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已经看完全场的崔丽娘也惊呆了:这帮人是被秦大人忽悠瘸了吧?!以后秦大人估计让他们往东就不会往西!
  崔丽娘虽然觉得秦大人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她只是个小女子,根本不在意那些什么大义,所以更能清醒的看出这一局无声的较量中,秦修文是如何将主动权慢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若是自己也能有大人一成的本事就好了!”崔丽娘心中暗暗羡慕,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跟在秦修文身边学习本事,就今天这短短半个时辰,能让崔丽娘心中揣摩许久了。
  于是,等到秦修文向众人介绍,崔丽娘是此间管事,以后要物要钱都向崔丽娘汇报的时候,众人也只是诧异于秦修文指派的管事是个女子,却没有人大肆反对。
  若不然,就这帮读书人的尿性,高低得来一句“男女授受不亲”。
  崔丽娘暗暗放下悬着的心,当时大人说让她当“卫辉时报”的管事,她没有推拒,但是这几日一直担惊受怕,就怕这事不成。
  没想到放在别人眼里再难的事,在大人眼里什么都不是。
  而这,就是实力,无视礼教陈规,无视文人傲慢,靠自身实力办成自己想办的事!
  第55章
  寒来暑往,时间一晃而过,夏天的气息再次慢慢在卫辉府蔓延,空中的气息夹杂着草木的清新味拂面而来,吹佛过一片片尚未成熟碧绿色的麦浪,吹拂过一排排站的和小士兵一般笔直的木棉,一直吹到卫河上飘荡着的船只上去。
  卫河一向繁忙,但是像如今这般的繁忙实在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徐光启从一艘小船的船仓里钻了出来,负手而立站在船头,看着四周无数只大大小小的船只在自己身边航过。徐光启有些疑惑,为何卫河上会有如此多的船只,脑海中还在狐疑,扭过头举目往前看去,便看到了卫辉的新码头。
  那是怎样一种震撼!
  徐光启简直有些瞠目结舌。
  离靠岸还有数百米,徐光启仅凭目力就看到一条蜿蜒的曲线绕堤而建,长约数百丈!几条数十丈长的堤咀从岸边延伸出来,如同数条笔直的巨龙一般卧在卫河之上,水浪拍打在其上仿佛都能听到巨龙的低吟声,如此蔚为壮观,让人只是看一眼都觉得不虚此行!
  徐光启十八岁的时候曾跟父亲来过一次卫辉,可是那时候的卫辉码头和现在的新码头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完全没有想到如今的卫辉码头居然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这个时代,一切都发展缓慢,哪里有一个地方会在短短几年间就让人感到如此陌生,感觉完全不敢相信的?
  上次听到卫辉的消息,还是去岁听闻圣上将潞王就藩之所选在了卫辉,据闻卫辉百姓苦不堪言,当地官员搜刮民脂民膏,滥用民力来修建潞王府。为此二十来岁还血气方刚的徐光启和昔日同窗一起议论了此事,对卫辉当地的官员十分气愤,认为就是有了这些人当道,大明国力才日渐衰微!贪官污吏,谄媚逢迎者横行,如何能治理好一方民生?
  当时只可恨自己依旧只是一介秀才,多年不得寸进,若是自己当官,定不会如此行事!
  可是谁能想到不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为何卫辉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别人不知道修建这样一座码头代表了什么,可是擅长算术的徐光启,只需稍稍看几眼就知道这里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大,难以想象!
  难道是卫辉官员为了好大喜功,为了讨好当今圣上和潞王,又搞出来的新手段?
  年轻的徐光启略略沉了下脸,带着一种震撼又沉重的心情,随着船只靠了岸。
  徐光启的船只算是小船只,所以被引到了一处轻量载重船只的停泊点,徐光启从船舱里出来的时候,环顾了一下四周,便发现修建这个码头的人十分有条理和规划,将不同载重量的船只都分不同的区域停泊,甚至客船和商船也分了开来,虽然来往船只十分之多,但是竟然也能做的尽然有序,这就实属不易了!
  看到这里,徐光启一颗担忧的心稍微放松了点,然后便有一个力夫模样的人笑呵呵直接走了上来询问:“敢问公子,是否有货物需要卸?我们一个人卸一个时辰二十文钱,是这边码头的行情价,童叟无欺。”
  徐光启此次过来是帮家里人来进货的,所以并没有货物需要卸下,只是摇了摇头,那力夫也不勉强,直接略过他去询问下一个人,很快就找到了活计,还又喊了两人一起来帮忙,手脚很是麻利迅速。
  “若是能让多一些的人找到活去做,有钱赚,修建这个码头,倒也算是功德一件了。”徐光启背了一个简便的包袱,口中喃喃道。
  等到出了码头,徐光启感觉自己的眼睛有点不够用了,一向被人夸赞聪明的脑瓜子也不转动了,目光直瞪瞪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竟然有一种自己从一个世界走到另外一个世界的荒诞感!
  目之所及,人流如织、比肩接踵,有客商、有旅人、有叫卖做生意的人,还有一个个小童手里拿着厚厚一叠的纸张在卖。
  再将视线拉远,就看到一排排风格统一的建筑物在自己眼前呈现,具都是白墙绿瓦,飞檐翘顶,只是建筑的形状不一,但是他知道,风格是有意识统一的,错落地分布在靠近码头的各个地方,正对着码头的那栋建筑物外面白墙上,还用红色醒目的大字写下“卫辉欢迎您”标语。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