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张厚心拍了拍他的肩,道:“该习惯了,惜朝。”
  诸大师有时候似乎显得无情了些,气氛正好,天气甚佳,所有人都希望他能一起时,诸大师总会不知不觉跑得没影。
  张厚心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也符合事实,但太直接了些。
  红袖便忍不住瞪他一眼。
  有对一个期待落空的孩子这么说话的嘛?
  张厚心一愣,委屈又困惑地跟在母子二人身后向桥下走去,还没走下桥,一阵疾风从水面袭来,张厚心瞬间警惕,绷紧身子闪避——随后被浇了一脸水珠子。
  张厚心:“……”
  水面上赤衣年轻人立于乌篷船之上,手举撑篙,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顾惜朝踮起脚尖探头向下望:“大师!”
  诸非相将撑篙转了一圈插入水中,姿势利落帅气,仰头笑道:“要上来吗?”
  顾惜朝:“要!”
  乌篷船晃悠悠地顺着河流前行,除了他们这艘,河面上也有别的小舟,颇有一种千帆竞发的错觉。
  诸非相懒洋洋地撑腿坐在船边,旁边顾惜朝用力握着撑篙把控方向,红袖与张厚心则含笑看他慌里慌张却又极力保持稳定的模样。
  清风明月,风景正好。
  船上人看风景,也是风景。
  赤衣年轻人姿容清俊,眉点朱砂,姿态闲适而不显粗鄙,反倒显现出几分月下仙人的飘渺之意。
  河岸上,白衣少年漫无目的地闲逛,瞥见乌篷船上的四人,不由驻足。
  他先是瞧见诸非相,看了片刻,旋即去看船上的其他三人。
  举着撑篙的黑衣小少年偏头朝诸非相说了什么,年轻人微微颔首,指着水面说了几句,随后笑着靠上船舱。
  黑衣小少年皱着眉转过头去,诸非相面上依旧带着浅笑,整个人却骤然安静了下来。
  船上气氛其乐融融,诸非相虽身处其中,却似乎没有融入其中。
  白衣少年怔怔地望着乌篷舟,直到小舟驶远,他也未能回神。
  明月随船行,诸非相仰头望着天边明月,烟火已停,河岸两畔热闹不减,顾惜朝也比以往活泼,三人的声音几乎未曾听过。
  河岸上有人卖糖葫芦,张厚心足尖轻点,买了四根回来后一人递了一根。
  递到诸非相面前时他没急着伸手,而是道:“我想要两根。”
  张厚心立刻便要回到岸上,诸非相伸手握住竹串,用劲制止了他,笑吟吟地道:“我开玩笑的。”
  张厚心在他身侧坐下,身板挺直,一丝不茍地咬糖葫芦果,与坐姿闲适的诸非相形成鲜明对比。
  撑篙被捆在船身上,顾惜朝和红袖也一人举着根糖葫芦在一旁坐下。
  山楂偏酸,吃得顾惜朝拧嘴皱眉,好好一张脸硬是做成了鬼脸。
  诸非相问他:“酸吗?”
  顾惜朝苦着脸点头:“酸。”
  诸非相点头:“酸就对了。”
  顾惜朝眨了眨眼,看了看诸非相只吃了一个果的糖葫芦串,意识到了什么。
  但诸非相还是慢吞吞地把这串糖葫芦吃完了。
  糖葫芦又酸又甜,诸非相并不是特别爱好它,但不讨厌糖葫芦。
  很久很久以前,他和一个乞丐在街头行乞,有卖糖葫芦串的小贩经过,乞丐当小孩都爱吃糖葫芦,便用不多的钱去买了一串。
  他和乞丐将七个糖葫芦分食,乞丐将最后一个让给他。
  即使那糖葫芦又酸又甜,酸味过重,诸非相不大喜欢,但乞丐的笑容让他接过了竹串。
  乞丐的面容,糖葫芦的味道,那天的夕阳,似乎依旧刻在他的记忆之中,此刻只要闭上眼,便能回想起来。
  诸非相将空荡荡的竹串放在一旁,又微微仰头,盯着天边的明月。
  第37章 未来探花他债主(二十一)
  ◎没有什么动作不可以~◎
  前夜通宵游乐,睡时夜已过半,他们起的便有些晚了。张厚心与顾惜朝同住一屋,见他睡得香,没有喊他。
  红袖仍在房中熟睡,而诸非相房中毫无动静。
  张厚心朝楼下走去。
  楼下堂中诸非相收拾得齐齐整整,一尘不染,客栈前后零星有几人进出,都忍不住看上他几眼。
  诸非相啃着饼,朝走至面前的张厚心颔首致意。
  他睡得也不早,却醒得比所有人都要早。
  张厚心看了眼他手中干巴巴的饼,道:“大师,不如我去街上买些……”
  饼是随手问后厨拿的,放了一夜,即便热过也有些难嚼。
  诸非相摇头:“我不用了。”
  张厚心不贪口腹之欲,见诸非相不要,便去后厨拿了张饼,和诸非相就着茶水慢吞吞地嚼起来。
  诸非相知道张厚心观察力强,想到昨日看见的路人,随口问道:“你在这县里见过什么人吗?”
  张厚心对他向来有问必答,沉吟道:“昨日见到一个眼熟的少年,但不记得何时何地见过。还有,似乎有官府的人到了此处,而杭州临近的湖州似乎发生了灭门惨案,不知两者是否有关联。”
  诸非相一副兴致缺缺的模样。
  张厚心道:“大师对湖州的灭门案有所了解么?”
  诸非相道:“早就知道了。”
  张厚心丝毫不感到意外,思忖着道:“大师可有想法?”
  诸非相懒洋洋地道:“看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