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二日,由齐会长带队,松江府的五名商人踏上了去卫辉府的船只,几人都是松江府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出行自然不差船只,这艘船只是齐会长自家的客船,船舱内装修豪华,船舱空间也大,一般齐家人去外地谈事之时,都会在这艘船上宴请客人,里面手艺极好的厨子,点心师傅,模样秀丽的婢女,各色瓜果蔬菜,当季不当季的,应有尽有,但是这些都是给卫辉府的人准备的,他们自己并没有任何心思享乐。
  一路行船,紧赶慢赶,半分不敢停留,等到卫辉府的时候,太阳才刚刚升起,船只缓缓靠上卫辉府码头。
  冬日寒风瑟瑟,这阳光虽然耀目,照的整个卫河波光粼粼,但是落在人身上却依旧冰凉凉的,没有一丝热度。
  几人一从温暖的船舱内出来,就被卫辉府的寒意冻的一个哆嗦,但是紧接着抬头看去是愕然——因为一名身着七品官服的男子已经带着好几个人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不是说好的,来卫辉府是闯龙潭虎穴吗?为何这些人看着如此亲切和善??
  齐会长等人面面相觑,一下子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第69章
  曹推官本身长相就很有亲和力,肤色白皙,圆眼圆脸,一笑起来,整个人看着很和善,哪怕穿着一身官服,也让人不会感到惧怕。
  齐会长等人被曹推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行五人初到卫辉码头,其中有两人之前是来过卫辉办事的,但是那时候卫辉新码头还在建中,虽然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也看不出什么,还有三人包括齐会长,都是第一次到卫辉,目之所及,让他们震撼不已。
  一直觉得自家的松江府已经是富饶之极,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在大明各个府中比起来,都是佼佼者的存在,从未将卫辉府的人放在眼里,就是这次要来求和,那他们也是认为是卫辉府人的利用“卫辉时报”的舆论这种下作手段逼迫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原来卫辉府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
  他们本身就是纺织行业的商人,大半辈子都在和布料打交道,跟着曹推官身后打量着附近来来往往的人,达官贵人、富商豪绅这种暂且不说,就是普通的卫辉百姓身上穿的都是板板正正的冬衣,里面塞得棉花鼓鼓囊囊的,纵使臃肿,但是也看的出来那是去年的新棉花。
  这些人走南闯北许多地方,也接触过各个地方的百姓,很多穷困之地,一家人甚至就一件冬衣,到了猫冬时节,只有要出门的人才会穿上冬衣,其他人则窝在炕上或是床上,盖着棉被取暖,烧不起炭火,那就只得硬扛着过冬。
  一件冬衣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是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拿到当铺里换钱的东西,穷苦人家一件冬衣一穿好多年,外面的布料破了就缝补,缝补了又破,补丁打补丁,里面的棉花到最后都从白棉变成了灰棉,再怎么晒也蓬松不起来了,就结块僵在一起,那样的冬衣不会再暖和,但是聊胜于无。
  除了那些在码头搬卸的工人穿的外衣打了一些补丁也比较脏污之外,其他行走在路上的卫辉百姓,脸色红润、衣着上很少有补丁,齐会长他们眼尖,他们发现好几个人身上穿的布料,还就是他们松江府生产的布匹。
  像这种品质的松江布,一匹布零售到这边百姓的手里,至少一两银子一匹,一匹布可以做两件成年人的衣服,那就是五钱银子,再加上里面需要填充的棉花,不算上自家的针线手工费用,光是材料成本也得有个七八钱的银子,但是这里却是人人穿得起,有些人的衣服甚至都是簇新的。
  说实话,就是他们松江府本地的百姓,有些人都不一定舍得过年的时候做一件新棉袄穿。日日采摘棉花、日日纺线织布,到头来自己去舍不得做新衣服,其实仔细想想,也是一种悲哀。
  齐会长齐兴运如今搞不清楚卫辉府的人到底想干什么,所以也只能带头和那位曹推官寒暄,两人都不进入正题,曹推官是有意为之,齐兴运是想看看对方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
  曹推官不管齐兴运心里到底怎么想,他先是带着他们五人在“万松客栈”开了五间“天字号”的房间,又带着他们逛了一圈这个卫辉府最大的客栈,看完之后,就连最看不惯卫辉府作派的隆正祥都有些哑口无言了——这么大的客栈,真的是难为这东家安排地如此井井有条,每天接待如此多的客人,但是忙中不乱,生意如此好,想不羡慕都难。
  这一通逛完,也要中午了,曹推官又带着他们去了美食街的一家老字号酒家,开了一个包间,点了一桌子的好酒好菜,宴请他们几人,又把自己带过来的人一一给他们介绍了一番。
  当齐兴运等人听到这里面好几个人也是做纺织的时候,顿时脸色有些难看,原本还有兴味尝一尝卫辉府的特色菜肴,现在只觉得拿在手里的筷子都有些僵硬了,哪里还有什么胃口吃东西。
  这是还没等他们开口公布松江府的纺织技法,已经急不可耐地将竞争同行都带来了,是笃定他们一定会松口吗?是太过于自信,还是太轻视他们?!
  吴富贵其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喊过来陪酒,但是当他一听到对方是松江府纺织业的大佬,那是真的心生敬仰。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