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季方和都如此之忙了,秦修文的忙碌更加可见一斑。
  秦修文指着侧边一张小案上堆叠着的厚厚一沓稿纸,对季方和道:“这些是崔管事已经初步看过选出来的,将一些文理不通,太过粗鄙的都摘了出去,剩下的从左往右,第一摞是关于民生实事的,第二摞是佳作欣赏,第三摞是乡间趣闻……”秦修文一一介绍了一下,然后直接一分为二,两人各自看一半。
  季方和对这个工作量当然是没有意见的,但是他对刚刚秦修文说的话却有些迟疑:“大人,您刚刚是说,这些都是由崔丽娘先预审过了?”
  秦修文点了点头。
  刚刚秦修文说崔管事的时候,季方和都差点没和崔丽娘对应上,此刻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大人,这恐有不妥吧!崔丽娘到底是个女子,如何能做这种事情?”
  秦修文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方和,你看我们如今,可有读书人来投诚?若无崔管事,我这边的文稿要比之更多一倍,况且杂乱无章,还要自己进行分类。府衙之人我不敢用,调遣出来的几个小吏也各有事忙,况且他们只是略通文墨,比崔管事还不如许多,如今千头万绪,有崔管事替我分忧,我管她是男是女?你且先看看,她做的对不对。”
  秦修文目前无人可用的现状,季方和是深刻了解的。卫辉府的人自然是用来办卫辉府的公事,如何能用来做秦修文的私事?而县衙那边被秦修文调遣出来的几个小吏如今也忙的疲于奔命,处理新码头的一系列公务都来不及,况且秦修文也不能将新乡县的老班底全都抽调出来,那样一来汪礼远和孙主簿又该如何自处?
  能帮秦修文处理“袁氏印刷坊”和“卫辉时报”的人,只有季方和和秦修文自己,秦修文是引路人,季方和是执行者,饶是两个人俱都兢兢业业,效率极高,但是架不住事多缠身,而更要命的是,秦修文在读书人之间的名声一贯不好,导致的结果就是正儿八经有才华的读书人不屑于和秦修文为伍,而没有才能的人,秦修文看不上。
  如崔丽娘这般能做事且还算忠心的,秦修文自然能用则用,在工作面前,还分男女不成?
  季方和抽验了几份文稿之后,发现这几份确实都是言之有物,分类也没有问题,足以说明崔丽娘确实是有这份本事的。
  季方和感觉到心里头有些不是滋味,他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或许是因为将来或许自己要和崔丽娘共事?她也会成为大人的左膀右臂,甚至做的比自己更好?
  一定能比自己更好的!崔丽娘这个女人做事很有大人之风,又聪明又刻苦还有胆识,不是那等养在深闺人不知的闺阁小姐,只要给她一个机会,她就能千方百计地往上爬!
  只是大人说的又没错,只不过是文墨的活计,又不是什么卖力气的活,男人做得,女人也做得,只要能将活做好,在此缺人之际,管他是男是女!
  一旦接受下来这个认知,好像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又想到若是崔丽娘和自己成了同僚,自己不是以后经常可以看到她?想到这里,季方和又开始有些欢喜,直接就在小案后面坐了下来,开始看起文章来。
  秦修文也拿起一摞文稿放到自己的书案上秉烛夜读起来,两个人一份接一份地看,看完之后如果有不错但是不达要求的还要进行评价和约稿,工作量属实挺大的。
  到了三更天两人还只看完堪堪一半,那时候崔丽娘听到了值夜的婢女回禀说大人书房的灯盏还亮着,崔丽娘就猜到了他们还在看那些稿件,这两日她读了这么多的稿件也是心中激动不已,里面有些人的文笔实在是妙笔生花,以前她不懂为什么书中有人评价文人之笔如刀剑,看了那些人的文章,自己恍然间就悟了。
  这就是那些读书人安身立命的本事!腹中锦绣文章就是他们的武器和底气,只要这世间有纸笔,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可以永远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呐喊出来!可以口口相传、可以流芳百世,比之自己以前将美貌当作武器是如此可笑,容貌易逝,唯思想文墨长存!
  崔丽娘毛遂自荐前来协助,自然是再好不过,就连一开始有些抵触的季方和也发现了,有了崔丽娘的加入,他们阅稿的速度快上不少。
  秦修文和季方和阅稿,口述点评,崔丽娘搬了一张小案在下面整理,写下点评和约稿内容,再一封封糊上信函,这样一来大家各司其职,效率高了许多,又熬了大概一个半时辰,才将剩下的稿件全部看完,也将马上要刊登出来的文章都选好了。
  看着案上堆了许多的要发出去的信函,秦修文的唇角隐隐浮现出一抹笑意:等到这些信函发出去,还愁没有读书人为自己办事?届时有才干之人将如过江之鲫,向自己涌来!
  而到那个时候,他要做的就是慧眼识珠,好好打磨一番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将成为自己成功的起点!
  第52章
  严知行是卫辉府一个普通秀才,为了读书考科举,从村子里走出来,举家搬迁到卫辉府城,就为了在卫辉最好的书院读书,那里有最好的夫子,最优秀的同窗,可以在科举之路上助他一臂之力。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