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守门的人见实在闹的不像话,都要惊动四邻了,连忙向府里大管家禀告后,就带着几个壮硕仆人来赶人。
  李明义挥退他们,自己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口齿不清道:“本官用不着你们!给我滚!滚啊!”
  说完之后,被自家小厮搀扶着,回了马车。
  见马车“哒哒”远去,知府府上的下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是个官老爷,他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明义回到县衙后院后,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任谁来了都不开门,自己呆呆坐了一晚上。
  等到第二天,李明义老妻实在是不放心他,拍了许久的门也不见他来开门,也听不到里面的声响,心里一阵慌乱,连忙叫来下人砸门,结果门一砸开,就看到李明义整个人悬挂在了房梁下,脖颈下勒着一段白绫!
  他竟是自己悬梁自尽了!
  李明义老妻见到此场景,整个人眼前一黑,就跌了下去,还是被其儿子搀扶住了。
  “娘,这是爹的绝笔信!”
  儿子悲怆的声调,让李明义老妻眼前能视物了一些,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纸张,看完后只觉得喉头一甜,生生喷出一口血来,彻底晕了过去!
  只见那张纸上写着:
  “罪臣李明义,愧对皇恩,愧对圣人教导,今日以死谢罪!
  所有罪责都由罪臣一人而起,罪臣家人并不知晓,所有家产罪臣愿意充公,只求放罪臣家人一条生路。
  遥祝吾皇万岁、圣体安康。
  罪臣李明义绝笔。”
  第32章
  和李明义自杀的消息一同传来的,是万历皇帝的诏令:
  李明义盗卖赈灾粮、以次充好、哄抬粮价,其罪当诛!革其官服,抄没家产,家中三代男子不得科举入仕!
  因为李明义的自缢和绝笔信,尚且还算年轻的万历皇帝此刻还没练就铁石心肠,觉得此人虽然在为官上错漏甚多,但是对家人倒还有几分情意,原本是要判他们全家流放的,现在也算是网开一面,好歹留了他们一条生路。
  而牵涉赈灾粮一案中,除了李明义外,还有淇县贺知县、浚县沈知县被褫夺了官职,贬为庶人;卫辉知府周邦彦因失察之罪,罚俸半年。
  因为赈灾在卫辉府掀起的浪潮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剩下的便是朝中神仙斗法,基本上和卫辉府没什么大干系了。
  卫辉府其他县的知县最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一直到谕令颁布下来,才敢松口气。
  有些人在这场争斗中因为听了秦修文的话,得以全须全尾地保全自身,甚至还小赚了一笔,但是还有更多人那是输的不说倾家荡产、也要个几年才能缓过神来。
  不管这些人心里怎么骂秦修文,但是表面上如今都对新乡县的秦知县那是礼遇有加,不敢再有任何造次——前车之鉴李明义就摆在那里呢,没有将他一击打落的把握,谁还敢明面上和秦修文杠。
  而此时,众人口中的秦修文却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李明义的死讯是汪县丞带给秦修文的。
  当时秦修文正在和孙主簿说流民下一步的安置计划,同时手中不停在写一份公文,汪县丞进来打断了他们的讨论,诚惶诚恐地告诉了秦修文这一消息。
  秦修文手中正握着毛笔,闻言手指倏地一下收紧,修长的骨节都隐隐有些泛白,低垂下清俊的眉眼,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等了许久,汪县丞才听秦修文淡漠地声音响起:“既然如此,那想必朝廷必回马上有所表示,李大人也算是以一己之力,将事情都扛下了。若得空,汪县丞替本官在李大人坟前一炷香吧。”
  李明义是七品县令,大明朝对待士族还是非常优待的,一般很少会对当官之人直接下令处死,且此计本就是皇帝暗中布下,拿人把柄,所以一般而言,李明义是不用直接赴死的,最多不过是抄家流放。
  或许可能会在流放途中熬不住搓磨而死,运气好些性命也能得以保全。
  但是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命,换家人一条生路,这样的人,纵使恶贯满盈,也有让人动容之处。
  汪礼远如今是秦修文说什么是什么,闻言立即点头称是。
  秦修文将书写好的公文摊开晾干,突然话锋一转,问起了汪礼远其他事情:“汪县丞,本官记得你在此地做县丞也快六年了吧?”
  汪礼远心里一突,不知道秦大人怎么就说起这个了,但还是老实回答:“大人容禀,到今年年末就是整六年了,第一个三年下官的考核只得了“平常”,又正好其他处没有空缺,就又在新乡县任了三年县丞。”
  秦修文点了点头,将手边已经晒干的公文给汪礼远递了过去。
  汪礼远有些不明所以地接过公文,一目十行的看过去,等看完之后,瞬间激动的热泪盈眶,直接跪了下来,拜道:“多谢大人提携之恩,汪某没齿难忘!”
  秦修文闻言笑了一下,原本的疏离之色如雪般消融,顿时显得可亲了许多:“你我之间,何必言谢。不过这也只是我递上去的折子,事情允与不允,还得看上面的意思。”
  如今卫辉府一共空出来三个知县的位置,秦修文的公文折子上写的就是举荐汪礼远为浚县县令。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