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如此说来,六分半堂的古怪情状便有了缘由。
苏梦枕暗自思忖,骤然想起一事,便问道:“张大叔不在,你们两个人是不是不大安全?”
顾惜朝道:“诸大师请了一个人护送我们,没来得及跟苏大哥你说,他叫白游今,比苏大哥你还小两岁。”
能让诸大师请的人......
苏梦枕心中生出几分好奇。
走廊上传来脚步声,听声音是年轻人,顾惜朝道:“说曹操曹操到,白大哥来了。”
苏梦枕目露欣赏,以声辨人对初习武者来说并非易事,呼吸、气息、迈步的频率都要有数,顾惜朝习武才没多久便能以声辨人,在习武一道上确实有天份。
他看向门口。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片刻后一白衣少年推门而入,神色冷淡,透出几分孤矜。
但这样孤矜的少年,手里端着鸡汤。
白游今一看屋中多了一位陌生的红衣少年,立刻明白对方就是顾惜朝这几天总是提起的苏梦枕。想来是在他不知道的地方联系上了。
他走进屋中,顾惜朝跑过去关上门,白游今放下鸡汤,朝苏梦枕轻轻颔首,算是问好。
于是四人其乐融融地喝起了鸡汤。
苏梦枕离去时顾惜朝和红袖去送他,由于听了顾惜朝的小报告——他们遇见时苏梦枕被风吹得咳嗽——所以红袖特意拿了一件披风,温柔又不失强硬地替苏梦枕围上,笑着道:“路上小心。”
顾惜朝道:“好好吃药。”
苏梦枕轻轻一笑,向他们道别。
意外相逢之后,接下来的一个月,顾惜朝与苏梦枕见面的次数并不算多。后者毕竟是大忙人,不比杭州时有空,但顾惜朝明白他身份特殊,相当理解。处其位,谋其职,是自古以来的道理,顾惜朝对这么认真的苏梦枕反而十分尊敬。
一个月之后,雷损断尾求生,事情尘埃落定,张厚心派不上用场,无情在诸葛太傅面前保下他,张厚心无事一身轻,迫不及待地回来找他们商量回杭州过年一事。
顾惜朝好奇道:“师父不想在汴京多逛逛吗?帮六扇门办案应当没有闲暇赏风景。”
张厚心如实道:“但这两个月汴京各个地方我走的也不少,厌了,想回家。”
红袖在一旁偷偷笑了。
顾惜朝眼睛亮了起来,半晌后道:“那我们回家吧。”
白游今同样是初至汴京,并无离去之意,三人便向他道别,踏上了回杭州的路。
冬风呼啸而过,杭州万籁俱寂,一行人回到杭州,放下行李,收拾因离去而有些萧条的宅院。
诸非相种的花早已凋零,枝叶在寒风中摇摆,墙上的丹青在昏暗的冬季蒙上灰尘,因他们的归来而整座院子似乎重新焕发了光彩。
顾惜朝在杭州时不知该如何称呼这栋宅院,说“家”太奢侈,只说“住处”又太生疏,直到张厚心坦然地说这里是“家”。
心安之处即为家,在这栋宅院,顾惜朝生平第一次感到无需提心吊胆,不必烦忧困扰。
那这里就是他的家。
三人收拾好宅院,一边备置年货,一边等诸非相回来,半个月之后,诸非相翻墙回来了。
檐下的顾惜朝和他对望,片刻后从原地蹦起,惊喜交加:“大师!……你回来了!”
诸非相笑着点头。
这一声不小,红袖在屋中听见起先还有些疑心自己听岔了,迈步出屋,张厚心举着菜刀从后厨跑到前屋,两人看见院子里杵着的诸非相,面上纷纷露出惊喜的笑容。
“大师,快进屋,屋外冷。”
红袖朝诸非相招手,顾惜朝跟着张厚心去端热水泡茶,院子里诸非相呆了呆,揣手走进屋。
屋里烧了炭,比屋外暖和很多,桌上放着红袖绣了一半的刺绣。
张厚心和顾惜朝端来茶具热水,给诸非相斟茶。
诸非相捧着茶盏暖手,热气腾腾,他眸中含笑,懒洋洋地听顾惜朝,听红袖,听张厚心说与他分别后的事情。
顾惜朝眼睛亮晶晶地瞅着他,诸非相抬眼一瞥,笑了笑,伸手揉揉他的头。
“玩得高兴吗?”
“高兴!”顾惜朝应得飞快,见诸非相回来之后一直表现得心情愉快,甚至有一种难言的亲近感,便追问,“大师在外面玩得高兴吗?和追命捕头?”
诸非相想了想:“高兴。”
追命为人洒脱恣意,和他相处也算愉快,一起找乐子凑热闹,是个不错的队友。
顾惜朝歪歪头,发现这是第一次诸非相回答了和他自己有关的事。
以往诸非相说事只是说事,说人也只是说人,从不说自己的事,导致顾惜朝总弄不明白他的想法。
诸非相问:“怎么了?”
顾惜朝摇摇头,笑着没有说话。
他发现诸非相比他初次见面时更易亲近了。
初次见面的诸非相同样总是微笑,但与他们之间如隔天堑,让他想亲近却不敢亲近。
夜里洗漱过后,顾惜朝跟在诸非相身后进了他的房间,仰着头看诸非相。
“大师,我很高兴。”顾惜朝对诸非相说,“谢谢你。欠你的债我一定会还给你的。”
诸非相歪歪头,觉得顾惜朝很可爱,眼中浮现笑意:“嗯,我信你。但你确定真要这个时候说?明天可不要见到我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