*
而李乐只拒绝替吴侍郎算此事后,吴侍郎拱手,留下银子后压下心底的怒气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