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秦修文知道他在走一条什么路,若是行差踏错半步,那他就是其他朝臣口中的佞臣,蛊惑君王,罪名罗织的更大一点,都可以直接将他拉出去到午门斩首示众,可以说走这一步,秦修文是一步步行走于刀锋之上,必须万分小心。
  然而深谙投资学的秦修文深刻的明白,利益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想要按照前人的轨迹论资排辈坐到自己想坐的位置,可能那时候他都已经垂垂老矣了,没了那股心气,还如何做当年想做的事情?
  剑走偏锋,是偶然,也是秦修文人性深处的必然。
  这是一场表面十分和谐的对话,无人知晓“乾清宫”偏殿里两人到底具体谈论了什么,就连起居郎也只在史书上写下一笔: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夜,陛下秘密召见秦郎中,于殿中相谈半个时辰,秦郎中离去后,陛下龙颜大悦。
  后世的专家学者十分重视万历和秦修文的这一次会面,企图从各个角度印证两人谈话的具体内容,虽然从此后秦修文的政绩中可以推测出一二,但是无人在现场,就也只是推测。
  而为什么这些专家要这般分析这一次的会面,那是因为这将是改写整个大明局势的起点。
  ~~~
  秦修文原本就是个工作狂,初到户部从宋尚书那边接了一个大任务,现在又从万历那边又接了一个帮他赚钱的任务,若是常人早就怨声载道了,可是秦修文无牵无挂,一心只扑在事业上。
  况且,做报刊的话,一回生二回熟,他已经有了一套原班基础人马供他驱使,现在要做的,是先将印刷坊开到京城来,然后再将一些人手抽调到京城。
  秦修文自然还有其他诸多生钱的手段,但是却不是他现在能够去碰的,尤其是在京城这个地方,他一个区区户部五品小官,如何能放开手脚去做?但是报刊就不一样,这是一项文人的生意,在这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报刊绝对是又能快速赚钱变现又能迅速扬名天下的好机会。
  而有了万历这位最高统治者的站台,京城报刊的发行量一定会到一个恐怖的熟悉,而报刊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无限放大!
  秦修文如今与卫辉往来的信件,已经有了专人传送,绝不会转辗他人之手,很快秦修文的信就到了卫辉府这边。
  这封信件犹如一点水溅入了油锅之中,原本因为秦修文的离开已经有些沉寂下来的卫辉府再次喧腾起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秦大人去了京城后,这才几天啊?居然就要在京城创立“京城时报”,还要从他们卫辉府调派人手过去!
  所有人再看印刷坊和编辑处的人,眼睛都要红了!这是多大的美差啊!居然又能跟着秦大人混了!
  其他人一边眼红一边心中安慰自己,当初这银子真的是送的太值了!这次没轮上他们,等秦大人在京城彻底站稳脚跟后,还没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吗?
  原本对秦修文的离开有些沮丧的人,彻底被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如今已经深刻清楚的明白了,这位秦大人无论在哪里,那都是毋庸置疑的风云人物!就算离开卫辉府又如何?人家照样可以照拂到他们,而且都不用他们等多久的!
  秦修文的信件是崔丽娘亲笔回的,如今崔丽娘是“卫辉时报”的总管事,自然有权利调派何人去京城。
  当她得知秦大人这么快就要在京城创办“京城时报”的时候,她的一颗心也是欢呼雀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大人居然提前就铺好了路,那她是不是也可以去京城和……相见?
  但是还不行,卫辉编辑处这边还有一堆的事情要安置,况且如今大人那边才刚有一个章程,先要将印刷坊在那边办起来,然后再派人去京城赴任才行。
  崔丽娘给到的人员名单十分贴合秦修文的意思,其中第一批人员里面就有向清、严知行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有功名在身,例如向清本身明年就要到京中赶考,若是这些人能在京城中接触一些文人才子、请教一些大儒,必然对他们的科举有极大的助力。
  崔丽娘做事愈发做一步看三步,想事情的时候更加深远了。
  她虽然没有混迹于朝堂,但是她也明白独木难支的道理。大人在京城中无人相帮,若是这些人中能有中了进士的,那这些人天然就是大人那一派别的,等大人根基牢固之时,谁还敢对大人的决议置喙?
  而秦修文除了收到名单之外,还看到了夹在崔丽娘信中的另外一封信。
  秦修文一看这封信的笔迹就知道出自徐光启之手,当时秦修文是有邀请他一起入京的,秦修文有意帮徐光启在国子监中谋一个监生,毕竟徐光启此人不仅仅在科学之道上有天分,在政治上也是个厉害人物,秦修文不希望徐光启如同历史上一般在科举上蹉跎岁月,所以想要给他谋划一番。
  当时听完秦修文的提议,徐光启感动的无以复加,几次作揖谢过秦修文的爱重,可是谢过之后,徐光启还是婉拒了秦修文的提议。
  除了他舍不下和洋人罗马诺翻译西方著作,学习其精髓外,他还被一件事给绊住了。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