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那我得谢谢她。野生的小黄鱼营养价值很高的。”
  苏柳荷没想着阮小芳性情变化能这么大。离婚后,跟孙毅一家切断了联系。钱爱中抱着傻乎乎的大孙子回乡下老家带孩子去了。
  孙毅听说今年要转业到地方,正在疏通关系希望有个好岗位。但是大家似乎都不吃他那套。基本上好单位是没指望了,犄角旮旯的岗位倒是有得是,一个月基本工资跟基层群众挂钩,说不定日后混得还不如阮小芳。
  苏柳荷坐着桑塔纳上,跟邓莹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路程过的倒也快。进到福利院里面,邓莹莹看到车位上已经停着一台豪车。
  “这是又有领养人来了?”苏柳荷提着东西,跟邓莹莹一起往院子里面走。
  春草眼神好,见到她们过来了,呼喊着小姐妹们:“荷花姐姐来啦!”
  苏柳荷进到孩子们活动的场所,有滑滑梯、跷跷板和小木马。伍小塘还在跟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在她们不远处,有位白发苍苍、精神抖擞的老人正在与卢院长交谈。
  苏柳荷看过去的瞬间,老者也望了过来。短短的瞬间,苏柳荷觉得自己的心脏猛地抽搐了一下。
  再看过去,老者已经转过头,和蔼地跟卢院长继续交谈。
  “你怎么了?”邓莹莹蹲在地上把南果梨放到盆子里,打算洗来给她们吃。见着苏柳荷呆呆地站在原地,忍不住问:“你认识?”
  苏柳荷摸了摸心脏,摇摇头说:“我不认识。”
  玩完老鹰捉小鸡,伍小塘擦着汗过来,咬着南果梨跟苏柳荷介绍说:“那是我爷爷,听说福利院冬季取暖需要人帮忙,过来看看要盖个取暖设备。”
  苏柳荷忽略了那声“爷爷”,反而对要盖的取暖设备很感兴趣。
  孩子们冬天取暖设施有限,几乎整个冬天都会在房子里面度过,即便如此也经常会生病。她们岁数相当,一病就是一串,不但不好痊愈,还容易交叉感染。
  要是能有温暖的环境,偶尔出来在院子里活动活动,也不怕身上不能恢复温暖了。
  她往楼房边上看去,的确有人拿着设计图纸正在研究烟道和暖气道,看样子是要在边上新建一个锅炉房。设备建造好以后,取暖的煤炭也是个问题。
  伍小塘的爷爷似乎是为富裕的老人家,竟一口气把十年的煤炭费用也包干了。
  “十年以后孩子们大了,加上会有好心人的捐助,上正轨不成问题。”伍小塘今天也很高兴,便宜爷爷能给福利院做建设这真是意外之喜。
  她偷偷打量着苏柳荷的眼神,还有便宜爷爷的眼神,发现俩人几乎没有别的交流。
  在外面吃完梨子,孩子们洗完手,被老师带到课堂里学习文化知识。卢院长再苦再难,也要把女孩子们的教育抓着,不能让她们长大以后进到社会里当文盲。
  她们虽然没有父母,但有姐妹和浅显的文化,至少找份养活自己的工作是可以的。今年下半年还有两个大孩子考上了高中,是苏柳荷和邓莹莹俩人,一人供了一个孩子的学费。
  她们过来,卢院长自然要把福秀和秋兰的月考成绩给她们看。普通高中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是俩个女孩成绩还是吊车尾。
  卢院长叹息着说:“学校里别的孩子都比较排挤孤儿,我跟她们的老师谈过,老师也没办法,得看她们自己调整。”
  “不行我就捐个学校。”老者从外面慢悠悠走进来,拄着拐杖的年迈身影,像是一座不老峰。
  他的话语给了卢院长莫大的感动,她笑着说:“咱们也不能把孩子们保护的太好,以后出了社会也要面对这样的环境。在学校里早点适应是好事。”
  苏柳荷站在走廊窗户边上,很有魄力地说:“能花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要是这位老人家盖学校,我愿意出一部分资金。”
  伍爷爷捋着白胡子,瞪着苏柳荷说:“我出不起?”
  苏柳荷诧异地说:“我是这个意思吗?”
  伍爷爷说:“你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苏柳荷漂亮的杏眼瞪的老大,恼火地说:“你咋把你的三瓜两枣看的那么重呢?”
  “…谁三瓜两枣?”伍爷爷的拐杖在地板上敲了敲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
  苏柳荷呵呵一声:“你爱像谁像谁,不奉陪了。”
  伍小塘人不错,她爷爷怎么就有病呢。
  伍小塘:“……”
  苏柳荷冷飕飕地瞪过去,发现老人家居然在笑。她越发觉得他有病了。帕金森应该不是,阿尔茨海默症应该差不离。
  后面的时间里,她跟老人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怕自己忍不住说了重话,把老爷子气噶过去,孩子们的暖气没了着落。
  到了傍晚,红云漫天。萧瑟的秋风停下,把整所福利院镶嵌了金色的光晕。
  苏柳荷眯着眼,看着夕阳光下的老人家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进到豪车里,伍小塘也跟着进去,伸手笑嘻嘻地跟她再见。
  回去的路上,苏柳荷沉默不语。
  到了家以后,抱着睡起来找奶吃的坛坛进到卧室,低头看着软乎乎的胖娃娃,有种亲人间难以说清的羁绊感。
  苏柳荷喂完坛坛,坛坛又抱着坛坛睡了过去。她捏着小胖脚,亲亲脚心,把心里的异样感抛之脑后。
  ***
  花桥市,伍家老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