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下山虽然难走,却比上山快得多,一半的时间就到了平地。一条狭窄的水泥路一路歪歪扭扭地通向村落,要是挤一挤,勉强能两个人并肩前行。
  金欢喜往菜田一看,果然看到罚款的牌子,歪歪扭扭的字迹,款字还因为写错划掉重写了。
  走到尽头,小雨穿过小巷子,带她们进了一间四四方方的院子。
  赵姨,有朋友来吃饭。
  最里屋先冒出来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男子,他咧了咧嘴,憨厚地笑了笑:小雨,你赵姨刚出去上厕所去了,要吃啥?王叔给你炒。
  小雨半信半疑地看了他一眼,问他:能炒啥?
  山鸡、大鹅,正是嫩的时候。王叔勾着衣领,扇了扇风,你这几个朋友是外地的?
  你收多少?看他那样,小雨就知道他要狮子大开口。
  王叔嘿嘿一笑,看向她身后的三个学生:我这可是自家在山里长大的,这样,一盘蘑菇炖鸡,打个折,三百。
  三人被物价吓得目瞪口呆,金欢喜一摸兜,空空如也。
  **,你还真有脸说出口!
  一个穿着花棉袄的女人推开门走了进来,让几人先找桌子坐下:别听他瞎说,你们都是小雨的朋友,在这随意坐,这顿免费吃。她又用食指点了点大叔的额头,你可真是个黑心肝,对几个学生开这么个价!
  王叔后退一步,朝几人鞠了个躬,溜进了后厨。
  赵春红走到小雨身边,看向众人:别介意,他就这样,心是不坏的。
  在这里做生意,没有人敢开低价,他们这收费都是定好的,宰客也是必然的。
  这里收费一直这么贵吗?付子衿不解。漫天要价,这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吗?
  赵春红搭着小雨的肩,摇了摇头:最早收费可以说很便宜。但是之前有段时间游客来摘田里的菜,惹怒了大家,就统一按这个价收。后来来的游客不多了,只有登山爱好者协会的人和一些散客会来。对了,还有一些组团来旅游的老师、医生。
  因果循环,是这个理。
  说到这,金欢喜才发现屋子里贴满了横幅,大多都是各地登山爱好者留下的,写满xx地登山爱好协会xx地驴友团这样的字样。
  这还挺酷的。蓝燕仪掏出本子,写写画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赵春红看了几眼横幅,自豪道:是吧,我们在这待了十几年了,见证了石坞的兴衰,人都是会走的,他们留下的东西不会。放在这里,就知道有多少人来过。
  三人感到有些遗憾,她们根本没想到这层,没带横幅。
  嗐!多大点事,你们要留个纪念,在这签个名也行。**从里屋端来一壶茶,顺道递过来一个本子。
  赵春红笑骂了他一句,叫他去里面看着火,别让菜烧焦了。等他进去,又把本子摊在几人面前:我说了吧,他人不坏。这是我们这的纪念册,一般都给闲散的驴友用来当做到此一游的纪念,他们都爱在这上面签名。
  付子衿小心翻开,书页泛黄,黑色的字迹反而更加清晰,看得出老板保管得很用心。
  四分之三的纸张已经被写满,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不同的书写字迹,有人写下自己爬山的感悟,有人画着山间的草木。一切的一切,汇集在一本本子上,显出别样的美感。
  付子衿认真在新的一页上写了名字,金欢喜想了想,写在了她下边,蓝燕仪接过,不仅写了名字,还用框把三个名字框起来,字迹潦草地在旁边写下:一中三姐妹,所求即所得。
  金欢喜和付子衿看了眼,觉得丢脸,只希望没有学弟学妹前来考古。小雨倒是乐呵,在一旁给蓝燕仪拍马屁,夸老师写得好。
  赵春红收起本子,笑着离开了,**端了菜出来,叫她们多吃点。
  金欢喜当真生出错觉,好像又看见大山,又看见破旧的木屋直到付子衿往她碗里头夹了一块肉,催她快点吃,别被蓝燕仪吃光。
  她笑着回过神,拿起筷子。
  过去很好,未来亦然。
  希望真如蓝燕仪所写,所求即所得。
  她未曾想过,蓝燕仪一时玩笑写下的祝语,竟真有几分得以应验,很快成为现实。
  第15章 彩虹
  在石坞村吃了饭,三人按正常物价付了钱,被赵春红强硬地塞了几个梨子,最后依依不舍地告别。
  先前几人在院子里说说笑笑,花了不少时间,时间已经来到下午一点,小雨替有些疲惫的蓝燕仪背了包,告诉三人,得快点下山。
  过一阵,恐怕要下雨。她在小路上伸出手,感受了下凉风,有些担忧。要是下了雨,下山的路不好走。
  蓝燕仪看了眼天空,深处山峰环绕的盆地,她只看见湛蓝的天空。
  会下雨?乌云的影子都没看见。
  金欢喜倒是信了。小时候,她妈把手探出窗子,就知道会不会下雨,那段时间她每天给陈宝珠端水泡脚,就为了学这神奇的法术。最后陈宝珠遗憾地告诉她,这是经验,只能靠实践,就算会了,也不是每次都能说准。
  快走吧。金欢喜催促,她们四个人出来半天,疲惫不堪,要是困在这就麻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