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其实铅也不便宜,造价来说虽然可以比铜节省一半钱,但是对袁师傅来说这也算是一笔巨款了。他早些年自己在琢磨的时候正好看到家中一个铅壶漏了水,自己在修补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干脆将那个铅壶融了,做了一些铅活字出来。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因为这个事情,还被他妻子埋怨了好几次,说好好的一个铅壶就被他给败了。
作为一个家中做了四代印刷的人来说,从自己会吃饭开始就学雕刻木板,呼吸着油墨味道长大,一些职业上的敏感性是与生俱来的,当时他为了自己这个发现沾沾自喜了很久。
但是那又如何呢?就算铅比铜更适合做活字,又有哪个冤大头来做那么多活字?做出来活字了又拿给谁用?还不如做做雕版,不识字的工匠都可以雕刻,用完了扔了也不可惜,一个板印个几十上百份已经算多的了,哪里需要活字了?
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的手艺人,袁师傅自然比谁都明白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好在哪里,可问题是很多东西回归到实际,最后大家还是要便宜方便的。
如今突然冒出了一个冤大头,要做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只能颤颤巍巍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
季方和听袁师傅说,他家中就有几十个自己刻好的铅活字,连忙叫他取了过来,原本是他想着自己呈给秦修文看的,又怕自己说不好其中的细节之处,还是把袁师傅喊上了。
袁师傅原本以为季方和就是东家,可现在听季方和的意思,真正主事的另有其人,两人一路上坐着马车回到秦修文宅邸的时候,袁师傅才闹明白,原来要造活字的竟然是秦大人!
顿时,袁师傅所有的顾虑都被抛到了脑后,脑海里只剩下了一条信息:我要去见整个新乡县老百姓都想见到的秦大人了!!!
袁师傅跟在季方和身后,几乎都要同手同脚地走路了,一路上不知道深呼吸了几口气,才把气息喘匀了,又扯了扯自己的衣服,让衣服看的更板正一些,这才进了二堂。
等到秦修文将这几枚铅活字仔细看了许久,又在手中细细把玩了一番,这才放了下来,对着已经差点将心提到嗓子眼的袁师傅道:“敢问袁师傅若是用铅造字,估计预备活字多少个,需要多少银两能做成?”
袁师傅没想到秦修文对他提问如此客气,不仅仅没有叫他跪着说话,还询问他的意见。
袁师傅连忙小心翼翼地答道:“回大人的话,若是让我们整个印刷坊以后全部改用活字印刷,那么至少要做到二十万字左右,但是前期并不需要如此之多,第一批活字只需要五万多字就能应付大部分的文稿,其他冷僻字我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再烧制,一开始的话,小的粗略估计了一下,若是都用铅活字来做,拢共需要三万两左右。”
说到三万两的时候,袁师傅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这还只是前期投入,等到集齐所有活字,花销翻个倍是最少的。
与袁师傅预想的不同,秦修文闻言不仅仅没有嫌贵,反而大赞了一声“好”!这可比秦修文预想的成本要低廉很多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原来在此时就有人已经创造出了铅活字,还被自己挖到了宝!或许袁师傅不明白他自己用铅活字取代铜活字代表了什么,但是秦修文是清楚的。
印刷术是中国的古老发明,从东方传到西方,然后在西方将雕版印刷和铜活字进行改良,在1450年的时候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和铅活字印刷机而得以发扬光大。
如今的大明是1585年,也就是说早在一百多年前人家就发明出了铅活字印刷机,在这块领域远远超越了大明,再加上西方的文字是字母,他们需要的铅活字比起大明要少许多,排版也更省事,自然更加方便文字的传播。
印刷术西方取之于中国但是后来却远胜于中国,一直到后来从凸版印刷变成了数码印刷,都没有打破落后的魔咒,哪怕到了21世纪,最好最知名的印刷机械永远是来自于德国,中国只能制造一些印刷机械的外部框架,最核心的打印喷头都是用的国外的技术。
秦修文是知道铅字印刷术的,但是他比对了自己所知的历史,没有想过在这个时代的大明其实早就有人发现了铅的奥妙还运用其中,原本他还想着以后等到有了更大的权利,必然要派人去海外搜刮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回来,其中就包括这个铅字印刷术。
秦修文知道自己以前只是个搞金融的,并非工科出身,对很多机械技术方面的更谈不上精通,所以他压根没想过外行指导内行,做什么发明创造。更何况眼前的烂摊子一处又一处的,他自己又哪里来的闲情逸致静下心来去做这些?
他有的只是拿来主义,等自己站的更高权利更大的时候,就将这个时代最好的东西统统拿回来。
如今不用再想着去拿了,这里就有现成的人才,而对方似乎对此还一无所知。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