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罗马诺是自投罗网的第一只绵羊,他要薅秃他的每一根羊毛,将目前的欧洲先进科技文明带到大明,让他心甘情愿地将那些文章书籍翻译成汉语,让他们汉人也能第一时间学习到这些知识。
  他相信以巍巍中华的雄阔,必然会有无数热血青年前赴后继地进行变革;以中华儿女之智慧,定当后来居上,发扬出自己的科技力量!
  而罗马诺若是在教导完成这些先进科技内容后,在卫辉呆了那么长时间也没有被他们同化,依旧心心念念他的传教事业的话,那么到时候卸磨杀驴,嗯,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若论厚黑,在中原大地上早已源远流长,还有人专门著书立传的,若要怪,只能怪他们的祖先没有先教好他们这一门手艺。
  已经完全被忽悠瘸了的罗马诺此刻还对秦修文感恩戴德,不知道自己在那个如此和善可亲的秦大人眼里已经成了一个待宰的羔羊,已经一步步地落入猎人的陷阱之中。
  第61章
  罗马诺已经打算在卫辉常驻,因为听从了秦修文的建议,准备先将他们目前西方的一些书籍翻译成汉语,幸亏这个工作有徐光启帮忙,否则光靠罗马诺一个人,还真的是来不及。
  徐光启做梦都没想到,世上还有这种好事!所以说秦大人实在是太过厉害呢,之前他几次纠缠那位郭居静传教士,想要他教授自己西方科学,但是那位也厉害,做事说一半留一半,见他不愿意信教,就也不继续教授他了。
  如今这位罗马诺学识可不比郭居静差,居然不仅仅被秦大人说服了留在卫辉,还要将他从西方带过来的一些书籍着手翻译成汉语!甚至还说等到翻译完成之后,要先教授卫辉的孩童们这些知识,以这些书本为教材!
  因为徐光启只是作为他翻译的助手,罗马诺也没有强迫他信教,反而在此过程中让徐光启又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徐光启简直是对秦修文佩服的五体投地!
  天才向来是恃才傲物的,徐光启的心思不算复杂,但是同样他眼光也颇高,一般人是真的入不了他的眼,再加上他学什么东西都快,总是将同龄人远远甩在后面,这世上能让他折服和真心钦佩的人,真的没有几个。
  而秦修文,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一个。
  如果说一开始他愿意留在卫辉,是因为看到了一个官员的智慧和胸襟,是因为秦修文能带给他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的话,那么现在他是完完全全被秦修文收服了,秦修文的手段、计谋、学识、眼界皆在他之上,有些他脑海中尚且朦胧的想法,到了秦修文处,只需要他轻轻一点拨,那便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一切真理皆在眼前!
  而罗马诺带来的影响还不仅仅在此,他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去信给到他在广州府认识的许多大商人,甚至还又找来了一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传教士一起投入到卫辉府的教学大业中。
  于是,原本只是一个内陆地区的卫辉府,居然开始接二连三有外邦人出现,这些洋人一般都是盘踞在广州府、漳州府这些沿海城市,但是因为罗马诺的邀请,以及他对卫辉府大加赞赏的描述,让这些外国商人也都跑来了卫辉,继而被卫辉吸引,疯狂开始在卫辉采买,大撒白银。
  其实说来卫辉没有太多的特产,手工业也不算发达,主要的经济作物还是棉花和粮食。
  当这些人发现卫辉府的布匹织造出来不比松江府的质量差,而且价格还更为低廉的时候,这些商人就犹如嗅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疯狂涌过来订购,此时正好是棉花的产期,顿时整个卫辉府都陷入到一种空前的繁忙之中,只要有织机的人家家家户户都在织布,只要种植了棉花的人家都将棉花卖给“吴氏纺织坊”,或者卖给就近有织机的人家,所有人都在忙碌,同时所有人都异常的兴奋!
  经历过去年的天灾,大家对今年的收成尤为看重,就怕其中有一点半点的损失。好不容易熬到了秋收之际,可是因为秦修文在整个卫辉府的倡导,许多农人都将原本要种粮食的土地,都种了棉花,虽然说种子是府衙免费发的,连农具都可以借,可是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智慧,见这漫山遍野都种植了棉花,心里想着今年这棉花的价格可能要打个折扣。
  毕竟东西多了不稀奇,往年苏州府和松江府这些江南地区来的大老爷也会对他们的棉花挑挑拣拣,今年估计压价会更厉害。
  可是万万没想到,秦大人还引了洋人过来,他们这里本身就是棉花的产区,物价很低,人工也便宜,若是以往没有“吴氏纺织坊”这样规模的大作坊在,靠着小门小户织布根本生产不出来那么多洋人要的布匹,可是现在有了“吴氏纺织坊”,他们只管将棉花送过去,让“吴氏纺织坊”去织布,他们卖的轻松,价格不仅仅没有降低,居然还比往年高了一成!
  高一成可不得了呢!可以给孩子们过年的时候添一件新衣,可以在平时的饭桌上多吃几次肉菜,每日绷紧的神经也可以放松下来,一年忙到头,总算有点结余,还有了盼头了。
  果然跟着秦大人就有肉吃!听秦大人的话准没错!经历过这一次,卫辉百姓已经将这个念头根植到了脑海里。而原本还想借着棉花大丰收来打压棉花采购价格的人,只能捏着鼻子放弃了这个还没来得及实现的坏念头。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